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再造乾坤 » 第六节 唐家日常 南阳近况

第六节 唐家日常 南阳近况

    南阳郡冠军县城,城墙是夯土城墙有近两仗高,东西长七百多米,南北长一千多米,城内居民有六千户两万多人,辖区总人口约四万,还不算有些瞒报的家仆奴隶。在南阳也算是中等规模,对比全国来看也超过了六七成的县城。

    唐敬的医馆在城西南,门口有几株细柳树,正午钟芸和小齐带着唐皓终于到了医馆后院,张怡拉着钟芸闲聊了一会儿,便和小齐一起进去准备起了午饭。唐倩怡则拿出不少小玩意给唐皓玩,有小拨浪鼓、竹剑、布偶,唐皓拿起一个藤球看了好一会儿,心中暗叹这古代人人都是手工王者啊,什么物件都可以随地取材随手制作。

    饭后小唐皓不久就睡着了,嘴角还有些饭粒,小齐抱去倩怡幼时睡的小摇床上轻轻放下。唐敬夫妇和钟芸坐下闲聊了起来。

    唐敬问道:“二弟这次去襄阳需要多少时日,行情还不错吧?”

    “走之前他估计是一个半月,但听爹爹说武当县官道破损严重,如果拉着药材估计要费些时日。这几次都算平安,不出意外都还能赚点,但是我听说各郡都有匪盗,总怕他在外遇到什么难事。”说着钟芸眉头一皱,又有些担忧起来。

    张怡接着道:“这两年都不太太平,我爹爹上回也说,就南阳都出过好几回大案了。不止是强盗杀人,有些听说还是豪强家里的看护做案,官府也难查证,后面就不了了之了。”

    唐敬若有所思,点点头又道:“二弟数年奔波,想必也有相当经验,你们且安心。再说圣上刚刚登基,想必不至有多大乱事。这药材买卖虽说复杂,不过二弟多年经营处事得当,眼下正是发展之时。辛苦几年将来多给皓儿置办一些产业,娶妻生子总是够了。”

    钟芸笑道:“唐皓可会说了,说以后让爹爹不用担心,自己就能找着媳妇儿,还要给爷爷奶奶一个大院子呢。”说完大家都笑了,但对小唐皓说的也不怎么怀疑,谁让这孩子不止相貌可爱还非常善谈,想必日后也会有一番作为。

    张怡又问道:“爹爹和娘亲什么时候过来县里住住,过年时问就说开年就过来,倩怡都问几次了,要不行清明我们接他两一起回来。”

    钟芸回道:“哥哥嫂子放心,暖和些该就来了,今年天冷,老人都有些乏力,到时还让嫂子多费心些。”

    张怡轻轻摆手道:“弟妹言重了,老人家过来家里才热闹些,都是应该的,城里还算暖和,我们也没多少事,一天也不过十来人问诊。倒不如你和皓儿也到城里住算了,过两年请个有名望的夫子,也别浪费孩子这大好资质。”这时大多孩子都是七八岁才开始入学的,唐皓这类乖巧早熟的也算是有些天资,提前两三年学习也是正常的。

    唐敬随即说道:“这是该提前准备,到时我和二弟再商议一下。奈何我们倩怡是个女子,现在整天和街上孩子厮混,也没学点有用的东西。皓儿天资聪慧乖巧好学,言语又有主见,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钟芸一听也觉得有道理,问道:“哥哥嫂嫂夸得真好,只是皓儿才两岁,请夫子的事还早了些吧?”

    张怡答道:“弟妹有所不知,这有名望的夫子都教过不少权贵大人,要有熟人推介才有机会拜其门下,早些准备总是好些,到时不然白白浪费皓儿天资。”

    这边几人闲谈半日不提,刚刚到襄阳的唐贺安顿好车马便联系了几家大药房,其中不少都是襄阳豪强的家业,城东大道旁一家店面招牌为福安药房正是蔡氏家族的产业,店面约七八仗宽十丈许深,前面是两层半的高度,后面有自家晒药的大院子,当的是阔气非凡。这襄阳本就是荆州重镇,城内居民超三十万,规模远非县城可比。蔡氏家族在襄阳已发展百余年,又和南阳世家大族联系紧密,穰县士族张温太学毕业不久就娶了蔡家一女子为妻,二十年后张温位列三公,其中还少不了蔡氏的财力支持。而张温夫人的侄子蔡瑁此时也有六岁了,长得身强体壮,相当结实。

    唐贺走近福安药房,恰好蔡氏一管家带着几位仆从护着蔡瑁走来,管家和两仆从在前面开路,高声呼道:“前面请让让,借过一下。”路边众人也闻声而散,走过唐贺身边,唐贺也随人流让开,心想这是哪家公子,出门还有如此排场。

    药房掌柜听闻声响也连忙出门迎接,同时看到唐贺面有好奇便介绍道:“唐先生里面请,这是我们蔡家蔡瑁大公子。”掌柜年近四十,姓余,一瞥八字胡,圆头方面,中等身材。唐贺去年与其见过两面,预定了一批药材,这也是第一次合作。

    “多谢余公,里面请。”唐贺拱了拱手后与其一同入内。

    这管家拿来了几册账本给账房先生,正是蔡家大管家核对过的。蔡瑁自行去院子里玩了一会儿便随领队的管家一同离去了。余掌柜和唐贺在旁边偏房坐下聊了起来。

    余掌柜先介绍道:“我们蔡氏在襄阳也算豪强之一,田产水产药房布店十几余行都有涉及,唐先生与我们合作可是找了个好东家啊。”余掌柜看过唐贺送来的样本,对药材还是很满意的,此时再拿家族势力撑撑场面,想来还可以压压价格。

    唐贺微笑点头,蔡氏在襄阳周边名声都不小,回道:“余公所言极是,在下与宛城的张家、新野的杜家、襄阳的黄家都有往来,蔡氏大家也时常听大家夸赞,当真是名门望族啊。”这也是常见的客套话,虽说唐贺只是小小药商,但其专业及从业时间都是同行的佼佼者,简单表达自己的服务范围又不失地位。

    余掌柜早就知道唐贺也是行家,后面两人就价格、数量、交割时间又进行了半个时辰的唇枪舌战。最后双方达成一致,根据余掌柜的要求供货,每五十天交付一批,作价六千钱。先用三批没问题之后再看情况追加。

    后面几天唐贺又确定了几家药房,带来了几车存货也卖得差不多了。又忙着去武当县采购原材,按后世的话说,唐贺不生产药材,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