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龙族:帮助路明非通过期末考试 » 第一章 这怕不是野鸡大学

第一章 这怕不是野鸡大学

    当收到卡塞尔大学的信件时,林小红是一脸茫然的。

    原因非常简单,她根本就没有申请过卡塞尔大学!

    但是那个包裹仍然被送过来了,一封卡塞尔学院的录取信,而且与芝加哥大学的录取信和资料放在同一个包裹里——见鬼,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难不成和芝加哥大学商量着减少一下运费?她出于好奇拆开了,只见上面还写着:

    亲爱的林小红女士:

    俗话说得好,路不止一条,只看你愿不愿意选择。

    非常抱歉我们的唐突,您或许并没有申请过本校,但是我们还是看中了您优异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首先自我介绍,卡塞尔学院是一所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远郊的私立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是联谊学校,有广泛的学术交流。我们非常荣幸地从芝加哥大学那里得到了您的申请资料,经过细致评估,我们认为您达到了卡塞尔学院的入学标准,在此向您发出邀请。

    “哦,联谊学校啊,怪不得我根本记不得我给这个什么卡尔学校写过申请!”林小红的母亲林苗恍然大悟,“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林小红继续读下去:

    请您在受到这封信的三天内联系我校古德里安教授,他正在中国进行一次学术访问,将会安排对您的面试。

    如有何疑问,也请联系古德里安教授。我会协助他为您提供服务,我是卡塞尔学院的学院秘书诺玛·劳恩斯,非常高兴认识您。

    您诚挚的,

    诺玛

    “这所学校是在挖芝加哥大学的墙角吗?”林小红忍不住吐槽。她听说过一些国内大学互挖墙脚的极限操作,抢学生那叫一个凶残、不择手段。比如什么在NMG戈壁滩上有一个成绩非常好的学生,某两所高校的两拨人马在出分之前就几乎同时出动,一个开着越野车另一个在向导的指引下骑着骆驼,争分夺秒地赶到目标学生所在的蒙古包——结果骑骆驼的最先到了,开越野车的人半路抛锚了。

    她是没想到,美国学校也有这种极致骚操作。好家伙,直接调取联谊学校的档案,而且和芝加哥大学一起发送信件,两大摞表格和介绍材料(卡塞尔学院的少很多)——她已经习惯了,毕竟她是个成绩优异得惊人的好孩子,而且体育非常好,美国人最喜欢搞体育的孩子了,所以所有名校几乎都给她发送了面试邀请,这段时间她已经手忙脚乱。

    本来她也不想出国的,出国太贵,哪怕是哈佛的奖学金似乎也不太够她读书的,助学贷款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还完。她只打算参加高考——根据她的老师估算,她保守都能考个720分,只要冲一冲清华北大稳了!林小红觉得吧,虽然清北比外国名校如牛津剑桥斯坦福芝加哥可能排名差点,但毕竟是汇聚了整个国家最最最——顶尖的人才啊,差不到哪里去!而且这些院校有国家支持,学费便宜!

    她的母亲林苗倒是非常希望女儿能出国,可这位可怜的养母根本没有钱,只有一间一室一厅的房子,想要出国就只能卖房!而林小红自幼就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怎么可能让自己本来就生活得紧巴巴的养母卖房供她读书呢?

    所以她花了不少钱,让自己的女儿考托福,考雅思,考SAT,然后申请了好几所大学——林小红都不知道自己母亲到底报了些什么大学,她大部分精力都在高考上,但是她知道申请费可不便宜,母亲这段时间一个月才花200块钱,人都累瘦了。

    林小红对所谓出人头地相当不感冒,她关心的是钱,是以后老妈退休后有没有钱养老。她不认为出国的性价比很高,虽说日后赚得多,但这得多久才能挣回来啊,而母亲已经54了,明年就要退休了,而且还有糖尿病需要一直吃药。相比之下,如果去清北的话不仅离家近,还可以省下一大笔钱,而且工资也不会比海归差到哪里去,简直是一举三得。

