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梦起少年时 » 第三十六章 开业

第三十六章 开业

    中考结束后的几天里,少见地不再是雨水频发,晴空万里的情况持续了很久,向天望去,日光会在这座小城的上空不断推移,慢慢地从日升到日落,循环往复。

    苏母盘下的服装店装修进度很不错,其实也是因为苏母租下的这家店铺原本就是卖衣服的,苏亦宸在苏母租下这个店铺时去看了一眼。

    在他看来,其实基本不用大改,这家店铺原本装修得很好,风格也不错,所以在此基础上小改一下就好。

    苏母也是和李驰安的母亲商量了一下,敲定下装修样式后就动工了,苏亦宸中考结束以后倒是天天去服装店,装修进度也在有序推进,在中考后的这几天里装修工作基本也已经完成。

    梁栋也时常在苏亦宸耳边说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往往也会收到李驰安翻来的白眼。

    最近家里的饭也都是他在做了,李驰安和梁栋也天天往服装店跑,然后陪苏亦宸去买菜,顺便再以肚子饿了的借口蹭顿饭。

    苏亦宸在6月27号专门看了英格兰和德国的比赛,没有出现未知世界伟力改变结局的剧情,在裁判吹响全场比赛结束的哨音,苏亦宸看着积分板上的1:4这一刻,他已然成为最幸福的人。

    即使很多人,很多事都已成过往,彻底封存在他的记忆里;即使太多的太多都不会再发生,这一刻,他依旧有着莫大的喜悦,并不是因为他在体育中心时,在李驰安和梁栋诧异的目光中买了英格兰1:4德国,只是因为他能够确切地知道,这些他曾经经历过的种种他依旧有可能重来一次。

    许多故事,也依旧会重演。

    李驰安和梁栋没有察觉到那天苏亦宸的不对劲,只当他是因为压中了1:4这种很少出现的比分,所以过于激动。

    毕竟这场比赛1:4的赔率是40倍,苏亦宸买了100注,他当时身上所有的钱全投进去了。

    他没有告诉两人的是,那天晚上他又跑去把他攒了好几年的压岁钱的一半砸了进去。当时的他终究是害怕的,这可比他大学的时候模拟炒股梭哈刺激太多了。

    李驰安和梁栋全当苏亦宸是中考完了发泄一下,于是也跟着苏亦宸买了50注,然后又买了德国胜100注。

    拿他们俩的话来说就是咱就赚瓶可乐钱,不求多。

    其实是因为以前有一次玩大了,家里的长辈打得两个人一个星期没能下床,至此两个人就只去体彩买彩票了。

    在他们3个从体彩中心走出来以后,李驰安直接去旁边的小卖部提了3瓶可乐出来,像是还没回神一样,呆滞地看着苏亦宸,“哥们中了2000,卧槽,哥们中了2000。宸哥,您是我亲哥。”

    梁栋直接吼了出来,“牛逼。”

    这两个人平时一周的生活费都是200,2000也足够他们好好地消费一把了,比如把馋了很久的模型拿下,又比如搞定穿越火线里的某把神级武器。

    李驰安和梁栋也知晓这次只是运气,之后苏亦宸和两人也只是买自己喜欢的国家胜,比如7月3日的阿根廷和德国,苏亦宸买了100注的阿根廷胜,即使最后的结果是阿根廷0:4惨败也依旧不会影响苏亦宸对于阿根廷的热爱。

    不过该买的0:4还是要买的,苏亦宸就指望着这届世界杯给他赚点本金,循序渐进已经不足以让他赶在陈睿之前投资B站了。

    苏亦宸此后每次下注都是自己一个人去的体彩中心,再来几次英格兰和德国这种情况李驰安和梁栋那里就不好解释了。

    2000已经够他们俩浪很久了,更何况后面几场虽然他们只下输赢,依旧也是能稍微赚点的,比如后面的半决赛和决赛。

    苏亦宸也不再收敛,在这座小城最大的体彩中心下注的注数也不算小,他也并不是每场比赛都会买。

    他的记忆也并不足以支撑他记起八分之一决赛以来所有的比分,只是买自己记得的,以及反推胜负,比如西班牙的每场比赛必赢,德国除了决赛和半决赛以外必赢,荷兰除了决赛以外必赢等等。

    唯独需要注意的就是阿根廷0:4德国,这也勉强算是一个只输于14年的巴西和德国1:7的比分了。

    苏母虽然对苏亦宸在晚上经常出去有些奇怪,不过见苏亦宸每次回来都是满头大汗也就没再说什么。苏亦宸每次从体彩回服装店都是跑回来去的,他也和苏母说自己出去是去跑步了,苏母就欣慰地点点头,不再关注苏亦宸为什么没和李驰安和梁栋一起。

