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量子脑域开发计划 » 第五十一章:发疯的AI

第五十一章:发疯的AI

    中秋节后第二天,岳光理飞赴杭州。“农心杯”第三阶段比赛在这座江南名城举行。

    杭州的赛事,放在钱塘江边上一座豪华的五星级酒店举办。日本的围棋比赛经常放在寺院之类的地方,中国围棋协会的安排就中规中矩多了,大酒店条件好,服务好,选手们有一个更舒适的比赛环境。

    岳光理一到酒店,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何昭庆。

    真的是非常凑巧,就在同一期间,这家酒店还举办一个国际级别的物理学相关的学术会议。而何昭庆作为中科院量子研究所最优秀的青年学者,是大会的重要讲者。他的名字被印在了巨大的会议日程展板上,被岳光理一眼看到。

    第二天,比赛开始。

    第一场比赛,由上一阶段取得三连胜的韩国棋手张东奇守擂,中国队终于将岳光理安排出场了。他以中国队第四人的身份上场的,在他之后,就只剩下主帅何晓祝坐镇了。历经6个小时的鏖战,岳光理击败张东奇,时隔六年,再次在“农心杯”上取得一场胜利。

    隔日举行第二场比赛,作为胜者的岳光理守擂,接受日本队的主将加藤文宇的攻擂挑战。岳光理再接再厉,又下一城,送日本队出局。

    第三天,韩国队主将徐真盛登场。如果岳光理能拿下徐真盛,不仅创造了一个难得的三连胜,更是能帮助中国队在保留一人的情况下获得杯赛胜利。这也是岳光理的夙愿了。挟上一场胜利之势,他早早地就入攻击状态,四处出击,如同轻灵的燕子,在棋盘上潇洒地闪展腾挪,看起来是顺利地将棋局带入自己擅长的节奏之中了。

    “岳老师威武!”

    直播室内,林晓倩在振臂高呼。她一手摇扇,另外一手点着鼠标,利用软件来分析棋局。她手中的扇子正是上次西部之行时和岳光理一起买的,画面是千里江山图,扇骨是一种特殊的胡杨木。这把扇子,现在已经是她讲棋时候的绑定装备了。

    “各位棋友,岳老师今天状态相当好啊。这布局,有点聂老的风格哈,前50手天下无敌了。”

    林晓倩解说起来也有点跑火车了,竟然敢碰瓷聂老。不过对于敢说的主播,网友们是很买账的,估计林晓倩就是这么给惯坏的。

    岳光理的棋风确实以轻灵潇洒见长,行棋步调很快,尤其是布局阶段,不在某个局部过多纠缠。这是非常有观赏性的一种棋风,也是岳光理在业余棋迷中那么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围棋是一种充满了“矛盾”的游戏。过于轻快的棋,就会有些“薄”。所谓的“薄”,是跟“厚”相对而言的。“薄”的棋形,棋子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有可能被对手切断或者破坏。这样的棋形,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会产生更多的破绽;而过于追求“厚”的棋形,则会让行棋的步调过于凝重,从而错失占据更有利位置的机会。

    围棋中经常有些所谓的“厚、薄”,“地、势”、“强、弱”、“功、守”、“虚、实”等等难以言说清楚的概念。这是棋手对于棋局的解读,是一种综合全局的信息所做的判断,因人而异。长期以来,这种综合判断是衡量一位优秀棋手的重要能力,即所谓的“棋感”,有种玄之又玄的意味。

    虽然围棋AI的出现给围棋带来很大的改变,但是它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将人类以前未曾关注的地方纳入到棋局的考虑中来。尤其是在开局阶段,它的计算量远超人类,因此人类也养成了理解和熟记新时代的AI开局定式的习惯。但是,进入中盘后,人类已经不可能在记住每一个变化了,这时候对棋局的理解,还是主要看棋手的水平。所以,中盘阶段是顶尖棋手角力的主战场,双方都会选择在这个阶段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思考。这也是现代围棋依然还有不少“人味”、还能被人们喜欢和沉迷的原因吧。

