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关于轮回这件事 » 第四十四章 风起

第四十四章 风起

    莫桑榆今日换上了一套浅青色的道袍,身侧潜匿着无数若隐若现的浅色流光,整个人显得气场斐然。

    从未见过她的茅云鹤竟是当场呆住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而凌人麓对此已经司空见惯了,他微微抱拳道:“观主,客人们我已经请来了,不知有何指示?”

    莫桑榆点了点头,淡淡说道:“此次选录考之行事关重大,请四位道友切勿大意,遇事须齐心协力,方可化险为夷,我赠与你们一人一道符印,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可以尝试催动,但须切记,不可随意将之示人。”说罢,轻轻挥手,一阵和煦的暖风拂过,在四人的掌心留下了一个晦涩难懂的符印,转瞬便消失了。

    凌人麓带头抱拳言谢,在看到青衣神教的三位低下脑袋后,莫桑榆将目光转向他,五分的热烈,四分的关心,还有一分不舍。

    这便告别罢,我们终将…额

    “你最后那眼神什么意思?”凌人麓在心里问道。

    脑海中莫桑榆的声音响起,“不耐烦”道:“闭嘴,本观主正沉浸在离别的忧伤中,别打扰我。”

    “哦。”凌人麓会心一笑,但险些从空中掉了下去,他再也不敢分身,专心以气御剑。

    没错,这是他第一次在如此高的天空中御剑飞行,凌人麓双手背在身后,轻轻站立在龙吟剑之上,在他身后不远处,飞着一只巨大的纸鸢,茅云鹤看着前面凌人麓潇洒的背影,莫名地对于此行产生了浓浓的期待。

    但他们几人并不知道,此次选录考已经不仅仅是一次例行的阴司盛会,无数刀光剑影、阳断阴谋都在不远处的“黑暗”里蓄势待发。

    …

    半日的时光一晃而过,日落时他们来到了神都城郊,从上空俯瞰,原本繁华秀美的神都古城早已被战火摧残地满目疮痍,但自从今年开春,中原各军阀便在临时公署的“建议”之下签署了和平协议,各派军阀名义上统一并入国家,而实际上仍旧是割据局面,但现在大家名义上都属于同一序列,那么再打下去就是打公署的脸了。

    但无论如何,战争终究是停止了,人民得以真正的喘息,但这份平凡和宁静早已经离凌人麓远去了,他看着不远处沐浴在余晖中的神都城,微微叹了一口气,便跟上那巨大纸鸢的脚步,缓缓落在离目的地不远的一处小镇外围。

    收起各自的“神通”,四人漫步在小镇里,享受着“大伤初愈”后难得的烟火气息,忽然,青鸾地目光微微一凛,低声说道:“前面有修道者的气息。”

    话音刚落,凌人麓便看到前方走来几个个头高大,身材魁梧的壮汉,他们穿着质地极好的皮制衣袍,脸上的头发和胡须都被精致地打理过,他们似乎并未注意到有些刻意隐蔽气息的凌人麓一行人,双方擦肩而过,但在凌人麓和为首的壮汉擦身的一刹那,双方都猛地感受到了来自对方身上的强大的真气。

    渐行渐远,那壮汉慢慢顿住脚步,看向凌人麓消失的方向,一旁的同伴疑惑地问道:“宗主,可是碰到了熟人?”

    他轻轻摇头,低声说道:“刚才那个人,从直觉上来说比我要厉害,但我却从未见过他。”

    众人心头皆是一凛。

    另一边,在一家小饭馆中,凌人麓问青鸾:“刚才那几个人的真气有点奇怪,你有什么发现?”

    青鸾秀眉紧锁,思索了一会说道:“我从未见过那种真气流动,他体内好像并没有’玉府‘的存在,而真气的源头似乎是分散的,在某些窍穴里。”

    “妖族。”莫桑榆的声音倏然出现在他脑海中。

    “妖族?”他不禁说出声,在一旁的方子君捏着自己的下巴说道:“凌人先生果然见识广博,我曾在神教的典籍中见过这样的真气流动,但就算是在妖族也是十分少见的,他们将这样的妖修称作‘天行者’,视其为一个宗族的带领者。”

    凌人麓有些汗颜道:“我只是随口一说,但子君的学识如此广博,在下佩服,”紧接着他对青鸾说道:“你是如何看到他真气流动的,方才我并未感知到你开了‘天目’。”

    青鸾有些得意的说道:“现在我就算不开启天目,也能在比较近的距离下看到周遭的真气流动,不过…”她话锋一转,看着凌人麓有些犹豫起来。

    他疑惑道:“不过什么?”

