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贞观传说 » 第三百二十四章 狼子野心

第三百二十四章 狼子野心

    偏殿内,君臣二人皆是陷入沉默之中。

    这两个人都是智慧超群的人物。

    如今面对这个问题,自然是要有一番考量的。

    任何问题,以及每个问题所对应的解决方法,都是有好好坏的。话分两说,事有两面。

    每一件存在的事物,都是拥有着两面性的。

    如今,帝国的百姓被摆在了两人中间。

    对于皇帝来说,世家必然是要进行针对打压的。皇权不断收拢高度统一的同时,世家和宰相群臣的权利,定然是要被削弱的。

    这一点,对如今的李世民来说,会是一件重中之重的问题。

    但是如今灾情已经持续了许久,百姓已经经历了许久的苦难,现如今还在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在这个时候,利用百姓来对付世家。

    其中优劣,即使是李世民也不得不去考量,去权衡。

    这件事情,身为皇帝的他到底,应不应该下定决心去做。

    而对于袁淼来说,在看不惯世家做派的同时,自己只是捎带私信的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

    政治斗争永远都是残酷的。

    更有胜者,广为流传着的老大和老二之间发生争斗,最先倒下的可能会是老三。

    现在,在李世民和世家的争斗之中,那些百姓是最有可能被牺牲掉的。

    袁淼安静的站在原地,姿态挺拔,即使身上未曾穿着军装,却俨然如一位将要出征的将军一般。

    无声之中,袁淼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身为帝国勋贵中的一员,帝国军队的统帅者之一,他只会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屠刀。在皇帝的旨意下达之后,便会忠实的执行皇帝的意思。

    只不过,事情完成的效率和程度,大抵还是有待商榷的……

    “世家狼子野心!于国不利!”

    沉默之中,还是身为皇帝的李世民,率先打开了话题。

    只是一句话,便已经是将帝国境内的那些世家,给钉在了坏的一方。

    有了这个基调,袁淼便是适时开口:“回禀陛下,世家掌握巨量财富,几乎富可敌国!这些人家拥有万顷良田,无数家奴,在地方乃至于朝堂之上都能无往不利。而那些百姓,为了躲避地方官府强加的赋税,便会带着自己的田地投身于世家之中,成为世家下面的佃户。

    他们只是想着能够少一些要缴纳的赋税,然而世家却更是茹毛饮血!十足的收成,世家能通过重重手段,剥夺去九成九!

    他们不事生产!

    他们窃据高位!

    他们的荣耀是站立在无数流淌鲜血者的尸体上成就的!

    此等世家,陛下便是说狼子野心已然轻了……

    世家不除,于囯于民皆无利。他们在不断的传承着,父生子、子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这些人的欲望是没有限度和边界的,当一县一州之土地、百姓都被他们所拥有之后,他们便会向更远处伸出贪婪的手来。

    到时候,帝国的赋税如何处置?这大唐究竟是皇室的,还是他们世家的?”

    袁淼一番慷慨激昂,言语铿锵有力。

    皇帝终于是真正的动容了,被袁淼最后的几段话说进了心底。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世家占有的土地只会变得越来越多。

    当一个王朝的自耕农越来越少的时候,朝廷的赋税自然会降低,然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帝国无法装备军队,无法开疆拓土守卫边疆。无法扶持百姓,赈济灾情。

    到那个时候,这个王朝便也就到了覆灭的时候。

    最后呢,一个新的王朝会在倒下的帝国身体上重新建立起来。而那些世家,却依旧会存在着。

    愤怒之余的李世民,目光瞥见袁淼。尽管对方并没有明确的站在清理世家的一面,但言语之间的解释却已经说明了态度。

    世家不可长存!

