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有狐:短篇 » 第十七篇 鱼腥草

第十七篇 鱼腥草

    鱼腥草,又叫折耳根,因根茎有鱼腥味而得名,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不仅是常见的中药材,也是西南地区人们最喜欢吃的野菜之一。

    鱼腥草是腥臭草本植物,生命力强,在路边、田埂、果园随处可见。人们将鱼腥草的根叶挖起,用食盐、辣椒等调料拌匀后,可以直接食用。其味鲜质嫩,深受大人小孩所喜爱。

    在我的家乡四川,一到春季,人们饭桌上总少不了一份凉拌折耳根。这仿佛已成了家乡人的习惯,甚至在亲朋聚会、婚宴寿席等场合,主人也会端上这道菜来款待宾客,而客人们这时无不说一个“好”字。

    还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因家里贫穷,很难吃到一顿像样的饭菜。母亲为了改善我们的伙食,常会带着我们到田埂上挖野菜。那时最容易挖到的便是鱼腥草。母亲说:“鱼腥草虽是野菜,但它满身腥味,其实吃起来和鱼肉也差不了多少。”还劝我多吃,我竟信了。

    我的外公有四个子女,母亲是他唯一的女儿,在外公的溺爱下,母亲其实并没有吃多少苦。直到母亲出嫁,因公公婆婆的偏爱,加上父亲脾气不好,母亲这才变得操劳起来。

    我那时年纪尚小,并不懂母亲心中的苦,只记得那时天空很蓝,父亲经常找母亲吵架,吵完后父亲会躺在床上蒙头大睡,而母亲却仍要煮饭、洗衣,没日没夜地在地里劳作。我那时不仅不会分担她的辛苦,反而还拽着她到野外挖鱼腥草。现在想来,我那时实在太不像话了。

    母亲年轻时梳着一头短发,圆脸蛋,笑起来像春天里的太阳。她常说:“每个人一生下来的命运都是被安排好了的,娶谁嫁给谁,也都身不由己,嫁给你的父亲,与他吵一辈子架,就是我的命。”母亲是读过书的,起初她不信命,但与父亲相处后,她却渐渐地认命了。

    待到我弟出生后,我家的境况就真的难以为继了。于是母亲不得不扔下我与几个月的弟弟,独自前往BJ打工。在之前,母亲连县城都没去过,我想那时从未出过远门的她一定非常孤独和心酸吧!

    母亲在BJ做了几个月的保姆,之后又与父亲南下广东,从此我就很少见到她了。我对她的记忆也更多地停留在我的童年时代,那时春光明媚,遍地鱼腥草,母亲挥动着锄头,她的腰身是那么的挺拔,她的声音是那么的动听,她的双手是那么的有力,她的笑是那么的美……

    母亲离家后,时常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的母亲总会说些叮嘱我的话。再次听到她的声音,我会忍不住一个人哭,我很想她,我再也不去挖鱼腥草了。

    母亲在广东过得并不如意。背井离乡的她除了要忍受无尽的孤独外,还要不辞辛劳地打工挣钱。我还听说,父亲学会了喝酒,喝醉后甚至用砖头砸母亲。有次母亲实在绝望了,竟跳了鱼塘。我知道父亲和她吵架的次数更多了,可每当我在电话里问起母亲,她总会说得若无其事,她永远都是这样,总把心酸埋在心底,总不希望别人替她操心。

    母亲是外公心头的肉。外公本以为母亲去广东打工要不了两年就会回家,谁知母亲这一走便是十多年。外公念着、盼着,到死也都没有等到母亲回到他的身旁。就在外公咽气后的当天下午,母亲才终于匆匆赶回,但外公却再也不会睁眼看她了。母亲带着悔恨在外公灵前哭了很久。

    我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再次见到母亲的,那时我已十七八岁,个头比她高,我已经长成一个大人啦!而我却再也看不到母亲的那头短发,她的额上早早地就爬上了皱纹,她老了,我突然觉得她很陌生。两个月后,外婆也跟着离开了人世。可母亲还是不得不擦干眼泪,远赴他乡,为了我和弟,为了家,继续奔走。那个时候我好恨自己,好恨自己的无能为力。

    一辈子很长,长到你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爱一个人;一辈子很短,短到你都来不及说我爱你,她却已老了。如今母亲年已半百,她就像快要熬干了的蜡烛,皱纹深了,头发白了,眼睛花了,腰身也弯曲了……岁月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太多太多,她奉献给我们的也太多太多了。我有时会把童年时的母亲与现在的她联系在一起,每当我想到那头短发变成白发,那圆圆的脸蛋爬满皱纹,那挺拔的腰身变得弯曲时,我的心便会如针扎一样疼。母亲说:“她活着全是为了我和弟,要不然她早就死了千百回了。”当我听到这样的话时,我知道无论我做什么,此生都是有愧于她的。我想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静静地守在她的身旁,因我离开她的时间太多太多,亏欠她的太多太多。又是一年春好日,我突然好想对母亲说一句:“今天去挖折耳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