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贞观传说 » 第一百零六章 争斗永远不会停下

第一百零六章 争斗永远不会停下

    武德九年正月十八日。

    太极宫两仪殿内异常的安静。

    群臣默然,武将们收起了往日的跋扈。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御座前的李渊身上。在御座下,秦王李世民终于是苏醒了。只是因为身上有伤,方才醒转,此时身体正是虚弱的时候。被皇帝赐了一张软榻,正斜斜的靠在上面。

    有人在悄然的观察着秦王,想要看看这位皇子究竟是否和上元夜所发生的事情有牵连。

    太子李建成坐在李世民的对面,面无表情的看着正微微眯眼的李世民。

    如果秦王没有中箭受伤,即使秦王府遭到了刺杀纵火。就单凭上元夜所发生的一切,李建成也能够乘机弹劾这位弟弟。

    皇帝一直没有说话,但所有人都知道,今天必然是有人要被问责的了。

    京兆府少尹一脸的忐忑,连带着身后长安两县的县令也是一脸惶恐。

    长安城发生这般大的事情,皇帝没有当时就捉拿关押这三人,已经算是天大的宽容了。但事情是发生在长安城里了,这三人总是脱不掉干系的。

    躲在武将勋贵群里的袁淼一脸的淡然。

    今天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和袁淼都没有关系。

    甚至,袁淼已经打算,当朝哭嚎几声,为自家房子被点着了,索要一点赔偿。

    只是这会儿,袁淼自问还是有几分眼力劲的,不好出头!

    李渊在观察面前的大臣们,这些帝国的肱骨之臣。

    无人出班发言,这是在选择明哲保身。

    李渊看向了一直以直言进谏著名的魏徵,可是就连这位,今日似乎也在出神,盯着鞋前的地面不知在想着什么。

    “上元夜……有谁说说?”

    既然没有人说话,李渊轻笑了一声,淡淡的询问了一句。

    两仪殿内出现一阵细微的嘈杂,只是依旧无人出班。

    李渊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变动。

    淡淡的怒色。

    “京兆府少尹!长安、万年两县县令!”

    李渊开始点人头了。

    “陛下!”

    京兆府少尹、长安县令、万年县令连忙出班,没有二话就跪在了地上。

    尤其是长安县令,跪在地上微微的颤抖着。

    由不得长安县令不这样,要知道现如今,延寿坊已经是彻底变成了一片白地。

    凶手至今未被抓获,这个罪责长安县令需要背上。

    看着跪在地上的三人,李渊脸色冷然:“上元夜长安动乱,延寿坊一片火海,凶手找到没有?”

    大家都知道没有找到……

    三位背了锅的,只能是将头压得更低,不敢言语。

    “长安出现如此局面,京兆府、长安、万年疏于职责,几日免去三人官职。”

    不给其他人机会,李渊直接将这三位罢了官。

    “陛下,臣愿望……”

    万年县令顿时慌张起来。

    隔壁长安县可是一整个坊都烧没了,自己这边也就是秦王府和新丰县子家烧了点。

    咋自己的官帽子,也没了……

    然而,殿外进来的禁军没有给万年县令更多的机会。

    两人架起万年县令的胳膊,粗暴的将其拖出两仪殿。

    “陛下,臣弹劾上元节当日驻守十六卫大营的将领。其疏于检查,竟然被一份假冒的文书、令牌诓骗,擅自发兵出营。”

    裴矩出班,直接弹劾当天驻守十六卫的将领。

    对于那份该有秦王大印的文书和令牌,早就被查出来是私造假冒的。

    但是,十六卫将军却因为这假冒的东西,就悍然发兵出营,依然是逾越了。

    而且十六卫的大将军们,一向和秦王府交好,不然也不会因为有秦王的令牌和文书,就不问缘由的,直接出兵。

    这让很多人心地不安,甚至于说是寝食难安。

    谁也不知道,秦王什么时候,真的来那么一下,调动十六卫的兵马,来一次逼宫夺位。

    到时候,两仪殿内的众人,也不知道会有哪些人会人头落地。

    长孙无忌目光一冷,一眼便看出了裴矩的意图。

    这是想要将秦王在十六卫中的影响降低,太子开始想要插手十六卫的事务了。

    想清对方的谋算,长孙无忌立马出班:“陛下,十六卫大将军虽然有罪。但也是情有可原,当时长安城正值动乱,驻守大将接到那假冒的令牌文书,自然是急于镇压城中动乱,护卫陛下安危。臣以为,当下令训斥告诫一番即可。”

    紧跟着长孙无忌后面,房玄龄出班:“陛下,臣请严查上元刺客潜入秦王府行凶纵火一事。责问禁军护卫不力,致使秦王殿下中箭负伤。”

    “陛下,这是有人想要秦王的性命啊!”

    程知节一脸怒火,站了出来大嚷着。

    “陛下,十六卫将领,能因为一份秦王的文书,就发兵出营。此等行径……臣请将十六卫统帅之权,从天策府移除……”

    “够了!”

    李渊脸色一片铁青,手猛砸在御桌上。

    看着下面争的面红耳赤的众人,李渊冷哼一声。

    “老二还躺在那里,裴矩你想让谁来统领十六卫?房玄龄你认为是谁要谋害秦王?”

    在场的都不是傻子。

    裴矩、长孙无忌、房玄龄这些人的说法。很明显的都是在借机,攻击对方。

    太子一直以来的支持都是源自于文官和世家门阀,所以长期以来,秦王在朝堂之上都是出于被动的局面。

    但是秦王却因为种种原因,在军中威望和追随者众多。也因此,秦王才能一直和太子在朝堂上相抗衡的缘由。

    但如果太子能够将势力插入军队,能够将秦王的根底争取过来一部分,那么秦王将会越发的艰难。

    这一刻,李渊忽然有些疲惫,看着面无表情的太子,看着靠在软榻上的秦王,缓缓的靠在了御座上。

    “着令,上元节驻守十六卫大将军调往并州,任并州道总管。十六卫依旧由天策府统制。上元节长安城动乱一事、秦王府遇刺、朱雀门遇刺一事,一并交由禁军调差,刑部及大理寺协同。”

    在所有人的等待中,李渊给这件事情下了定论。

    其实也不能算是定论,但将事情交给禁军主持,那意思便是这件事情李渊不打算再纠缠下去了。

    将十六卫驻守的大将军调往并州,这是处罚。算是给裴矩一个解释,但没有再做过多的责罚,十六卫也依旧由天策府统制,也算是给了中箭负伤的秦王一个交代。

    众人不由的看向李渊。

    皇帝这是打算将事情压下去了。

    而且,主意不容更改。

    “陛下,臣有本要奏!”

    只是这时候,魏徵缓缓出列,朗声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