    “妈,外国大学可贵了!”在过去的几天,林小红非常认真地研究了每一封信,并且打电话发邮件向招生办咨询,如果没有全额奖学金,她宁可哪里也不去!然而虽然她在国内很优秀,可是国外似乎并不在乎她的优秀,奖学金连支付学费都不够的。

    “只要出过国,你就飞黄腾达了,这些钱你迟早都能挣回来!国外可遍地都是黄金,比国内日子好过多了!”林苗每次都这样催促道,“只要你能去,妈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这位并不富裕的中年妇女每次都这样笑着对她说。

    这听起来像是安慰,可对林小红却是巨大的负担。她不是林苗的亲女儿,她因为是一个女孩一出生就被抛弃了,被不能生育的林苗和她当时的丈夫收养。这个渣男始终想着要生一个亲儿子,觉得养女毕竟靠不住,于是在背后和其他女人偷偷生了孩子,然后理直气壮地以“无后为大”为由,和结发妻子离婚。林苗这些年把小红拉扯长大,可以说是一把鼻涕一把泪,说自己这辈子太惨了,以后只能靠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女。

    一个不是她母亲的女人为她付出了这么多,连自己的不顾了,林小红怎么能不感到愧疚?所以她也只好听从母亲的话,满足她的心愿...并且还要尽可能不让她因为自己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找一所奖学金最高的学校,要是能涵盖在国外的所有费用自然是最好的。

    但是如果你纯粹图钱的话,恐怕会被诈骗到什么野鸡大学,偷鸡不成蚀把米。

    林小红打开卡塞尔学院送来的包裹,她还纳闷,这个独立的包裹里能装什么东西,看着也不像什么介绍材料和表格之类的啊?摸起来硬邦邦的...然后他发现,里面竟然是一部手机——一部纯黑色的诺基亚N96手机。

    “这...”林小红和母亲面面相觑,都不敢相信。

    “这是什么学校啊,这么阔气!连报名费都不交给咱们寄了一部手机?”林苗惊讶地说,瞪大眼睛端详着这部最新款的,价格肯定不便宜的手机——要知道,她用的手机可是充话费送的,充其量也就100来块钱的便宜货!

    林小红也感觉不真实,这年头国际诈骗确实不少,得悠着点。

    “怕不是骗子,看咱家为出国做了这么多准备,万一是个野鸡大学怎么办啊?”林小红可没有母亲的兴奋,而是警惕地说。

    “啥?这年头还能冒充美国大学?”母亲见识窄,没有意识到可疑的地方。

    林小红沉重地点点头,“那是当然,您是不知道,这年头骗子可太猖獗了。传统的方式是冒充法院警察什么的,还有盗QQ号向好友借钱的,还有什么卖保健品的啦,卖减肥药的...全都是骗子。”她拿起那些宣传材料和信封,试图找到一点线索——唯一的线索就是邮戳确实是真的。

    “我得好好查一些资料,甚至可能得找个芝加哥大学的人问问情况。”

    看完宣传手册,林小红注意到了以下几点——这个卡塞尔大学的奖学金是最多的,而且学费和学杂费也是最低的,搞得简直和做慈善一样。她按照宣传手册上的网址上了卡塞尔大学的官网,看着和宣传册中一样的,茂盛红杉林和碧蓝湖面的图片,整所学校就像传说中公主的城堡一样古典美好。而且它似乎名望不错,有不少国会议员,华尔街精英都毕业于此,每年和芝加哥大学还有联谊帆船比赛,教授也都是什么斯坦福终身教授等非常有名望的学者。

    就是他们对学科和研究方向比较保密,官网上一个字都没有说。这就比较可疑了,毕竟哪个学校不恨不得把自己最优势的专业放在第一页?哪个学校不大力宣传自己学院得过诺奖的教授和他们的课题组?可是卡塞尔学院偏不,搞得神秘兮兮的,也不知道图啥...除非他们真的是个野鸡大学,以上所有都是骗人的。

    不过和大多数大学一样,官网的大部分链接游客都是不能访问的,必须要用户名和密码,只有学生和教工才能登录。他们可能把这些信息都放在了内网中,指不定是什么涉密信息...这么一想是不是有点恐怖?林小红可不喜欢这种涉及(可能存在的)美国机密的东西,她想要离这一切远一些。

    “所以他们到底是不是骗子啊?”再次搜索了一圈,也没有得到任何关于这所大学的有用信息,她有点恼火了。她根本不在乎欧盟议会中有这所学院多少人,谁谁谁是美国的州长之类的,她既不学金融也不学社会学,这些对她而言几乎毫无意义。

    她想要学理工科,可是除了知道几个有名的科学界大拿确实在卡塞尔学院执教一外,其他什么仪器设施啊,实验室啊,研究方向啊,研究成果啊之类的,统统一概不知!这还搞个鬼啊!

