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乱晋春秋 » 36 休战事罗尚乞和 诛齐王李含献计

36 休战事罗尚乞和 诛齐王李含献计

    话说罗尚诈降,夜袭李骧大寨,李骧自刎而死,李流固执己见,不听阎式,李寒等谋士的劝阻,执意率兵攻打罗尚给李骧报仇,不料正中罗尚埋伏,被围困于毗水河岸,李流宁死不降,罗尚长槊一指,正要万箭齐发,射死李流,不料后军大乱,一人持刀立马,大呼道,

    “李流莫惊!任回来也!”

    话音刚落,山林中顿然浮出万千兵士,任回身穿银甲,胯骑白马,手持一柄长刀,左突右杀,刹那间,罗尚军中已经数十人人头落地!

    罗尚大惊,道,

    “义歆!义歆!快!挡住他!”

    义歆刚要勒马而去,不料又是一声炮响,一人骑着枣红大马立于山头,却不是一位将军,而是身穿布衣儒衫,只见那人大呼道,

    “任将军!阎式前来助你!”

    原来这阎式心系李流安危,料定李流必中罗尚埋伏,匆忙之下,擅自取了李特的兵符,军令李雄镇守大寨,阎式则是带着李始,李荡两名将军,和麴歆,厉润,王角,李博等众部将并大军两万杀奔而来!

    一声鼓噪,两声弓响,万千兵马倾巢而出!罗尚大军四下被围,顿时大乱,义歆勒马挥斧,高呼道,

    “不要乱!不要乱!”

    厉润,王角二将前来相斗义歆,义歆以一敌二,斗了三十合,厉润王角不能相敌,画了个破绽而走,义歆正要追杀厉润,不料一杆长枪截住了去路!义歆定睛一看,乃是小将麴歆!

    麴歆挑枪杀来,道,

    “前几日均战得不痛快!今日定要与义将军分出个高下!”

    义歆也不搭话,二人相斗,义歆斧重,招招毙命,麴歆枪灵,回回游击,二人大战了百十回合,仍是分不出胜负!

    罗尚的大军被李始,李荡,并任回李流杀散,罗尚见大势已去,慌忙勒马而逃,符成费陀追击而来,不料罗尚的卫率王敦回身,一人独斗符成费陀,王敦武艺高强,回身一枪,刺中符成马匹,符成跌落下马,王敦哪敢回身厮杀,护着罗尚,勒马往太城而逃!

    话说罗尚都已逃跑,义歆仍在于麴歆大战,李军已经杀散了罗军,把二人围在中间,任回,李流欲要相助麴歆,不料麴歆大吼道,

    “无需前来,吾自拿下!”

    二人连斗三百回合,这义歆虽然武艺高强,但是毕竟年老,而麴歆年轻气盛,三百合后,义歆气弱,露出一个破绽,眼神看见了,但是手上已然使不出力气,麴歆哪容得下这么个破绽,一枪刺出,犹如灵蛇出动,好这一枪,正中义歆心窝!

    义歆跌下马来!心口鲜血汩汩而流,突然,义歆哈哈大笑,道了句——

    “果然英雄出少年!”

    说罢气绝而亡!

    话说这罗尚,逃到太城,手下不过百余人,太城城小地疲,若是李特大军前来,定然是守不住的,不料此时,罗尚又得到消息,义歆和张初均已身死,罗尚心中十分悲凉,终日愁眉不展。

    正逢此时,蜀郡人氏任睿前来投奔罗尚,说有破敌之策,罗尚大喜,拜为上宾,任睿字德厚,时年四十八岁,据传闻是孔子弟子任氏之后,素有谋略,但是年少时品行不端,一直不被重用。

    罗尚道,

    “先生远劳而来,不知能有何计?”

    任睿抚着花白的胡须,道,

    “略一小计,可擒贼兵!”

    罗尚大喜,礼而三拜,道,

    “先生有何妙计?”

    任睿道,

    “诈降之计!”

    罗尚顿时心凉了半截,道,

    “先生,吾前日刚才用此计灭了李骧,你以为这李特能蠢到上两次当吗?”

    任睿哈哈大笑,轻轻地摇了摇头,道,

    “将军,你前日所用的诈降之计,老夫也是早有耳闻,不过罗将军用的诈降之计,乃是小降,老夫的诈降之计,可是大降!”

    罗尚不解,问道,

    “先生请明示,何为大降?”