    这两人每天晚上在苏亦宸这吃完饭以后就跑去网吧了,苏亦宸也只是偶尔去一次,和他们聊聊天就走。

    没过多久,服装店正式开业了,李驰安和梁栋的母亲倒是都来了,这也是他这一世第一次见到两位待他很好的阿姨,不过苏母也没有告诉几个亲戚家里开了个服装店,所以实际上在场的并不算多。

    上一世因为后来他不太愿意回随城,所以也只能偶尔在过年的时候才能见到这几位长辈,这时,重生的喜悦也在于能够再次见到这些熟悉却又有些陌生的人和物,以及那些日思夜想却再也无法见到的人。

    他们明明深刻地存在于我们的记忆里,可翻遍我们的记忆,最后的一见往往是一次不经意的告别,又或者没有告别,只是一瞥,再之后,就是永别。

    苏亦宸看着店面门口不断炸裂的鞭炮和升起的烟雾,嗅着鞭炮的烟销味,耳中不断传来高分贝的爆炸声,以及映入眼帘的“苏衣坊”三个字,呼出一口气,终于,还是有所改变了。

    服装店的反响不错,刚开业的这几天很忙,苏亦宸也不再做饭,每天都在店里帮忙,店里卖的都是女装,他就很自然地获得了收银的分工。苏母嫌他不会说话,也从不喜欢逛街买衣服。

    当然,主要还是苏母一个人应付不来收银。

    记得苏亦宸小时候总是不太喜欢和母亲一起逛街,特别是在逛街的时候走进超市二楼的服装区,那将会是噩梦般的回忆,几个小时对着那群衣服,终究是可怕的。

    即使到了后来,他也很难耐着性子在服装区待几个小时,不过一年就那一两次,他也还能接受,能多陪陪母亲自然也是好的。

    母亲请了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姐姐帮忙,不是亲戚,是李驰安的母亲专门找的一个经验还算丰富的人,虽然才三十多岁,但也已经有了十几年左右的经验,是李驰安母亲手下的老员工了。

    不过苏母让苏亦宸叫这位姐姐徐阿姨,苏亦宸也是欣然接受,徐阿姨也没说什么,只是在苏亦宸在背地里叫她徐姐的时候对苏亦宸越发亲切。

    此外,除了这位姐姐,还有一位真正可称为姐姐的员工,20来岁,叫杨清,她在看到苏衣坊装修时就来问过苏母招不招人。

    在这座小城里,初中毕业就辍学的人很多,大多都回会去外面打几年工,然后要么就回来,要么就继续待在外面。

    杨清就是其中之一,家里人催她回来结婚,她不太愿意,却也无法摆脱父母的约束,只能回来在这座小城被束缚着,不算坚定,却依旧坚守着属于自己的最后一条不愿结婚的底线。

    她不太愿意在父母开的小店里待着,就四处寻找一家远离家里的店的店铺,刚好就看到了“苏衣坊”。

    苏母在了解些她的情况没说什么,只是摸了摸她的头,让她留在店里帮忙。

    苏亦宸一直没去管这位姐姐,装修的时候他要做饭,还要在店里帮忙,开业了他也有事做,苏母还不太熟悉收银的流程,收银这份工作不算好做,他和苏母也从未做过。

    幸亏徐姐有经验,苏亦宸在开业前专门找徐姐取了取经,他才勉强能帮苏母搞定这份收银的工作。这也算是他亲切地叫徐姐的原因。

    不过有徐姐的帮衬,苏母和杨姐也很快适应下来,开业的生意还算不错,这家店面的位置不错,衣服大多也是从京城调来的,还有部分是从李驰安母亲的渠道那里调来的。

    苏衣坊目前主打中端的衣服,这也是随城这座小城的许多服装店的选择。不过大多服装店还有些低端的衣服,苏母倒是不准备开发一块区域卖低端衣物。

    眼下的中端依旧大有市场,就让苏母自由发挥吧。

    最近苏衣坊过了开业狂潮,每天的营业额已经稳定下来,一天能有五千左右的营业额,不算高,但也让苏母提着的心终于放下。

    虽然营业额不比苏父在京城的餐馆,但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

    苏母也成功掌握收银这项能力,见平时的顾客已经不多了,苏母就把苏亦宸赶回了家,母亲还是心疼孩子的,只不过苏亦宸依旧保留着做饭的习惯,再加上李驰安和梁栋时不时地蹭饭,他也逃不掉做饭的工作。

    苏亦宸只能每天去送饭,倒不觉得麻烦,有种莫名的充实感,走过大街小巷时,看着行人,店铺,车辆,时不时听着旁边李驰安和梁栋话痨般的对话。

    他也时不时抬头看着湛蓝的天,形状各异的云,想着,这段时间过得慢一些,再慢一些吧。

    “亦宸,快出来,我和梁栋在你家楼下了。”

    苏亦宸看了看自己正在看的书,叹了口气,收拾了一下,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