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贞观传说 » 第一百四十二章 溜了溜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 溜了溜了

    有赵小刀出手,小许先生立马被救出。

    在搀扶下,小许先生走到了袁淼面前。

    袁淼却也没有说话,只是安静的站起身,在小许先生的肩膀上拍拍。然后双手按着小许先生的肩膀,让其坐在了椅子上。

    能得主家这般对待,小许先生一时感动不已。捂着胸口的手微微的颤抖着,嘴唇也轻轻的抖动了两下。只是在看向袁淼的眼神之后,只是重重的点点头。

    “明府!明府!小的治罪了!”

    被两名精壮武侯按在地上,两名衙役将长疤男子双手反过来,绳索紧紧的捆绑着。长疤男子便知道自己怕是要完了,整个人伏在地上,努力抬着头看向高县令大喊着。

    只是高县令却也是决意已定,怎可能轻易更改。闻听长疤男子之言,却不曾拿眼去多看两眼,只是冷哼一声:“快快解决,统统带回衙门里!”

    “喏!”

    众衙役、武侯领命,一时间绳索纷飞,由长疤男子伙同的众人一时间便被缴了械,双手并上双脚皆是被捆绑住。

    这时候长疤男子急了,当真要是被高县令带回万年县衙门里,不死也要丢掉大半条性命。

    尤其是,进来长安频频出事,官府本就抓的紧了些。衙门的闹房里,关着的长安地痞,也比往日多了不少。

    “郡公!您可要救救小的……小的当初可都是按着您说的,都是您让小的办的啊!郡公……崔家主……救救小的……”

    一时间,长疤男子慌了神,看向一旁的崔仁师与卢承庆,口无遮掩的叫喊着。

    这边,崔仁师和卢承庆在看到万年县来人后,便知道事情怕是难办了。

    原本,卢承庆还准备以势压人,却没料想对方小小一个县令,却是敢不懂堂堂范阳郡公的意思。

    方才卢承庆还准备,等稍晚的时候,事情都消散了,再做打算的。但现在,徒然被令不清的长疤男子这么一喊,顿时气急。

    “放肆!”卢承庆冷喝一声,提起手掌就在长疤男子的脸上狠抽一记,然后走到高县令面前,做了一个揖:“高县令,高明府……”

    高县令立在原地,面上表情让人琢磨不透。但高县令心中稍稍一转,便是了然了卢承庆的意思。

    卢承庆那一巴掌虽然是打在了长疤男子的脸上,但也是做给高县令看的一个警示。范阳卢氏不论怎么,依旧是天下间有数的世家之一,明面上更是顶着个范阳郡公的头衔。卢承庆当真是要和高县令来一场的话,明眼人都能看得出结果。

    但后面卢承庆去也给了缓和的机会,郡公给县令作揖,怎么看都是过分抬举了。

    而袁淼只是在一旁看着,看着这场由卢承庆等人一手操办的戏,还要怎么唱下去。

    高县令脸色果然稍稍缓和,冷眼看了下长疤男子,便主动开口对卢承庆说道:“范阳郡公还请宽心。此等歹人,向来都是穷凶极恶之徒,这般人物的言语,我等自然是不能采信的。只是,延寿坊重建之事,乃是朝堂上圣人亲自定下的。又有宗室的两位郡王领头,这才具体的操办下来了……”

    卢承庆立马接话:“此等利国利民、为国为民之举,我等自然是不会多说什么。只是适逢家中突遭变故,无力为陛下、为长安百姓尽力。否则,这延寿坊重建之事,定然是有我卢氏一份的!”

    旁边,崔仁师这时候也已经是反应过来,连忙上前说:“明府自然是忠心为国、为朝廷、为陛下着想的。虽然崔家被焚,却也只能怪时运不济。眼下原先那崔府也已售出,崔某今日也只是尽了为人之本分,特地送来那地契文书的。既然现今已然无事,那我等便告辞了……”

    这是要开溜了……

    眼下现场的局势,随着万年县高县令到来。更有长疤男子好巧不巧的说了那么一句话,便被高县令顺势抓住,这才有了卢承庆、崔仁师的颓势。

    只要高县令认定这一点,加之现场诸多人证,更有长疤男子一伙手持的兵械,这边是铁证了。但凡是个狠硬角色的话,完全可以借此将事情做大。甚至直接牵连到卢承庆与崔仁师身上,紧接着便是将卢氏和崔氏再次顶到风头浪尖之上。

    没有卢氏、崔氏的支持,如长疤男子这等没名没姓的人物,怎敢当街行凶抓人,更是面对当朝县子也丝毫不惧,更是能手持凶器行那威胁之言!

    只要高县令将这事情报到朝廷上去,崔氏和卢氏意图不轨的罪名,便算是给定下来了。

    此时有高县令退让一步,卢承庆那还不知道这是对方有意放自己一马,不准备将事情闹大。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然后,卢承庆、崔仁师便带着一众护卫,直接就是扬长而去。

    对于已经被串在一起的长疤男子一伙,竟然是看都不看一眼。不过,像长疤男子这等人物,在卢氏、崔氏这样的人家,想来都是低贱之极的。可用可不用的人物,用完丢之也不会感到可惜。

    更何况,是连事情都办不好的!

    眼看着卢承庆和崔仁师走远,高县令脸色突变,冷哼一声。然后便转身走到袁淼面前,先是看了一眼坐在椅子上,被袁氏中人简单包扎的小许先生。

    最后高县令长叹一声,有些愧疚:“还望县子不要责怪……”

    袁淼面有古怪,清了清嗓子,有些好奇的询问着:“明府秉公办理,本县子又有何能责怪的。”

    高县令看了眼面前的新丰县子,这个年轻人的脸上只有淡淡的微笑,似乎对方才所发现的事情,当真是没有丝毫看法或者是意见的。

    但高县令要是就此当真的话,那才是真正愚蠢的:“非是在下不愿将此事牵连到卢氏与崔氏身上……

    只是眼下,长安正是多事之秋。陛下本就有意压制各方,这时候即使因延寿坊之事,将崔氏和卢氏的行为闹上去,最多也就是被陛下训斥一番了事。

    更可能因此,让对方更加记恨于县子,那才是真正不好了。所以,方才在下才有意松口,放了崔仁师与那卢承庆离去。在下也知晓,县子您是想要对付他二人。

    所以,还望县子勿怪……”

    袁淼一脸顿愕,盯着面前这一脸愧色的万年县高县令。

    忽然发现,这还当真是个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