    青鸾小声说道:“先生恕我冒犯,我曾不止一次‘观察’过你,但从未看清过你身上的真气流动,就像是…就像是有一层阴影蒙在你身上,不知这是…”

    其余三人的目光也集中在了他身上,似乎也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颇有兴趣。

    凌人麓却是笑道:“说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修炼的是阴气,天目的根基是你的真气,它要比阴气的位格更低,因此你不能看‘穿’我也属正常。”

    “阴气?”方子君和茅云鹤皆是一惊,但青鸾的眉头锁得更紧了,可是在修行过程中,师尊大人为了让自己能够分辨万物灵气,也是带她去阴气旺盛之地修行过,当时她”眼“中的阴气虽说有些可怕,但也是能“看”清楚的,而凌人麓的周身环绕着的,却是一片象征着寂灭的灰色,难道是自己的修行位阶太低?青鸾沉思道。

    凌人麓深深地看了一眼青鸾,便转移话题道:“几位,待会天黑以后,不如我们趁着夜色先去集合地探察一番如何?”

    方子君点头道:“我赞成凌人先生的提议,而且我觉得肯定有与我们想法相同之人,到时候我们也可提前看看他们的深浅。”

    其余两人正好也有此想法,凌人麓对青鸾说道:“探察的事情就要拜托你了,但你不擅长战斗,待会须得跟紧些。”

    青鸾突然从凌人麓的话语间感受到一股熟悉关心,转头便想起了那个总是一脸人畜无害的傻师兄,她幽幽叹了一口气,勉强地支起一个笑脸。

    几人简单商定了一下路线后便出发了,他们走后,小饭馆二楼某间包房的门悠悠打开了,一对青年男女走了出来,男的一幅世家公子的打扮,穿着极尽奢华,而一旁的女孩则是带着一个面纱,让人看不透表情,二人望着刚刚凌人麓一行人坐的位置,眼神中泛起点点白光。

    …

    战争已经结束,原本在遮云观避难的人们也逐渐回到了自己的村落,在朝日与夕阳中挥洒着汗水,修缮起被战火摧毁的家园,将支离破碎的生活重新一片片拼接起来。

    遮云观里一下子便冷清了起来,但相较当初,还是有一些厌倦了世俗的凡人在此修行,他们尽管天赋平平不能成为修道者,但仍旧可以在这片宁静中洗涤心灵,他们便是观中的俗世弟子,主动承担了一些不轻不重的杂事,工作之余便虔诚地为道殿祖师承续着香熏火烛。

    凌人麓一行人离开后的不久,观外便来了一大群不速之客,没错,是一大群,男女老少皆有,穿着得体,完全不似逃荒的难民,他们嚷嚷着要见观主,小道士青竹挡在门前,硬着头皮说道:“请诸位居士在此暂歇,待我进去禀报关注度。”

    为首的汉子一听这话有些不乐意了:“你这小道士,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知道我们是谁吗?还敢让我们在外面等。”

    他原本以为稍稍吓唬一下小道士,他便会妥协了,却未曾想青竹丝毫不退,坚定地说道:“观主说过,遮云观是清净之地,入内须得人静心安,还是劳烦诸位居士在此稍等片刻。”

    那汉子瞬间上前两步,抓着青竹的衣襟,将他直接提起来,狠狠说道:“臭小子,你这是找死。”

    忽然竹林中刮起一阵强风,扬起阵阵尘土让众人都迷了眼睛,小道士趁机从他手中挣脱,躲在了门后。

    却见冷风卷起一片片竹叶,在风中化作一道道利刃,狠狠地击打到那人身上,瞬间鲜血四溢,痛得他满地打滚,却是不敢发出哪怕一丝声音。

    一道冷淡到极点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在我的眼皮子底下,什么时候轮到你来耀武扬威了?不遵守这里的规矩就给我滚回去当你的山大王去。”

    那大汉连忙翻过身,整个人完全跪在地上,着急地说道:“请尊上饶命,我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但那道狂风并没有停下的意思,人群中忽然传来了一句浅浅的叹息,一道轻盈无比的真气从中悠然飘出,只须臾之间便将风化为虚无,人群中走出一个老者,长须白眉,身材异常矮小,他看了一眼满身是血的大汉,对着门内说道:“尊上,他既然已经知错了,便饶过他吧。”

    一阵沉默之后,一道浅绿色的真气从门内飘出,覆在大汉的身上,不一会,他的伤势便愈合了,但浑身仍旧疼痛难忍,莫桑榆淡淡说道:“既然长者都如此说了,我便饶了你,袁弋,包括所有人,你们记住,遮云观并不是你们可以肆意妄为的地方,我已经提早为你们定下了规矩,如若不遵守,那便别怪我无情了,还有,以后不允许称呼我为尊主,在这里,只有关观主,明白吗?青竹,你带他们进来安顿吧。”

    众人纷纷跪地行礼,那位名叫袁弋的大汉则是咬紧了牙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