    “弟兄们,虽然岳老师现在下得顺风顺水,但是大家也别忘了,徐真盛可是当今棋坛第一人,比赛经验丰富,棋风犀利无比。一着不慎,就有可能被反杀。你们看,他的胜率并不低,还能维持在30%以上。这种胜率差异,对于人类棋手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林晓倩不时对局面进行一些总结性分析,毕竟她也曾经是专业棋手,来她直播间看棋的网友还是居多。

    “岳老师的棋是不是有点太薄了呢?这个地方真的不需要再补一手棋吗?这就脱先了?”

    看到岳光理一手手的落子,林晓倩不禁有些担心起来。这就是人类的判断和AI的差距,AI显示岳光理还是牢牢占据胜率上的优势的。但是AI是基于它的计算能力来评估的,而人类是做不到AI那种程度的计算的。所以很多时候,人类棋手会更稳一些,不会完全听从AI的。因为把控不了。

    而此刻岳光理却如同AI附体,每手棋奔着效率最高的招法来下。这种下法总归让人有种难以把握的隐忧。

    果然,在隐忍了十几手棋之后,徐真盛终于亮出了獠牙。只见直播画面中,一直正襟危坐的徐真盛突然探身前倾,眼神死死地盯住棋盘的一角,他似乎在做最后的确认。看了不到五分钟,他已经打定主意了,重新又直起神来。摄像机清晰地拍到了他眼神中一闪而过的锋芒,锐利得像头狼。

    “啪!”

    一颗黑子稳稳地打在了棋盘之上。那里,正是林晓倩一直担忧的地方。之前,白棋为了追求全局的速度,在这个局部并没有定型的情况下脱先了。始终欠了一手棋。现在,黑棋选择了一个极为恰当的时机发起了进攻。这是AI一直在强调的一手棋,终于被徐真盛下出来了,白棋立刻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哎呀,怕什么来什么,岳老师迟迟不补棋,果然还是被徐真盛抓到了机会。要怎么应对呢?感觉哪里都不好走,这手棋真是挺麻的。”

    直播间里的林晓倩比自己下棋还焦急,连连摇晃着手中的扇子,对着棋局自言自语。她似乎忘了这是在直播了,一边嘟囔,一边开始尝试着摆棋,完全没有要解说一下的意思。

    看来是真着急了。

    围棋软件跑了足足三分钟,终于把白棋应对的选点推荐了出来,也同时给出了不同应对的胜率。令人吃惊的是,如果岳光理能成功下出AI推荐的第一落点,胜率依然很高,足有68.2%。看来,AI还是判定岳光理优势。但是,在全世界的演播厅和直播间里,专业的棋手却和林晓倩一样,都感觉岳光理难以应对了。道理也很简单,AI后续的一系列招法,是人类难以想到的。在软件上看到AI的推荐,和人类自己想到,完全是两个概念。

    果然,岳光理陷入长考。

    长考是棋手们的常态。全世界的职业棋手,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习惯落子如飞的。面对千头万绪的局面,棋手们还是愿意计算得更深远一些。在日本幕府时代,现代围棋创立之初,那时候的比赛是不限时的。根据一些资料记载,曾经有些长考派棋手,他们一步棋能思考几个小时甚至更长。在那个时代,除了棋力,围棋选手还有一项重要能力,就是憋尿。

    不知道为什么,林晓倩总觉得今天岳光理的长考有些异样。她也说不上什么具体的地方,总觉得岳光理似乎并不是在进行棋局的计算。她太了解岳光理了,长久的搭档,让她对岳光理的一举一动有种敏锐的感知。比如坐在棋盘前的状态。在计算时,哪怕一个低头、一个探肩、一个深呼吸之类的细小动作,也能暴露出岳光理对棋局的判断。可能是心态上的松紧程度,不自觉地就会影响岳光理的肢体动作。这种肢体动作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但是林晓倩能察觉到。

    可是现在,林晓倩感觉不到岳光理的心态。虽然还是在棋盘前静坐不语,但这不是岳光理在思考棋路时习惯的肢体状态。他反而像是,在走神。

    林晓倩很惊讶,这种关键时刻,岳光理怎么会走神?

