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武道三国 » 第三百零三章 决战荆州

第三百零三章 决战荆州

    就于张鲁统率天道军本部以及第一野战军和天道水军进行荆南解放战争之际。

    以太史慈为首的第二野战军和新并之赵部第四野战军,展开了以小城市为主要攻击目标的荆州北部侵吞战略。

    其目的,便是以其强大的骑兵机动性,将对方的村庄,堡垒,要寨扫平,并在占领的地方事实三光政策,把劫掠的粮食分给四周百姓,并散发着张鲁的土地主义。

    而并不扰民下,让荆州北部的农民百姓对于侵犯荆州的张鲁大为好感,甚至期盼着张鲁军能够及早占领荆州。

    而张鲁也赋予了个个军团,最低到团一级,决断专行的实力,可以自觉决定军队的去留,给予最大的支持信任。

    在强大的机动部队面前,对方很难将有着自主权的两大野战军,采取好的应对措施。

    而张鲁的敌人甚至以后的敌人,更像是联盟性质的军队。

    最终只能被张鲁的军队,四面出击,靠着平时贪墨的大量兵粮,龟缩在主要城镇之中。

    让对方的大城市成为孤城。

    好为接下来张鲁,逐渐侵吞之。

    以最少的力气,将荆州北部解放。

    而贯彻士族三光政策的两大野战军,连一次大本营都没回,那源源不断的各地营寨,就是他们最好的补给地。

    所以,在张鲁班师回南郡之时,荆州北部已经被两大野战军弄得鸡飞狗跳,为张鲁的荆州决战做好准备。

    而就在张鲁荆州顺风顺水之时,外界战况,又发生了些许变化。

    第一战场,近在咫尺的扬州,在孙坚放弃荆州南部的既得利益的情况,返回之时便已经成为定局。

    在孙坚强大的攻坚部队面前,以刘繇为首的‘反叛军’根本不是一合之力,节节败退,至张鲁收服荆州南部,刘繇军已经退守长江以北,在九江郡和孙坚军团展开最后的殊死搏斗。

    而白虎军团与山越联盟,也早已再次被孙坚的一部黄盖军,赶回山林,不知道跑那个山疙瘩里了。

    第二战场,张鲁最主要最亲密的盟友青州太平军,在中原腹地豪门大族,曹操袁术联军的攻势下,太平军不堪重负,被迫放弃齐郡的黄河阵线,向东沿海地区转移。

    幸好,在决战其间,人口已经尽数转移,没有造成多大伤亡。

    而在张鲁实行三光政策之后,太平军也将青州的大族进行清理,和东溟派源源不断从海上运输的兵器等军事物资,获得大量补给的同时,也让太平军逐渐熟悉适应了残酷的战斗,以山东群山作为依托,在东莱,胶东,北海三线和曹袁联盟,进行抗争,稳定了局势。

    而徐州的陶刘联军,在臧霸的进攻下,再次损失了下邳县城,但也固守住东海琅邪一线,与太平军练成一片,组成最后的阵线。

    而这处地方,也成大汉最为残酷血腥之地。

    如绞肉机般的魔鬼地狱,每一天双方都有成百上千的士兵,在这条阵线上,永远的献出了那可贵的生命。

    第三战场,幽州战场,不得不说刘备果然不愧要当豪杰的人物。

    从家道中落,到现在执掌一大军团,比之张鲁还具有传奇性。

    也不知道他到底有何魅力,不仅出山的时候,便文有简雍,武有关羽张飞,在幽州家族的支持下,转眼间便成了幽州最大的军阀,压迫黑山军的同时,竟然说服了辽东公孙度部。

    同时通过阎柔、鲜于辅等与乌桓有着亲密接触的幽州家族,和正在与刘焉部战斗的乌桓各族联盟达成了协议。

    最终,在刘备,公孙瓒,乌桓各族联军,公孙度辽东军四方攻势下,刘焉这位到了幽州数月的大员,只有黯然离场。

    在刘备的‘仁义’下,得以保全性命,带领家族成员,坐船从渤海直下,到达刘虞东海部。

    但也这也是必然的结果,对于刘焉这位外来人员。

    其幽州本地出身的刘备三兄弟和公孙瓒自然受到本地家族更多的拥戴。

    而相对于脾气暴躁,心性变幻无常,更适合作为猛将的公孙瓒来说。

    刘备这位有着大汉血统的落魄子弟的重新崛起,真的一点都不意外,甚至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

    这一事实也让张鲁徒呼奈何。

    而在刘备的看似‘虚伪’的仁义下,宣布了类似张鲁的各族平等条约,当然不同于张鲁的以人民百姓为基础的,作为幽州豪门的代理,刘备自然只能以豪门作为依据。

    和乌桓以及鲜卑各部,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让幽州北部的外族后患得以最大程度的减轻。

    并在接下来联合公孙瓒,开始正面抗衡袁绍军团,并第一次取得了小范围获胜,打下了幽州反击的第一步。

    第四战场,便是除了血腥的山东战场外,最为激烈的司隶大战。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国家更不能允许同时存在两个皇帝。