    “当恶疾被去除之后,眼下的一切都只是一时的疼痛而已……”李世民好似自问自答一般,低声念叨了一句。

    袁淼心中已经是欢喜雀跃了,但是脸上却还保持着镇定,轻轻开口:“陛下,如有决定,此时宜早不宜迟。不论怎样,百姓终究还是在忍受苦难的。世家不可能一次就被解决完,但至少也能短期四肢。早一日结束,百姓也能真正从灾情之中走出来。”

    说着,袁淼沉吟了一声:“毕竟……乘乱下手、浑水摸鱼才是王道……”

    “粗鄙!”李世民忍不住的低声叫骂了一句,只是却没有进一步的责怪。

    然而,李世民念头转动之余,开口道:“右武卫近来操练不足。朕要是没有记错的话,你身上还担着右武卫将军的职吧!火药到如今,也该是多一些了。当初你便领了五营兵马去了草原,如今便在右武卫里,以你那个骊山营为主,操练出五营新军来吧。”

    袁淼只是微微一愣,便立马躬身叉手作揖:“喏!微臣谢陛下恩!”

    “去吧!”

    似乎是脑力太过于耗费,李世民重新坐下,伸手扶额微微眯眼。

    显然,皇帝已经没有了继续交谈下去的兴趣了。

    袁淼很是懂事,了然之下缓缓的退出到殿外。

    殿外。

    依旧是阳光明媚。

    或者,用骄阳似火来形容,会更加的贴切一些。

    滚热的气浪在远处地平线上不断的翻滚着,好似要将天地间的一切都给融化了一般。阳光照射在层峦叠嶂的宫殿群众,从屋顶瓦片上反射出来,折射出汇聚成点的灼热的光斑来。

    反应皇帝最后的话,袁淼已然是记在心中。

    如今王德厚的死,嫌疑已经是彻底的从袁淼的身上转移走了。

    不论于公于私,身为皇帝的李世民,都要对齐进行一番补偿。

    同为十六卫之一,右武卫驻地就在长安城便,哪里可能会缺少操练。无非,李世民是要借此找一个借口,弥补一下之前对袁淼的怀疑。

    但是皇帝又是个不会出错的生物,所以这个时候便需要一个恰当的借口了。

    右武卫缺少操练,火药经过试验得到认可可以托大规模。

    都是借口而已。

    为的,便是弥补臣子之间可能出现的嫌隙。

    外面很热,干台却照样是领着一帮子宫女内侍候在外面。

    看这些人脸上,竟然是没有丝毫的汗水。

    也不知道这些人,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而一直等候在外面的干台,看到自己好友总算是安然走出来了,显然也是悄悄的松了一口气,连忙上前:“新丰侯?”

    看着干台脸上掩不住的关心,袁淼微微一笑:“如今朝中诸事繁杂,陛下圣体为要,宫殿之中不可多放冰块纳凉。多通通风,人都是要出汗的,要是一直锁闭住了汗,对身体总是不好的……”

    新丰侯没有说旁的事情,那边是说明了方才的陛见并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这时候,袁淼还能提到皇帝所在宫殿的事情,干台带着些许疑惑,试探的询问着:“科学?”

    “恩!科学!”袁淼点点头。

    听到肯定的回答,干台便是连忙符合。

    如今在长安城百姓眼中,科学那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非是一般人能够轻易学会贯通的。

    那科学,更是能让袁淼成为国朝侯爷。

    便可知,在百姓心中该是怎样重要了。

    干台自然是要比普通人知道的多些,科学的种种神奇手段,无论是在长安城中还是在骊山袁家庄,他都是接触过很多。见这时候袁淼肯定了,干台便是一阵神往。

    谁能够知道,科学竟然还对医术人体有所涉及。

    这边,因为天热怀里也不好揣上鸡腿之类的,外臣在宫中也不好久留,袁淼便自己走在了前头往着宫外出去。

    后面,干台得了提点,连忙的便是招呼人,将皇帝所在的宫殿一圈的窗户都给打开,好让里外的空气能够得到流通。

    等袁淼将将回到在长安的府邸中。

    从东宫之中,便已经有了一道加盖三省大印的正式旨意流传了出来。

    原本被闲赋在家的新丰侯,不知为何入宫两次,便被皇帝取消了嫌隙,重新掌握了全力,更是得到了扩建右武卫火药新军的恩荣。

    不过结合如今的局势来看,大多数的人都是认为,皇帝这是要加强军队的力量。毕竟如今长安动荡,军队力量的加强,对于稳定局面必然是会起到积极作用的。

    然而,真正让所有人热议的是。在这道重新启用新丰侯的旨意之后,是另外一道旨意。

    圣命,由中书令房玄龄主持,遴选朝中近百名官员,分赴各地巡查灾情。

    与此同时。这些官员负有审查盘询问责之权。

    从旨意上来看,皇帝已经越发的重视这一次北方的灾情了。甚至于,在不断从南方调集粮草,抚恤百姓的时候,更是要从国朝中心长安调集众多官员外出。为的便是要看住地方的官员,不致使这些地方官员贪腐渎职。

    不由的,这道旨意便让人联想到了,如今突然成群涌入到长安城总的灾民身上。

    大概,皇帝是认为京兆府外面的地方官员,是有问题的?

