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香江之大亨崛起 » 25.杀青

25.杀青

    “啊sir,我的儿子葛袁亮确实是被人绑架了,而且绑架的人就坐在你们的面前。”

    指了指不远处坐在沙发上的男子,葛宏辉并没有丝毫隐瞒。

    “什么!?”

    闻言,两名上门的差佬心头就是一惊,连忙握紧腰间的枪柄,然后一脸戒备的望向那个绑匪。

    坐在沙发上的绑匪也不废话,将上衣一扯,就将绑在腰间的一排雷管全部露出。

    “我劝你们现在赶紧离开,千万不要打扰我等电话,否则后果会很严重。”绑匪淡淡说道。

    见此一幕,坐在病床上的葛宏辉也是冷汗直冒,幸好还没有对这个绑匪动手,不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两个差佬很是从心的退出病房,然后就是整栋大楼的鸡飞狗跳。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与儿子的安危相比,还是自己的小命更加重要。

    大佬葛宏辉刚想离开病房,却被绑匪一把按了回去。

    “等!给我好好的等电话。”

    面对绑匪的粗暴举动,那些保镖不敢有丝毫异动,深怕一个不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在这令人窒息的气氛中,叮铃铃的电话铃声终于响起,众人在长舒一口气的同时,却看到拿着电话筒的绑匪按下了启爆器。

    弯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已经被台北警方拉起警戒线团团包围。

    正当现场指挥的警察局局长考虑要不要强攻时,突然有一道窗户向外粉碎开来,然后就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冲天而起的烈火浓烟,甚至还有一截乌漆嘛黑的断臂飞落在他的跟前。

    而在那遥远的公海,有一艘三无渔船静静地漂浮着,其上正有两个男子一铲一铲的往汽油桶中灌入水泥。

    当水泥没到葛袁亮的脖子时,被封住嘴巴的他一脸绝望。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一直以来,都是他将别人装入麻袋沉海,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反而被别人灌成水泥柱子填海。

    “呜呜!呜呜!”

    本以为必死无疑,眼中却又出现了两个绑匪的身影,葛袁亮一阵激动,做着最后的努力,希望奇迹降临,绑匪能够大发慈悲的放他一马。

    “我家少爷让我捎来一句话,感谢葛大少友情出演《轰天绑架黑帮大少》,现在你可以杀青了。”

    说完,又是几铲子水泥落下,将葛袁亮的视线彻底淹没。

    江湖事,江湖了。

    葛家父子的影响力也就止步于港台两地的地下世界。

    在明面上,只有《天天日报》揪着他们两父子的死大肆报道,根本没有死者为大的觉悟,极尽嘲讽。

    这是赵北风有意为之,就是为了树立典型,给那些社团大佬看看,同时告诉有些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的家伙,其实他们什么都不是,千万别太高看自己,万一惹到他身上,那就不好了。

    至于号码帮的报复,赵北风一点也不担心。

    新上任的龙头老大感谢他都来不及,怎么可能不知死活的来找他麻烦。

    即使他们真的这么讲义气,其他社团也不一定会答应,因为他们还要搵食,那就不能再去撩拨《天天日报》,让它掀起第三次打黑风暴。

    葛家两父子就像两只臭虫一样,被赵北风扫进历史的乐色桶里。

    而他本人则是来到位于香江中环干诺道中5号的文华东方酒店,准备参加今年的香江报业公会年会。

    香江报业公会创立于1954年,创会会员为《星岛日报》和《南华早报》,已有十多家会员报馆。

    香江报业公会的主要工作是维护业界共同利益,鼓励会员彼此合作,推动并执行有利于香江整体报业之事宜。

    先前的《天天日报》就是吃了不是报业公会会员的亏,才被董德书暗算得手,让其能够在报纸上大肆诋毁赵北风。

    今时不同往日,《天天日报》作为香江日销量前三的报纸,如果不是报业公会会员的话,很可能会影响到公会的公信力。

    这是公会主席岑维修不愿看到的,所以在年会召开之前,就向赵北风发去了邀请函。

    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赵北风还是懂的,身处香江的他也没想过要成为一匹独狼。

    香江报业公会愿意接纳《天天日报》,他乐见其成,毕竟互利互惠这种事情,谁不喜欢呢?而这次的年会,在他看来,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

    看到赵北风出现在年会现场,最热情的莫过于《东方日报》的马如龙。

    趁火打劫的计划胎死腹中,却并未影响到他交好赵北风。

    日销量第二的《东方日报》与日销量第三的《天天日报》如果能够结成同盟,强强联手,这香江社会的半数喉舌岂不是他们两人说了算?

    马如龙拉着赵北风到处介绍人给其认识,他虽然是矮骡子出身,受到行业的暗暗排挤,但《东方日报》毕竟是香江重量级的报纸,明面上大家还是会卖他面子的。

    “渣生,这位就是《天天日报》的老板赵北风,赵生,这位就是《明报》的老总渣庸,他可是香江的武侠大师,想必你也是如雷贯耳吧。”马如龙向双方简单的介绍道。

    “幸会幸会!我可是渣生武侠小说的狂热书迷,还收藏有全套小说,可惜《鹿鼎记》还未连载完出版。”

    两眼放光的赵北风与渣庸热情的握了握手,满嘴跑起火车来。

    赵北风如此激动倒不是因为他对查庸有多么崇拜,而是他看到那些小说的价值,想要拿下它们的影视改编权。

    按照赵北风的规划,在不久的将来,他将成立一家特殊的公司,这家公司将致力于在世界各地收集优质的专利和版权,并将它们牢牢的持有在手中,然后通过授权这些专利和版权实现盈利。

    创办这家公司,需要大笔的资金注入,这是现在的赵北风无法做到的,所以将其安排在未来,起码要等到香江股灾之后才会正式成立。

    既然在此遇见渣庸,那他小说的影视版权,赵北风并不介意尝试一下,看能不能提前拿下。

    “果然是英雄出少年,你能将一个快要倒闭的小报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办到这种程度,即使是我,也要甘拜下风。”

    渣庸这番话,倒是没有什么谦虚的成分在内,比较实事求是。

    他整整花费十余年时间,才含辛茹苦的将《明报》办到如今这种成绩,却不曾想被一个十八九岁的毛头小子,仅仅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就迎头赶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