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飞灵之域 » 第十一章 小松园(三)

第十一章 小松园(三)

    回到青龙堂,见了夏言,先前的冷漠少了几分,却还是强撑着不和他说话。

    几天之后,沈士谦身边的小易送来一份信,直接送到了夏言家,还特意交代只能夏言亲自拆。

    夏言回家,看到厚厚的信封,拆开之后,二十多页,小几万字的信,又是用文言文写的。夏言看了几段,脑袋发胀。大概浏览之后,大概看明白了信里的意思。几乎是一篇论文,分三大部分,第一份先列举古代先贤,如何处理朋友之间的友谊,得出一个结论。然后论述自己与夏言认知的过程,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并未写道歉的话。

    有一句夏言笑了半天,说“兄蕴高才,有大德,匿身市井,躬自寻道,虽非吾师,有师徒之实也”。这倒算是一句道歉兼吹捧的话。后面一大段,是说古今先贤如何实现自己的报复和理想,问夏言的理想是什么,又自问“余之道为何也?”

    看完之后,夏言竟有些惭愧,文采自然不必说,他肯定是写不出这种古文的。更重要的事内容,自己在对方这个年纪,还想不到这么远,这么深。特别是最后问自己的道在哪里,让夏言颇为感慨。

    第二天夏言口述,让孟先生代笔,写了一封短信,回了过去。

    沈士谦那边,收到信后,颇为感动。偏见消除,对夏言的认识又深了一层。他回家后几日闭门谢客,认真反思此次自己的得失:“原来先前以为自己懂了,却并未真真深入进去,想来惭愧。岂明兄想必一早就看透了,所以看到自己脸色不对,他才毫不生气的吧。虽说与他以兄弟相称,如今感觉,却是晚辈一般。唉,这么多年糊里糊涂,如今醍醐灌顶,仿佛从梦中醒来一样。往日散漫,实在浪费了许多光阴呀。”

    他如此想着,又想夏言信中所说,青龙堂可以看做一个微型国家的切片。在这里能看到科学管理、银行、行政、绩效制度对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也能看清社会百业,底层城市人民是如何生存的,他们的喜怒哀乐是什么。对于这些新词,夏言不厌其烦一一解释含义,他基本看懂了。

    想想自己从小锦衣玉食,何曾思虑过这些呢?成天看见,所以视而不见,从不怀疑,觉得理该如此。那些闭门读书的举子,高谈阔论的大儒,何曾真正俯首看过苍生呢?看见青龙堂中的学堂、食堂、医馆、钱庄、存贷业务。一群原本衣食无着的孩子,他感触最深。如果没有夏言,虞州城将来监狱里,可能会多了几十上百个为非作歹的犯人,又有多少家庭会被害,被连累?如今还是这些人,他们有了一份固定收入,遵纪守法,学起了知识,懂的礼义廉耻,甚至知书达理,这难道不是圣人口中的有教无类吗?这不就是不以善小而不为吗?想象之前自己所言,真是羞愧。

    自那之后,他便也极少参加什么文会、诗会了,除非自己小松院里几个朋友,基本不去瞎凑热闹。夏言信中言道,先想想自己要什么,再看看行动有无必要,有多大必要。沈士谦觉得,自己现在最该想想了,读书科举,去朝廷作为一番?还是安心钻研学问,传道受业解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具体走哪条路,他还没想明白。

    再说松园诗社几个朋友,因见沈士谦闭门不出,其中一人便起头做东,打算聚会一场,也给沈士谦解解闷。在那位心中,沈士谦这个年纪,说烦恼的无非是女人。

    先说说松园诗社几个成员,名气最高的是虞州转运使林东升第三子林倩,字少卿。他从小有神童之美誉,一半是文人吹捧,一半是真才气。论诗、词,他的确有点功力,素以辞章雅丽、蕴藉含蓄著称,在虞州年轻一辈当中,可称翘楚。他比沈士谦长两岁,与夏言同龄。少年有才名,家世又好,两个兄长也都在军中有了不低的职位,自免不了有点恃才傲物,一般人难入他的法眼。对于越国诗坛上的成名前辈,也多是讥讽。之所以和沈士谦玩得来,一者是沈家到底有些底蕴,特别是沈荃,连他父亲都曾夸赞过“此人真乃国士也”之类的话。二来他朋友实在不多,能说的上话,又配和他做朋友的屈指可数。

    另外三人,一个是黄知府的侄子,黄美仁,字庭芳,今年十六岁。他填词堪称一绝,最擅长做闺怨之类的词。难得的是他懂音律,琴、笛子、琵琶、洞箫,无一不擅长,无一不精妙,人物也长得秀眉,肌肤如雪,举止温柔,颇有女儿之态。一个是恭王府的世子,刘璟,字允贤,今年十八,他是皇族,地位超然,性格又随和,性情随意洒脱,不争名夺利,众人都喜欢和他交朋友。另外一位是虞州通判荀介之第五子,荀庆,字安乐,今年十七。他因是丫鬟所生,为荀通判不喜。从小受尽了府里的冷热眼,接触男女之欢后,索性放飞自我,自己搬出来在外面住,分了几处产业,有钱有势。他是最会玩,也最开得起玩笑的。除此之外,他也有些奇才。每每喝得伶仃大醉后,偶然兴之所至,能做出极好的诗篇出来,连一向高傲的林倩都自认不如。

    这几人虽经常在一起,关系却微妙。如黄美仁,最喜和林倩来往。林倩对黄美仁说不出什么态度,对方长得秀气,像个姑娘,总是让他想到点邪念,不讨厌,也不喜欢。他最喜来往的事荀庆,虽然心底有些看不起对方庶出身份,却也佩服他的才气,最主要还是玩的事情上,荀庆称得上他的启蒙老师。至于恭王府世子刘璟,文章诗词也好,各种玩乐,他都会,与几个人关系都差不多,也说不上和谁亲热,和谁疏远。非要说的话,与沈士谦关系最要好。当然,另外几人和沈士谦关系都不错。

    夏言加入这个圈子,时间不久。有数的几次聚会,他也很少发言,多半时候听听音乐,吃点东西,或者说点《聊斋》《西游》里的故事,权当给众人解解闷。虽然前期有沈士谦近乎吹捧似的宣传,林倩高傲惯了,一听对方身份,只当是个有点学问的穷书生,面子上还不说,心里自然看不上他。黄美仁似乎对夏言有些兴趣,但只停留在外貌上,还曾送过夏言一套衣服。刘璟还是平平淡淡,并未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客客气气的。

    唯独荀庆,似乎挺喜欢夏言的性格,除沈士谦外,数他单独拜访过夏言两次。有一次在夏宅见到洁茹姐,眼睛几乎挪不开,看的洁茹姐都不好意思了。他还当着对方的面,称赞其姿色绝伦,是他生平仅见,若非看到夏言脸上有些不悦,他恨不得当场扑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