    以汉献帝为首的董卓军团和以汉少帝为首的长安军团,正在进行一场,艰苦而不容相让的战争。

    而在张鲁的调解下,每到董卓军有些抬起的势头时候。

    张鲁留守的强瑞率领的第三野战军总会实时的出现在并州边境,对于并州本部发动不大不小的战争。

    让董卓被迫放弃,眼看就要到手的城池。

    而随着战斗的死伤,张鲁也会很给面儿的,派遣汉中军团的兵士补充皇甫嵩等兵团的人数。

    到现在为止,其长安兵团各部的益州兵已经不再少数。

    而在张鲁刻意的指示下,这些‘熟读天法’的士兵们,可是将益州的种种好处通过士兵向外传发。

    让众多士兵,对于国泰民安的益州可是充分向往。

    最终,让一个打完仗,去益州享福的‘共识’成为大多数司隶士兵的梦想。

    更带着,因为战争而被迫流离的关西百姓,再一次形成了硕大的难民潮向益州涌去。

    对于这些人,张鲁自然是来者不拒。

    在留守益州的荀彧等大员指挥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土地分配。

    这样一来,在得到先期前往益州,过上‘梦想般好日子’的亲人朋友的来信,更大的移民风暴,从中原深处,逐渐酝酿。

    而已经被张鲁所占领南郡的荆州中部,因为其便利的地理条件,也成了众多移民的新的目标。

    当然,这些张鲁自然不知道。

    他此刻,正扔下手中的锄头,前往迎接一位他的老朋友。

    五月底,过冬的小麦已经逐渐成熟并开始收割完毕。

    在三大野战军团的机动部队威胁下,让刘表集团军根本不敢出城。

    这就让张鲁新成立的民兵们,源源不断的从广袤而富饶的荆州北部,一车一车向荆州中部拉运粮食。

    曾经吃饱饱饭的百姓,也终于可以吃上了馒头,张鲁到现在还记得那天走在路边,看到那小心翼翼掰着这梦想般的‘美食’而留下幸福的眼泪的老人。

    这就是他战争的理由,必胜的原因。

    而早已收割完毕的荆州中部,除了已经种下的秋麦,张鲁率领天道军本部大军,和平民一起开垦荒地,肥沃土地。

    留以种植,即将到来的益州玉米第一次的收割季节培育种子后,以准备大规模种植。

    就这样,平时高高在上的王侯将相,这三天以来,和普通老百姓一般,日出扛着锄头出城,日落扛着锄头返回。

    无数的眼睛都看着他,有佩服的,有敬爱的,有茫然的,也有不屑一顾的。

    走到田边,张鲁大笑着躬身行礼:“郑玄老师,许久不见了,你可还好?”

    郑玄点头微笑,看着这位被几天的太阳晒得黝黑的一方诸侯,颇有感慨道:“还记得当初,第一次和你想见时也是在田边。”

    张鲁笑道:“可不是吗?匆匆一别,已经好几个月过去了。不知老师这次来?”

    郑玄看着他那依旧淳朴的笑容,笑道:“听说你刚攻下荆州南部,颇为缺少管理大员,我这些弟子虽不称用,但也应该可以帮上一些忙。”

    张鲁眼中大喜,看向后面那几个对他露出善意的青年才俊,大笑道:“得郑玄老师和几位兄弟相助,实乃荆州百姓之福,我为百姓多谢各位。”

    看到张鲁再次一躬到地,郑玄等人不由躬身还礼。

    “大人一心为民,是我等最佩服之人,感谢之语,万万不敢承受!”

    双方一拜,也代表着以郑玄为首的经学派,开始加入了张鲁的阵营,从而大大增加了张鲁在政治人才上的缺失。

    除了张鲁熟悉的郑玄三位高徒,后世的魏蜀吴分列三国一流大臣的国渊,孙乾,程秉。

    一同而来投靠的还有韩嵩,桓阶,徐奕,司马直四位一流文臣,以及作为曹操手下又一名重要谋士,娄圭。

    此乃具是郡守之才,张鲁自然是好生安排,分布各郡,先熟练业务,在认命郡守不迟。

    而娄圭则直接被张鲁任命为天道军本部副军师,与戏志才一起为他出谋划策。

    所谓是人才尽用。

    大量政治人才的到位,让张鲁更加没有了后顾之忧。

    而经过近一个月的缓和,大量的人员调配,让益州以及凉州的士兵,熟悉中原的饮食习惯,天气气候。

    并将荆州南部建设的颇为稳固,接下来,便只剩下解决襄阳、竟陵、宛城为中心的刘表集团军了。

    不过,对于这些刚刚兴起的党人势力,张鲁并不太过重视。

    张鲁已经如温水煮青蛙一般,已经在他们不知不觉中,将他们完全包围住。

    除了投降,那就准备接受张鲁残忍的毫不留情的进攻吧。

    相对于这些没有太多根基的党人。

    张鲁其实更担心的是更北方的,占领南阳的袁术纪灵集团军,以及被袁家全力支持,和他有着大仇的臧霸泰山联军。

    这才是让张鲁没有选择,先一步进攻刘表,收复这荆州最大威胁的原因之一。

    刘表一直都是作为张鲁现在的缓冲的存在。

    现在准备充分的张鲁,已经准备和那两位,一个有钱,一个有兵的大敌正式接触。

    那这个襄阳的用处也到了尽头。

    随着张鲁一声令下,徐晃第一野战军绕道襄阳北方直取樊城。

    太史慈第二野战军直取竟陵,新野,将襄阳以东屏障扫出。

    而张鲁亲率天道军本部,出富阳,直面进攻长坂坡蒯越集团军

    赵部则在天道军本部和蒯越集团军决战的同时,渡过襄江进击麦城,切断蒯越集团军后路,同时配合两方面野战军,将襄阳围困中间。

    荆州决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