    任睿站了起来,缓缓地踱着步子,突然扭头看着罗尚道,

    “罗将军,你始终是没有看清楚这件事情的本质!益州,原本是和平之地,但是自从流民入关以来,战事不断,给益州的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这李特所得到的支持,其实也只是流民的支持,真正的益州本地的百姓,其实对于李特是非常痛恨的!”

    罗尚想了想,好像是这么回事,但是他想不出来这跟怎么剿灭李特有什么关系,罗尚正在不解间,只听任睿又继续说道,

    “所谓大降,就是罗将军真正服输,向李特乞和,然后罗将军向朝廷发一道公函,敕封李特为真正的朝廷官员,既然罗将军推举李特,往事自然一笔勾销!”

    罗尚道,

    “那再如何?”

    任睿轻笑道,

    “一方面我们要联合益州本地官员,让他们归顺于我们,一方面,罗将军要招募士兵,届时,瞅准时机,内外一起反了,李特纵然有三头六臂,定然也逃不出罗将军的手掌心!”

    罗尚犹豫片刻,最终还是决定采纳任睿的策略,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罗尚接连被李特打败,自己真的没有什么资本再战了。

    却说罗尚派任睿前去汉中乞和,同时带上了朝廷的诏书,皇帝亲封李特为益州牧,都督益州,梁州军事,愿益州平和,万物复苏,不再挑起事端。

    面对罗尚的乞和,李特也是犹豫不决,李流,任回,符成,费陀,李荡,李始,李雄,李远等一干武将都力谏应该拒绝乞和,并且趁机攻杀罗尚,彻底斩草除根,但是阎式,李寒,上官琦,夕斌等谋士却力主同意罗尚的乞和。

    阎式道,

    “主公,我们毕竟是外来的流民,益州之乱,都是在流民入关之后,本地的百姓对我们是恨之入骨,既然罗尚乞和,我们应该同意,各自休养生息,以正舆论。”

    李寒道,

    “罗尚现在只剩下了一点点兵力,我们可以派大军围在罗尚的周围,一旦发现罗尚有异心,即可铲除之!”

    李特心里是向给李骧,李攀报仇的,但是此时此刻,他甚至,阎式,李寒等人说的,才是大的策略,在李特的心里,早已经种下了独霸益州的种子,决不能因为一人一城的得失,而坏了心中的大计。

    最终李特力排众议,同意了罗尚的乞和,两军自是安好。

    李特自朝廷亲封益州牧之后,广开贤路,西凉人隗(wei三声音同韦)伯,蜀郡人李璜,巴郡人蹇(jian三声音同捡)硕尽皆来投,尽受重用。

    话分两头,却来说说这朝廷之事,自四王勤政之后,篡逆的赵王司马伦被毒死在金墉城,手握二十万大军的成都王司马颖开始是想留在洛阳辅政,但是卢志力劝司马颖不要留在京都,如果留在洛阳,会给天下人留下成都王想做第二个司马伦的印象,司马颖听从了卢志的建议,以母妃在邺城不愿意来洛阳为名,回到了邺城,此举,果然让天下人都称赞司马颖。

    四王中另外一个王,河间王司马颙开始倒向司马伦,后来听闻司马颖聚集了二十万的大军,随后又倒向了司马颖,他在这一场政治战中没有得到什么实时性的好处,便留下心腹李含在洛阳,自己则是率兵回了河间,自始,朝中只剩下了长沙王司马乂和齐王司马囧,而司马囧是四王勤政的发起者,功劳最大,自然而然就把持了朝政,而司马囧揽政的第一件事,就是明升暗降,升司马乂为太傅,夺了司马乂的兵权。

    话说这个司马囧,当朝最为忌惮的人是谁,第一个就是坐拥二十万大军的司马颖,司马颖不仅实力强大,而且口碑还非常好,因为晋惠帝司马衷子嗣全部被贾后诛杀,所以储君的人选,是重中之重,朝中内外不少人都十分看好司马颖,但是司马囧力排众议,立清河王司马遐的儿子,年仅八岁的司马覃为太子,这司马颖也是想当皇帝的人,不过他一直在韬光养晦而已,但是司马囧的倒行逆施,让司马颖大为愤怒。

    司马囧揽政之后,终日沉迷酒色,不理朝政,不仅成功得罪了成都王司马颖,还得罪了河间王司马颙,确切地说,是得罪了司马颙的心腹,李含。

    司马囧得知当时自己起兵之时,正是李含怂恿司马颙倒向司马伦,而后得知司马颖集结了二十万大军之后,又怂恿司马颙倒向司马颖,对李含十分不满,多次对李含冷嘲热讽,李含十分害怕,连夜逃回了河间,面见司马颙,在河间王的面前,把司马囧如何对待司马颙和司马颖的不敬之词,添油加醋地说了一番,成功惹得司马颙大怒!