    直播间的弹幕突然变多了,是棋迷们在催促林晓倩赶紧讲棋。她已经有十几分钟没有和网友互动了,她自己也都没注意到。这在林晓倩的直播生涯中也很少见。

    “农心杯”的用时是比较紧张的,保留时间只有1个小时。长考太久会严重影响后续的棋局,不是一个好主意。但是岳光理在这个局部用了足足20分钟,几乎把剩余的保留时间都用完了。

    就在林晓倩越来越着急的时候,岳光理终于有了动作。他伸手在棋盒中捏住一颗棋子,轻轻放在棋盘上。

    是AI推荐的一选。

    林晓倩稍微松了一口气。她赶紧启动AI的测算,看看AI后续的推荐。屏幕上,围棋软件展示的棋局中,有好几个选点浮现了正快速波动的数字。这些选点是AI优先推荐的落子地方,它在迅速的计算不同的应对带来的胜率变化。随着演算的推进,林晓倩的表情变得十分惊讶,她的小眼睛瞪得圆圆的,嘴巴微微张开,完全忘记了表情管理。

    这不怪她!此刻,在全世界所有的直播设备上,都显示出了令人摸不着头脑的结果。那就是,无论下一步黑棋如何选择,徐真盛的胜率都高达90%以上。这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岳光理的上一手棋,也是AI的第一推荐选点,而之前AI测算的结果,他下完上一手棋后,胜率是领先的,有68.2%。也就是说,无论徐真盛的黑棋如何选点,胜率也不可能一下子飙升到90%以上。这几乎就等于岳光理停了一步,让黑棋连下了两手棋似的。

    难道是AI算错了?

    这种可能是有的。AI毕竟不是神仙,程序的错误或者算法的局限总归是难以完全避免。比如当年李世石战胜AlphaGo的那一局棋就是如此。当时小李飞刀下出了惊天的“神之一挖”,导致了AlphaGo陷入混乱。而从事后分析来看,人们发现李世石的那一手棋并不成立,完全是可以被化解掉的。但就是这一手棋,击中了AI的算法盲区,导致它连续下出好几步低水平的棋。这也是人类在正式比赛中唯一一次击败围棋AI。

    林晓倩皱着眉头,让程序重启了一下,看看是否存在计算错误。而新的计算结果更加令人匪夷所思。黑棋下一手棋无论如何应对,胜率为0%。

    这是什么情况?

    林晓倩满脸问号,她突然想起什么来。抄起手机在屏幕上指指点点,网友们看到了,她在连线另外一个围棋主播。那是一位曾经的世界冠军,专业上比林晓倩强了一大截。

    很快,双方在直播间里连上了。

    “搞不懂,真的搞不懂!”对方也是一脸茫然,连连摇头。

    “这个局部的攻防,几乎牵涉到全盘所有的棋子。太复杂了,应该是AI有误算。”

    然而,在接下来的攻防战之中,连续十几手棋,AI都如同得了失心疯一样,每一次测算都报出不同的胜率。有时候甚至迟迟算不出来胜率,陷入一种假死机的状态。仿佛此刻的棋局已经变成了大洋中心的台风一样,大气被搅动形成了无序的湍流,再厉害的超计算机也无法精准计算出下一秒的天气情况。

    显然,这就不能用误算来解释了。AI或许会误算,但不会一直误算。难道,这一局棋的水平,已经超越了现有的最先进的围棋AI了?人类对的围棋理解进化了,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