    理论上所有疑问都可以问学院的秘书诺玛·劳伦斯或者那位“古德里安教授”,她甚至还用学校的网查了这位古德里安教授,是哈佛大学的古生物学终身教授,学术能力不容质疑。可是认真一想,谁知道这个“古德里安教授”是不是真的?诈骗犯还总是挂着“中科院”“清华大学”之类的招牌呢!所以想要得到这所学院的真实信息,其实还是要在别的地方找。

    在三天时间期限的挤压下,林小红鼓足勇气,冒着被骂惨的风险,写了一封邮件给芝加哥大学的招生办,询问卡塞尔学院是否真的是贵校的联谊大学,以及曾经在芝加哥大学任教的化学家施瓦茨教授是不是真的在卡塞尔学院任教。芝加哥大学的名声很好,不排除会有骗子冒充所谓联谊院校,借着名声招摇撞骗。

    “发送!”她犹豫了一下,最终点击了发送键,还略微有些紧张。毕竟按照常理,如果你问清华招生办北大好不好,那不是纯纯的欠揍行为吗?万一卡塞尔和芝加哥大学抢生源抢得很凶残,双方矛盾激烈呢?她会不会挨骂?

    然后林小红琢磨了一下,又给耶鲁大学的招生办发送了消息,询问他们学校的终身教授丹弗斯教授是否现在真的在一所名为卡塞尔大学的学校中任教...然后就等着回信呗,美国人那边有时差,学院秘书可能很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回复她的邮件。

    她翻开成堆的卷子,忍不住感叹一声。她在报考外国院校的时候花了太多时间,可能顾不上高考了...但是也没关系,她相信自己的能力,中学就没有她学不会的东西,第一次模拟考试她可是数学理综满分的!如果不去外国大学,她至少能在国内上个也非常不错的大学,还不用太考虑奖学金的问题。在中国,只要你能读大学并且学得下去,那学校和国家一定能想尽办法让你读完,毕竟是公立大学,钱都不是事儿。

    过了大概两天时间,林小红以为自己可以直接放弃面试的时候,没想到芝加哥大学和耶鲁大学都非常友善地回信了。

    是的,卡塞尔学院确实是芝加哥大学的联谊院校,并且教学质量非常不错,以及施瓦茨教授确实在六年前就选择前往卡塞尔学院任教,但仍然是芝加哥大学的终身教授,经常回来进行学术交流。以及耶鲁大学也回了,丹弗斯教授仍然是终身教授,且在耶鲁这边有实验室,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在卡塞尔学院任教,只是每年参加几期学术讨论。

    “没想到竟然是真的!”林小红惊叹道。

    如果真的非要上外国大学,这所卡塞尔大学也不错,奖学金这么高,足够承包她全部的学费和生活费,甚至还有剩下的。虽然不知道在那里学什么,但是有那么多什么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波士顿大学的终身教授,教学质量不可能太坏,而且就算差强人意,也至少能为养母多省一些钱。

    打定主意后,她开始为面试做准备。

    “等等,联系古德里安教授,怎么联系啊?”林小红忍不住纳闷,因为官网上的东西太少了,根本没有这位教授的联系方式,别说手机号了,连个电子邮件都没有——通常课题组的电子邮件不应该是公开的,方便学生和求职人员咨询吗?

    后来她发现,联系方式已经存在手机联系人名单里了。

    “这也太贴心了吧?”她忍不住感叹美国人真的思考得周全,但是那种诡异的不安感却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散去。

    “没关系,是不是野鸡大学,去面试了不就知道了?”为了打消这种疑惑,她自言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