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这个王爷不正常 » 第十八章 证据

第十八章 证据

    新任刑部尚书上门了。

    封君与星月一同出来迎客,大家互相行礼落座,也都在打量着对方。

    “尚书登门,有失远迎,还望见谅。”封君开口道。

    “可不敢让武安君迎接,谁知道迎接我的是【苍生】银枪还是锋矢利刃。”

    “听起来张尚书似乎对我颇有成见啊······”

    “哼,闲话少叙,我此次前来是想问问武安君被刺当夜情况的。”

    封君看了一眼坐在张桧身侧的赵明幽,说道:“张尚书应已看过卷宗,该说的我都说了,现在来问,本君记忆力一向不好,所以只记得一些模糊的片段,说出来和先前讲述的不一样,恐会影响尚书断案。”

    “武安君不愿告知,是不担心自己挚友的生死吗?”张桧语气中的质问不加掩饰,就连目光都变成了审视。

    “挚友安危自在心中,若因自身前后描述存在矛盾而导致挚友被冤枉定罪,那我不就成了愧对挚友不仁不义之徒了吗?”封君缓缓饮了口茶,语气平静地说道。

    “仁义?像你这样的人还会讲究这些东西?”张桧的话里满是讥讽。

    不过,封君倒也不动怒,他好奇地问道:“哦,此话怎讲?”

    “领兵造反,屠杀百万雄兵,一杆银枪逼死先皇的时候,你可曾有想过仁义二字?!”

    闻言,封君笑道:“先皇无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苍生每日为了生计在人间炼狱苦苦挣扎,你口中的那个先皇在宫中极乐夜夜笙歌,他对天下不仁义在先,我承天下苍生意志杀了他,重塑天下正道,有何不可?”

    “先皇当时已有悔改之意,假以时日,必将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可你却亲手扼杀了这个希望。”

    张桧的眼中闪过追忆的光芒,脸上神色很是惋惜,他轻叹了一口气。

    “悔改?早上对众官言悔改,晚上拥美入怀醉生梦死吗,他若真想悔改,我反倒是在帮他如愿,帮他下地府向那惨死的百万民众赎罪,让世上活着的百姓从苦海中解脱,你更应该感谢我才对。”

    听完封君的这番话,张桧立马收敛了自己的情绪,气极反笑道:“武安君不仅枪法锐不可当,想不到口才方面也不遑多让,我算是领教了,既没什么好问的了,我便告辞了。”

    张桧起身,一甩衣袖,并未行礼就转身走出了武安府,跟随而来的赵明幽起身行礼。

    封君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叹一口气,说道:“辛苦你了,明幽。”

    “改日再来府上叨扰。”

    赵明幽转身跟上了张桧的脚步,封君和星月只是目送着他们的背影离开,并未如往常待客一般相送到府门。

    客既未行礼道别,主亦不复相送。

    “看来二郎很不受这位新尚书的待见啊。”星月说道。

    “他哪会待见我,毕竟是我把他那位先皇逼死的,他上门时没有在袖子里藏把刀就已经算是很克制了,不过无所谓,时代已经变了,即使他不愿接受,每天醒来都要面对这个事实,这对他们这些仍挂念着前朝愿与先皇共沉沦的旧臣来说也不失为一种折磨,见到他们难受,可比我这个月的例银多了一两银子还要快乐。”

    “二郎是嫌我给的例银少了?”

    “没有没有。”封君连连摆手,刚刚与张桧口舌交锋时的气势顿时消散,他看着星月,眼神情真意切,用可怜兮兮的语气,说道:“要是再多加点的话,就一点,那你就是天仙下凡,慈航在世。”

    “行了行了,要加多少?”

    “六两,就六两。”

    “准了。”

    ······

    车夫扬鞭策马,马车缓缓离开武安府,一路朝着白府而去。

    马车中张桧一如来时一般,闭目养神,不知是真的在休息还是不屑于与赵明幽交流案情。

    赵明幽打量了对方一眼,便动手撩起帘布,看了一眼沿途的闹市,让喧闹的声音将马车中略显压抑的气氛冲淡一些。

    既然对方不想与自己讨论案情,且也不是很待见自己,那自己就不必热脸贴冷屁股了,他倒是想看看对方这位前朝刑部侍郎究竟该如何破案。

    很快他们来到了白府,禁卫军依然在此看守着,杨管事悬梁自缢后,府中仆人一律不准外出,所以并未有少人。

    将他们召集起来,给他们介绍了一下张桧的身份,然后张桧让赵明幽带着他在白府里逛了一圈。

    “你常来这里?”张桧开口问道。

    “常来。”

    “你说你们把府里每个角落都搜查了几遍,那这池子你们可有检查?”

