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超维度文明 » 第五十二章 启蒙赤色思想 上

第五十二章 启蒙赤色思想 上

    秋季的岭南山区有些闷热,不过杨老爷挑选的位置挺好,依山傍水,不时会有凉爽的风吹过,让人十分惬意。

    杨老爷原名杨弘文,字永兴,孩童时期家族还没有落魄,也是耕读传家,是方圆百里的首善之家,每遇灾荒之年,都会布粥施斋,给了无数人活命的机会。

    不过在他成年完婚后,家中长辈去世后,偌大的家族就此分了家,家道逐渐没落,从此生活越发艰难。

    早些年,杨弘文跟着风水先生学过一段时间风水,现在村落是一个潜龙勿用的风水宝地,是他特意挑选的。

    在杨弘文的心中,还是有想重振家族的,这两年那是忙里忙外,已然把村落当成了家族的基业。

    “爷爷,都还没到时间,这么早你怎么来了?”来到村落中央的村舍内,杨予安见到了坐在里边的杨老爷子。

    村落中央本来是杨氏一家十三口人刚来到地方建的房子,后来人多起来,形成了现在近千聚集村落,就重新规划改建了一下,变成为村落议事的地方。

    “我回自己的家,还要等时间吗?”杨弘文笑吟吟地回答。

    显然杨弘文一直认为这就是自家的地盘,是杨氏一家跟柳凡师徒一起建立起来的,是重振家族的根基。

    “柳先生也来了,来…快来这边坐,我刚好有事情跟您商量。”杨弘文站起身招呼着柳凡,手势邀请坐他旁边。

    “好的,杨老先生,同坐,同坐。”柳凡没有拒绝,到杨弘文身旁的椅子坐好。

    杨予安被噎了一句,笑着摇了摇头,然后起身上二楼去找二丫,他还有正事要办,哪有兴趣旁听。

    “柳先生,你看咱们这个村子已经上千人了吧,下一步是不是因该厘清田产,找官府授予田契,另外村里的各种产业是不是也该盘算盘算,一直这样下去总归不是办法,会让人没有尊卑的!”杨老爷子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之前杨弘文老爷子也找过柳凡旁敲侧击过的,但每次柳凡都不接话茬,所在这次直接开门见山,不绕弯子。

    杨弘文老爷子看来,现在村子采用的统一生产,统一平均分配的生产方式,虽然让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确保了每个人有最低的生活保障,让村子度过了前期艰难的日子。

    但是这种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村子了。

    一方面是升米恩,斗米仇,容易把人养成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的习惯,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是取死之道。

    另一方面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就涉及管理层面的分配过程当中怎么保证公平公正,如果有失公允,那么最后的结果也是毁灭性的。

    杨老爷子讲述着自己的观点,柳凡在旁边认真地听着。

    村落从原先的只有杨氏一家加上柳凡师徒两,共计十五人,主要劳动力包含了妇孺才十人,慢慢地不断吸纳人口,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柳凡一直采用的是穿越前农村合作社一样的生产和分配方式。

    不过嘛,他自己没经历过,实施的也是似是而非,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就是统一生产,全员平均分配。

    这样做前期看着没什么问题,发展到现在就出现了不少的弊端。

    比如,先来的人会跟后来的对比,我来的早,为什么要跟你分的一样;再比如,我是一个壮年,为什么要跟老弱病残分的一样;我做工干活快,为什么要跟干活慢的人分的一样;我做的行当有技术含量,怎么跟普通人分的一样。

    总之这样的问题都会存在,只是现在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但苗头已经出现。

    人口增加的速度超过了生产力增长的速度,人均可分配到的消费资料在不断地减少,会让矛盾不断加剧。

    只保证了公平,没有保证公正,是不行的。

    柳凡回想起前世的国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不过那时候只是为了进行城市工业化,用加剪刀差把农村创造的大部分财富转移到了城市工业化当中,这就造成了当时农村生活的贫困。

    到后期的以家为单位的承包到户,感觉生活贫困得到解决,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工业化完成后的反哺,化肥、农药、种子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至于最后工业化带来的红利去了哪里,就是一个让人伤心事情。

    但是问题是柳凡所在的村落没有工业反哺,分产到户也不一定会让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升,这就很难办。

    “那么,杨老先生有什么看法,或者说现在应该怎么办?”柳凡思索片刻,一时想不到好的解决办法。

    “这些问题从古至今一直存在,我也想不出啥好的办法,不过田产厘清,让每家每户自耕自种倒也是好的,最近一段时间官府过来的也是勤了些,一直想让我们交税赋。”杨老爷子没有好的办法,想的还是要自己有个一亩三分地。

    土地情结,哪怕是后世也没有消退过。

    “可以考虑,需要讨论一些才行。”柳凡认真地点点头,思考着可行性。

    “确实应该谨慎一些,事关土地安生立命的问题不能马虎,可以先放一放,但像造纸、盐铁、开矿等行当得减少知情的人,另外的织布、养殖等产业总得有个主吧,别落到了不相干的人手里。”杨老爷子继续说道。

    “额,杨老先生,你的担心我也理解,不过嘛,我们不能像过去一样,有一点好东西就藏着掖着,知识不普及怎么能更好地发展呢?”

    “村子发展至今,是所有人努力的结果,创造的财富也是属于所有人的。”柳凡认真的看着杨老爷子,郑重的告诉他。

    “礼记中有大同篇,是这样说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圣人说了上千年至今,你见过哪朝哪代做到过,圣人都未做到的事情,你能作到?”

    “柳先生,你也应该知道,人活着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欲望,走到最后不过是无数个轮回罢了!

    从来都是如此。”杨老爷同样认真地看着柳凡,说出了客观存在的问题。

    “老先生,你说的问题我也认同,但是呢,正是因为没有实现,我们作为后辈才要去尝试。

    从来都是如此,就是对的吗?如果没有人去尝试的,那就永远不会实现。

    成功了,我们和我们的后辈都会过得更好,直接走出了历史轮回!

    没成功,也当为我们的后辈提供经验,让他们能走得更远!

    人生在世,总要做些什么,没有谁想一生就为了几两碎银子!”柳凡站起,大声地抒发着自己的观点。

    以前没得选,现在柳凡有了外挂(杨予安)想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