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何必抱怨 » 第一百零四章 高手

第一百零四章 高手

    顺庆拉丝厂跟很多私营工厂一样,创业初期时,几台拉丝机,老板工人一起干,现金交易也没人要发票。但随着整体市场的发展和自身生产的逐步扩大,需要发票的客户开始出现,在财务管理、税务处理上缺乏专业人员的问题就开始显现了,让客户直接汇款给贸易商就成了最简单的处理办法。

    作为新生代的范可逐步接管父亲生意后,面对这种情况有着自己的想法。

    他能理解之前做法的无奈之处,但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这种做法的弊端也就越来越明显。不说客观存在的违规之处,这样做也存在着受制于人的隐患。

    不过范可也知道马上成立公司一次性的解决问题也不现实,精力和人员都跟不上!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和快速扩大的生产规模,自己和父亲的精力完全扑在了设备、工人、销售等工作上,根本无暇去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招聘相关财务方面的专业人员来管理又涉及到了厂里的核心资料,认可和磨合也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范可最初就希望能跟钢厂直接合作,这样不仅规避了所有的风险也直接证明了自己采购的是最好的材料,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的想法难实现,每月一百多吨的采购量对于钢厂来说不大、实际操作中手续繁琐、本地有着贸易商,于情于理都没有自己的机会。

    友嘉公司变为代理制后范可意识到机会来了,钢厂派驻了人员协调市场,设立了仓库,货权属于厂里,发货手续是派驻人员处理。那客户直接跟派驻人员签订合同、汇款钢厂,从汕阳仓库提货,就是完美的销售闭环。

    可是他的建议被范总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父亲长篇大论的教育让他知道了一个现实,哪里都要讲究人情世故,“生意”不是单纯的利益,“名利”名声在前利在后。

    目前时机还没有成熟!范可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无奈之下他只能热情的跟钢厂人员保持着联系和交流,不断的扩大自身规模,静静的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洪敏宸准备生产普通冷镦钢丝了!这对于范可来说,简直就是睡觉遇到枕头,他知道这一年的忍耐算是到头了。在父亲的默认下,他开始针对性的试探友嘉公司和钢厂的态度,他不怕被拒绝,自己生产迅速的扩张是有目共睹的,而钢厂从直接拒绝到补偿性的协调本质上就是对自己的重视。

    市场出现达众钢厂的材料后,范可感到了契机,他决定不再试探了,跟父亲沟通后他开始了一系列的操作。

    月底前华宏阳终于给了向往的答复,范可相当的高兴,对于钢厂的要求他很理解,得便宜卖乖、独享好处的事是不存在的,既然得到了自己所想要的那总要有所付出,所以他很爽快的答应了所有的要求。

    在双方准备的时间内,范可并没有贸然激进的解决问题,只是按部就班的展开了最终的收尾工作。通知客户暂停汇款给友嘉公司等待进一步的通知,根据友嘉公司账上不多剩余的货款针对性的提货,在月底结账时及时的补上了不多的超额提货的货款。

    一直等到收到发票后,范可知道跟友嘉公司的所有瓜葛都处理清楚了,他主动的联系华宏阳了。

    范可自己开车到码头,坐上车后得华宏阳不由得一阵感慨,一年前跟着友嘉公司跑的第一个客户就是顺庆拉丝厂,一年后顺庆拉丝厂第一个脱离友嘉公司,谁是谁非又有谁说的清楚。

    顺庆拉丝厂办公楼有两层,底层一半是是公司管理办公室,开单、收单、发货集中办理。另一半是员工食堂。范总的办公室在二楼,等到华宏阳一行人来到二楼,发现范总在办公室外的走廊上迎侯了。

    办公室面积很大但很简单,靠里是两张很普通的办公桌,外面是一套木沙发。如果要说奢华的东西也就是一台落地空调和一套很大的茶具了。

    大家落座后,范可开始泡茶,范总没有过多的客套,开门见山的说道:“这次跟厂里直接采购的事麻烦两位经理了。”

    华宏阳接口道:“范总客气了!服务市场、服务客户原本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

    范总长叹一口气,说道:“其实这样的决定实在是有很多不得以的苦衷。两位经理也知道,我们很多客户一直是直接汇款到友嘉公司的,但现在洪敏宸突然的变成了竞争对手让我们很被动,我们撤出实在是无奈之举。”

    华宏阳和王春年很认真的开启了倾听模式。

    “说起来当初我跟洪总一起下海创业,一个做贸易一个开拉丝厂相互合作,这么多年来你来我往的真数不清相互帮扶了多少,要说相互之间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的。”

    历史在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上是完全不同的版本,范总既然要说清楚,华宏阳和王春年索性就安安静静的听着,现在事情已经有了结果,经过和原因都已经不是主要的了。

    范总继续说着:“洪敏宸从上海回汕阳后要拉不锈钢丝,洪总找我帮忙,我是毫无保留的尽力而为。他来讨教我们开诚布公的传授,他有需要我们直接派厂里的师傅去他厂里帮忙,我们的客户中有关联的产品和信息的也是主动的相互推荐。我相信,就算现在去问洪敏宸,他还是会承认这些对他的帮助很大。”

    “不过当时我就和洪总有过约法三章,帮洪敏宸生产不锈钢丝没所谓,但如果哪天洪敏宸想生产同类的普通钢丝,我们就不能再跟友嘉公司合作。其实为了这个事,这一年来我找过洪总两、三次,每次洪总也都明确表态不会介意我们的任何做法。”

    华宏阳心里暗叹:洪总还是选择了儿子啊!

    “就在几天前,我跟洪总还碰了个头。我跟老洪开诚布公的聊了,目前市场向好,需求旺盛,贸易大有作为啊,我可以拆借资金到友嘉公司,帮助公司快速的做大起来。对于洪敏宸我还是建议乘着这个机会将不锈钢丝的生产做大做强。”

    华宏阳没法继续保持淡定了,如果说范总前面的话只是一种解释的话,那这句话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不可否认,这个建议就客观情况来说完全是一个理智的行为,从情感层面上来说更是仁至义尽。当然如果说洪总真的采纳了这个方法,范总也绝对会信守承诺,毕竟对他来说等于介入了友嘉公司的运作,随着相互合作的深化在原料方面隐性的利益可是巨大的。

    但作为通晓整件所有过程的华宏阳却知道没有可操作性!

    事到如今洪敏宸的想法已经是很清晰,现在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怎么也不可能回头了。

    而洪总,几次的沟通的表态和现实的操作也是表明了他的态度,亲疏远近总会有厚此薄彼,既然已经决定了的事就不会轻易的更改。

    在这种情况下范总这样的表态更多的只是一种姿态罢了,是为了自己之后的决定在道德基础上立于了不败之地。

    都是高手啊!华宏阳心里真心的感叹,虽然说自己是看懂了这样的操作,但如果真让自己设身处地的面对,自己是绝对做不到这样的圆润自然。

    “可是很可惜啊,洪总还是拒绝了我的建议,无奈之下我也实话告知了我们还是准备跟你们直接采购了!”

    “因为……所以……”完美的闭环,

    “我本将心向明月…….无奈……”无懈的情感,

    “起因……发展……结果”严谨的逻辑。

    华宏阳心里暗自叹息,两位高手的对决出现这样的结局,只能说明双方各有决策都已经是下定了决心了。

    范总并没有在意华宏阳的短暂的愣神,按着自己的节奏总结了结论。然后看了一眼范可后端起了茶盅喝茶润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