    赵明幽看向脚下的池子,池子不大,三十来方,深约六尺,种了几朵荷花,池中养了几条鱼,池水清澈,几可见底。

    老师喜欢在这个池子边散步,喂鱼,放空自己,赵明幽曾随老师来这里一同走过。

    “一眼见底,未曾检查。”

    “糊涂!”张桧大骂一声,接着说道:“找人下水检查一遍。”

    “是。”

    赵明幽拱手应是,找了几个水性好的禁卫军来,看着他们脱下盔甲,潜入水中。

    几个禁卫军开始在池子里摸索,惊得那几条鱼到处躲藏,甚至跃出水面,想逃离这里。

    过了一刻钟,一个禁卫军浮出水面,朝着赵明幽和张桧喊道:“这里!”

    赵明幽和张桧看向他,还在摸索检查的禁卫军听到声音亦开始聚集在他的身边,他们或用拳头锤,或用双脚蹬,确认了那个地方确实要比周围坚硬得多,且声音都不太一样。

    “麻烦赵侍郎把我们的佩剑丢下来,我们把这周围清理一下。”

    赵明幽依言将他们放在池边的佩剑丢给他们,他们动起手来,迅速将杂草清理出来。

    “先上来吧,找几个力气大的人把它给我撞开,通知禁卫军把守好四周,一旦有什么异动,迅速出手。”张桧说道。

    他的脸色很平静,并未因此而欣喜,此时的他在赵明幽眼中和自己的老师有了几分相似,只是那一种冷静和专注的气质,但这并未改变对方在自己心中的观感。

    同时赵明幽也在反思,自己太过于相信双眼看到的事物了,以致于没有去思考它的可能性,以前和老师在一起时还好,老师总能从蛛丝马迹中抽丝剥茧找出真相,现在自己一个人了,却根本没法做到如老师那般慧眼如炬。

    此时他深感自己能力的不足,也想起了狱中老师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明幽,要多想。

    一个时辰后,裘橦带着禁卫军赶到,连带着找来了几个膀大腰圆的壮汉,情况他已经从汇报的属下口中知晓了。

    池子中的水在府中仆人的努力下,下降了许多,现在只到成年人的膝盖处。

    “可以了,把那门给撞开。”张桧命令道。

    壮汉们抱着大木桩子下水,一边吆喝着一边用大木桩子撞击那扇石门。

    “嘿呦,咚——”

    “嘿呦,咚——”

    “嘿呦,咚——”

    在一声声吆喝和一次次撞击中,那扇石门终于还是被撞开了。

    里面是一条向下的石梯,宽仅容三个人并排通过,池水涌入打湿了石梯和石壁。

    “戒备!”

    裘橦一声令下,禁卫军纷纷抽刀,拉弓上箭,对准那扇石门。

    他点了一队禁卫军,身穿盔甲,手提盾牌,准备进去,顺着石梯往下走。

    “保护好赵侍郎和张尚书,我们先进去看看情况。”

    裘橦对剩下的禁卫下达命令后,便随着点数的那队禁卫军进入了石梯通道。

    通道不是太高,禁卫军进去后需要稍微弯腰,向下的这段石梯不是很长,走到尽头后往左拐,通道变得宽敞起来,且左右两边的石壁上居然还有油灯在燃烧。

    “都打起精神来,注意前方是否有动静。”裘橦轻声吩咐道。

    打头阵的两名禁卫军回道:“收到,统领。”

    禁卫军顺着通道往前,一路上竟未遇到陷阱或者机关攻击,但每个人都不敢放下心来,经验告诉他们,大意对他们来说是最致命的弱点。

    没花多长时间,他们来到一扇巨大的石门前,门两边伫立着两尊凶神恶煞的牛头马面,正俯视着他们一行人。

    而那扇石门顶头刻着“鬼门关”三个血淋淋的字,右边门上刻着“生者退”,左边门上刻着“死者进”。

    “哼,装神弄鬼。”

    裘橦看向牛头马面手中拿着的铁链,铁链的这一头吊着两颗带刺的铁球,另一头穿进了墙里,他命四人拖动铁链,石门在沉闷的声响中缓缓打开。

    一股血腥味扑面而来,让人几欲作呕,明亮的烛火摇曳燃烧,让他们得以看清里面的状况。

    一条九尺长的通道后是一个圆形的房间,通道两侧挖有两条狭小的水渠,但现在空气中散溢的血腥味和那鲜艳的红色告诉在场的禁卫军,沟渠里流动的不是什么水,而是——血!

    禁卫军忍着有些恶心的血腥味,顺着通道往前走,来到圆形房间中,房间中间陈放着一张铁灰色的椅子和一张暗红色的木桌。

    圆形房间两边的墙壁上还雕刻着四尊一手捧生死簿,一手握判官笔准备勾名的判官像。

    里面并未发现任何身影,倒是木桌上放着三块木牌,上面分别写着“武安君”“白柒”“张桧”三个名字。

    桌后的椅子上放着一张左半边红色右半边黑色的鬼脸面具,额头位置上刻着一个“三”字。

    这是【幽冥】第三殿阎王的面具!

    就在这时,有禁卫军觉得头晕目眩,旁边同僚欲询问,却也有同感,忙说道:“怎么回事?”

    正查看三块木牌的裘橦回头看到带领的禁卫军都出现了这种症状,瞬间想到打开鬼门关时闻到的血腥味。

    “不好,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