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莫折我柳 » 第六章 世间不如意,十有八九

第六章 世间不如意,十有八九

    道士摇身一变成二十来岁、身高将近两米的男子,重新唤出玉如意,右手握持,搭在胸前。

    不同于那把不受控制的利剑,白玉如意的搭配,使他安安静静的好似一个温婉如玉的谦谦君子。

    只是出口成“脏”,喜欢低头俯视着比自己矮上一倍的莫闲:

    “师弟你,就是喜欢收留这些不入流的子弟。我看就是连什么小猫小狗,都能入了你的“法眼”!”

    黑狗敢怒不敢言,憋在心里,暗骂:你才是小狗,你全家都是小狗…

    莫闲抱起受伤的黑狗,此时的它也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反抗与恶意。

    黑狗也明白了相较于一言不合就开打的道士,手无缚鸡之力的莫闲可爱太多。

    毕竟它们可是“血肉之交”。要是再能享受几口,就好了。想着想着狗嘴的哈喇子都快流了下来。

    “黑炭,以后你就叫黑炭了”,莫闲对自己的起名很是满意。

    黑狗脸一黑,不过它本来全身就是黑的,心中流泪:你白你了不起,像我这样黝黑的、才叫健康,呜呜呜。

    “有人要来找你了。”道士负手而立、看向庙外。

    右手搭上莫闲的肩膀,眼里倒映出对方的模样:“你现在很危险,尽量少接触人。特别是女人,以及未成年人。你本身阴气重,这道玉符看可能护不住太多人。”

    莫闲答应:“我会尽量的。”

    道士哀叹,“别敷衍我,也别敷衍自己丫。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现在‘爱欲’很重。”

    “不好吗?我喜欢她们。”

    “正常的孩童喜欢照顾自己的长辈,这很正常。但是对我们这种修仙之人,当断因果、少结情缘。”道士不愿在这话题多说。

    “修仙?我也可以吗?”莫闲想着要是自己也有面前道士的本领,就好了。

    “你不可以,这个时代的所有人都不可以。不过,我看离期限也不远了,当然那个时候也与你无关了…”

    “为什么与我无关?”

    小道士似乎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

    【当你恢复正常后,你会明白的。记住了—我叫“玉清”。】

    眨眼间莫闲独自回到熟悉的小屋。

    一切好像都不是那么真实,只是胸前口袋里的那枚温润玉符都在提醒着他不是虚假。

    当然自始至终称呼他师弟的奇妙道士,留下的最后一番话—也同样令人费解。

    敲门声持续响起,邱惠姐在门外喊:“小闲,起床没,早餐快准备好了!”

    莫闲回答:“姐姐,马上就来。”

    “汪汪汪”,黑炭在窗外喊:“早餐有肉吗?没有的话,你让我咬一口也行,就一小口。”

    ……

    “玉清”道士守着一个人的清闲,掐指一算,依旧看不透玄机。

    仙出于人,虽脱凡,亦有三魂七魄。

    一魄天魂,二魄地魂,三魄命魂。七魄: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亦掌:喜、爱、哀、欲、惧、怒、恶七情。

    走火入魔、不破不立。我这师弟,也太敢了。三魂七魄皆离散,以凡人之身活到现在,真是该说你幸运,还是悲惨了?

    玉清踯躅,自言自语:

    这“喜爱欲”三魄必在此身,而那“怒恶”在另一半身上。毕竟我这师弟、不,这孩子,可是—连我帮他出气、都要怜惜妖怪受伤太重的人。

    这世道无常啊,玉清感叹。

    七魄本应该相依相存,乱了平衡、断了因果,怎么让你这么继续下去!

    不要怪为兄替你做主,到时候你怨我恨我,唉,到时候再说吧。

    玉清口中念念有词:尘垢不沾,俗相不染。将心中杂念一一销散。

    ……

    禅语有言:一木一浮生,一叶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砂一极乐。

    可是所谓的极乐净土,估计死后才会有吧。毕竟世间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在那很远很远的地方:

    大雪封山,冻死了虫鱼鸟兽,饿坏了叵测人心。

    流浪的少年成为了小白羊,山民们红着眼、讨论着生死。

    人性的天平偏向了罪恶,洁白的大雪上多了沾满黄色泥巴的丑陋印子。

    人在逃、人也在追,猫鼠的游戏里被抓住了,就是篝火的结局。

    少年很幸运,他够敏捷,他够聪明,他躲在无人发现的角落里看着饥饿的人们发疯地寻找着本应该被当做“祭品”的自己。

    他们找不到,他们在寒风中咆哮,可是心中的魔鬼必须需要吃到什么,可以是其他动物,也可以是其他人,只要不是自己。

    这群“野兽”眼睛开始盯上了同伴,暗中张开了爪牙,于是大雪上又多了一种颜色。

    伤的胳膊、断的腿,虚弱的猎手这下子变成了猎物,少年站出来,大笑不止。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捡起不知道是谁的柴刀,为了度过这个冬天,开启了贮备食物的工作。

    地上的人在哭、在闹、在求饶,甚至殊死反抗,差点儿让他阴沟子里翻船。

    少年愤怒地挥砍,好让这些人闭嘴,耳边多一份清净,当然这也让他花了不少力气与心思。

    穷乡避壤滋生出罪恶的花,有饥饿的野兽循着空气里的血腥味而来。他扬起柴刀,大喊: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失去依赖的稚童们出来寻找,看到满地残缺,号啕大哭。饥渴、空腹、看着满身血的少年端着热气腾腾的汤食独自享受。

    多么善良啊!他怎么能与稚童分享这一切了?入肚的父母,对于稚童来说,是多大的忌讳。

    束手待毙的人,苟延残喘的村庄,终究没有抵御冰冷的寒潮。昔日里亮起的烛火,早已经一盏一盏熄灭。欢声笑语一去不返。

    朔月不见月,周而复始,最终迎来了春暖花开。这场生死考验的幸存者:

    少年蹲着身子,看着那即将破土而出的新芽,等待着绽开蓓蕾的花朵,然后将它们或折下、或揉碎。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一老人悄然立于少年身后。

    老人眉宽耳阔,胡须尽白,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

    少年没有理会,自顾自地沉迷在自己的世界。

    老人叹息:“大因果啊…”

    挥一挥衣袖,飞出一玄黄色玲珑宝塔,愈变愈大,将人收入其中。随后又将那玲珑宝塔收入囊中,骑一青牛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