    于是在这样的气氛之中,无数人开始了相互之间传递消息。

    同时,这一次被皇帝派出长安城的官员,最高的已经是到了三省堂官,门下侍中高士廉。其下,另有刑部尚书郑善果。

    如今长安城乃是中书令房玄龄在负责,加之朝局大政都是房玄龄在担着的。

    所以,让身为侍中的高士廉领队赶赴地方,已经可以说是极为重视了。甚至于说,皇帝可能是要借机严惩一些人。

    而郑善果被派出长安,则是因为他刑部尚书的身份。刑部掌国朝律法,更是在对外宣告着,这一次皇帝并不打算简单了过的。

    郑善果,其祖父乃是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郑孝穆,其父郑诚则是北周大将军、开封县公。母亲崔氏,则是出身自清河崔氏,乃是当世世家之一。而郑善果本身,亦是世家之一的荣阳郑。

    刑部。

    领了皇命的郑善果正面色沉默的坐在大堂上。

    一旁下方,是侍郎韦义节。

    调令和批文,已经由中书省送到了刑部,就放在郑善果的面前。

    这个时候出长安,并不是一件好事。

    皇帝是要大家去查官员的,这可是实实在在得罪人的事情。这个时候,哪一位不是沾亲带故、门生子弟的。就算是郑善果,也有不少的学生、亲友是在下面为官的。更不要说,荣阳郑氏,那遍及朝堂天下的官员。

    “陛下到底在想什么?”

    看着眼前朱红的批文,郑善果一阵无力呢喃。

    韦义节小心应对,轻声开口:“长安城一时间涌入这般多的灾民,大抵是陛下心中不安了……这一次,不难说没有下面人插手了。陛下担心也是应该的,这一次尚书与高侍中等同僚出长安,如果不带几颗人头回来,属下觉得到时候陛下必然还要再发难的……”

    郑善果目光一缩,语气阴沉下来:“你是要某出去杀人吗?”

    “属下不敢!”韦义节连忙请罪解释,而后继续分析道:“但眼下局面确实如此,在陛下心中也必然是有了忧虑的。尚书也不一定非要杀人,到时候拿了几个不对头的小官小吏便是……这一次,几乎每一个人都单独负责一州或是一县,陛下也不可能将所有的人都杀光吧!”

    “终究会是名声不好的……”郑善果心中还存着疑虑。

    尽管他是刑部尚书,但抓官杀人的事情,自己可从来没有做过。如今要是真的做了,不论被抓的人是够是敌对的,说出去总是不好听的。

    然而,韦义节却是微微一笑:“帝国这般大,陛下也不可能知晓地方所有的事情。到时候,尚书在地方多待几日,地方如今几乎没有不乱的,到时候尚书带了兵再抓些作乱的刁民。这样对上对下也都有交代,也能显现尚书这个刑部尚书当的,也是公允。”

    又是杀良顶功?

    郑善果心中微微一紧。

    然而,人便是这样的。当一件事情,没有做过的时候,还可能会产生些排斥和尴尬。但是,一旦已经做过,那么再来第二次便也几乎没有什么负担了。

    郑善果脸上的肌肉缓和下来,显然他是认同了这个想法。

    立马的,郑善果转口询问:“城中怎么样?”

    这句话问的有些问题,韦义节的回答也有些让人联想:“城中自然是多有刁民犯上作乱,不过幸得尚书署理刑部,刑部上下一心已经将大多的刁民捉拿。期间,有刁民反抗拘捕,已经被就地正法,只等尚书批注之后,便可上报给三省了。”

    郑善果脸上露出了笑容来。

    “此事你处理就好了!某准备准备,出去杀人了!”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