    河间王内堂,李含跪拜在地,哭诉道,

    “大王,这司马囧如此无理,大王如果再不下手,恐怕步长沙王的后尘啊!”

    司马颙坐在内堂之上,看着李含,道,

    “长沙王怎么了?”

    李含添油加醋地说道,

    “这长沙王……唉……下官都为长沙王觉得冤屈,甚为辅政大臣,一进洛阳,就被司马囧那老贼明升暗降夺了兵权,这还不算,软禁在府内,不得出门,大王,您说说,这司马囧……是不是太欺人太甚!”

    司马颙隐忍不发,李含轻轻抬头,偷偷瞅了一眼司马颙,眼珠子一转,道,

    “大王,这个司马囧还说大王……”

    “恩?说孤什么!”

    李含张着嘴,却佯作颤抖状,道,

    “下官不敢说……”

    “说!”

    李含低声说道,

    “这司马囧还说大王是墙头草,看见那边强盛就投奔那边……”

    “司马囧好大的狗胆!竟然敢说本王是墙头草!”

    李含哭诉道,

    “大王,这司马囧如此不堪,定要诛杀,不然,恐怕这司马囧先下手为强啊!”

    此时的司马颙,已经被李含撩拨地火气,脑袋已经完全被愤怒冲晕了,高声大呼道,

    “把张方给孤叫过来!本王要杀到洛阳,亲手宰了司马囧!”

    李含却站了起来,站在司马颙身边,轻轻说道,

    “大王,杀鸡焉用牛刀?下官在回来的路上,就已经为大王想好一计了!”

    “哦?”

    司马颙扭头看着李含,道,

    “何计?”

    李含道,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大王,您是否记得东莱王司马蕤(rui二声)这个人!”

    司马颙微微皱着眉头,踱着步子,道,

    “东莱王?司马蕤?莫不是齐献王的长子?”

    李含眼睛里含着泪,嘴巴却是偷笑道,

    “正是!”

    司马颙不解地问道,

    “这事儿跟司马蕤有什么关系?”

    李含走到司马颙身边,附耳道,

    “大王有所不知,下官在洛阳这俩月,已经完全打探清楚了,这司马蕤虽然跟司马囧是亲生兄弟,但是俩人自小不和,矛盾已久!”

    司马颙扭头看着李含,道,

    “俩人不和?这个本王倒是从未听说过!”

    李含笑道,

    “这齐献王一共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便是司马蕤,但是司马蕤生性好杀,酗酒任性,从小不被齐献王喜欢,而恰好次子司马囧从小聪慧,齐献王便把封地和爵位都继给了次子司马囧,而没有给长子司马蕤,由此司马蕤甚为痛恨司马囧!”

    司马颙轻轻地点了点头,道,

    “你说的这事儿,好像有点眉目了,跟孤说说,你打算怎么办!”

    李含道,

    “司马囧揽政之后,这个东莱王司马蕤数次上奏皇帝,让他开府,但是司马囧就是不同意,司马蕤这个人,性格狭窄,睚眦必报,他甚为痛恨司马囧,下官得知了这一消息,马上便联系了司马蕤,而且不仅是司马蕤,左卫将军王舆诛杀了孙秀,俘虏了司马伦,本应该是天大的功勋,但是司马囧竟然给了他一个功过相抵,王舆也是十分痛恨司马伦,下官已经搭线,让王舆和司马蕤联系上了,不几日,王舆便会调集洛阳禁兵,与东莱王内外接应,诛杀司马伦!”

    司马颙大喜,道,

    “然后呢?”

    李含道,

    “大王,您只需要时刻关注洛阳动向,一旦司马囧于兵乱中身死,大王马上发起讨伐司马蕤,诛杀王舆的檄文,率大军杀奔洛阳,介时,大王便可以坐司马囧之位,朝中大权,尽在大王手中!”

    却说这密谋能不能成,这东莱王司马蕤和王舆究竟能不能诛杀司马囧,各位看官稍慢,且听老生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