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人间奇异故事集 » 做好事的下场

做好事的下场

    汪老爷子要是活着的话,今年得有九十多了,他解放前就是逛茶楼子的,那个时候茶馆跟现在不一样,

    不仅卖茶也卖一些简单的点心和饭菜,有玩儿鸟儿的,每天溜溜话梅的,还有这黄巧儿

    之后都到这儿来歇歇腿喝喝茶,有时会让各自的鸟儿都唱上一会儿。

    天过立秋,斗虫的就会躲起来。都是逗着玩盘子压钱的,很少人会耍钱的,耍钱都不在这,还有商量事的,说媒的也到茶馆里。

    那个年月儿还时常有茬架,但是您记住了,这茬架的越大越打不起来。

    为什么呢,人传多了,难免两边儿找的人都互相认识,于是就会有朋友出头给双方调解。

    三五十口子打手竟然东说西劝互相喝完茶就可以了。

    在这个地方你听到个社会上各路人发表的各种意见,比如说把海边都修成大墙,外国的军舰就上不了岸。

    还能听说某个京剧名角儿,最近创造了什么新的唱腔。

    还能看到茶客带过来各种的奇珍异宝。

    比如什么三彩的鼻烟壶,出土的玉扇坠,包着活水胆的蜜蜡等等。

    这儿还有各种惊悚奇闻,比如什么……什么地方的大蟒蛇遭雷劈成了精。

    总之,当年茶馆儿这种地方是非常重要的所在。简直可以算作是民俗文化的交流中心。

    有事儿的,没事的都可以过来坐上半天。

    汪老先生年轻那会儿是个少爷样子,家里头有钱不用劳作,逛戏园子泡茶楼子,那是常客。

    岁数小不怎么喜欢养鸟。平时就在茶馆儿里斗斗蛐蛐儿,闻个鼻烟儿什么的。

    这种日子他没过上几年,时局就动乱起来了,再往后便经历了他忐忑动荡的一生。

    这辈子可谓是三起三落,经历过大风大浪,正是这些经历成就了汪老先生平静淡泊的人生观,所以为人和蔼,心地善良,什么时候看见的都乐乐呵呵的。

    我呢就是在茶馆认识的汪老爷子,那会儿我们还不熟就知道这位老先生岁数不小了,平时呢,喜欢约几个人过来喝喝茶,摆弄摆弄文玩养养蛐蛐儿什么的。

    有这么一回,他跟几个朋友在里间屋聊天儿呢,这时候儿屋里头进了个人儿。

    是个挨家挨户要饭的乞丐,搁在解放前要饭的,是真要饭给什么算什么。

    现在这要饭要的哪是要饭,就是要钱

    一家要个三块五块的,腿儿勤快点儿,一天要个几百块钱跟玩儿似的。

    这种事儿电视报纸经常报道,有的乞丐就跟进城打工没啥区别。

    白天要饭,晚上回家正常生活,年底了,带着这一年的存钱回老家,又打醋又买盐又娶媳妇又过年,他比谁都阔。

    所以我对这种不劳而获的人,那是深恶痛绝,遇见他们进屋乞讨一分钱没有赶紧滚蛋,要敢骚扰我直接往出打。

    这些人,也非常珍惜时间,一看像我这种垃圾顾客,没什么便宜可占麻利的就走了。

    今天来这个也一样,进屋里拿这个碗咣当咣当没敲两下,我就瞪着眼珠子给轰出去。

    我正在喝茶吃点心一转身儿,王老爷子出来,我就寒暄了一下:"老爷子您没坐多大一会儿,怎么着这是,我这一顿客气,老爷子没接我这茬儿。扔下一句等下我回来径直走向门外。

    我好奇呀,大热天儿的天干嘛呢,出去又回来的,站在门前我往外看,只见这老爷子追上了那个乞丐。

    两人攀谈了几句,他从口袋里掏出零钱交给了那个乞丐。

    那个人点头哈腰的道了声谢也没多说话就走了,接着挨家要钱,汪老爷子回屋儿,他还没说话,我先迎上去说:"您的心可是真善没看电视新闻里边都曝光了,这路人多了去了,十个里头有八个是骗子,这钱你就不该给。

    听了我这话他也没做辩解,而是反问了一句。十个里头有八个是骗子……

    我赶紧插话:"是呀专门乞讨骗钱,要都不给他们不就歇菜了。

    那剩下内两个真有难处的就不管了?他这话说完扔下我自己在原地发呆。

    几个老头儿看纸牌而去,这一下儿,我是彻底的被老爷子这份情操给深深的折服了,

    赶忙点上了几份点心送点东西过去,跟他们聊天,这么一聊才知道这老爷子一辈子乐善好施。

    不过前些年他经历过一档子事,这个事儿就跟一个要饭的有关,那是1985年的一个冬天,这天早晨汪老爷子上街买菜。

    在路上,遇见一个乞丐,是个男的40多岁蓬头垢面,挺冷的天儿身上就穿了一件绿色的军大衣。

    油脂麻花的看起来也不怎么太暖和,沿街乞讨没什么人给钱,老爷子上前询问

    这人说出门儿做生意被人给骗了。

    现在钱没了家回不去,求人帮忙救济救济,汪先生问他大概需要多少钱路费,他说自己这几天儿连要带攒的还差40多块。

    最后,汪先生给了他50块钱,眼看就过年了,告诉他别耽误功夫,赶紧回去。

    对方是千恩万谢,感恩戴德,拿出纸笔要留汪先生的姓名住址,回头到家了,他好还钱,汪先生一再推脱做好事儿不留名。

    不过最后呢,没拗过这个人,还是把自己姓甚名谁,家住何地都写在了纸上,俩人是依依惜别。

    一个打道南下回故乡,一个窝头咸菜南瓜汤怎么就喝南瓜汤了呢。

    那个时候一个城镇职工,一个月也就挣80多不到90块钱。

    他为了帮那个要饭的一下就给了人家50,他这后边儿俩月可不就得窝头儿咸菜南瓜汤啊。

    不过,汪先生也不介意,毕竟自己年轻的时候阔,虽然现在日子过得不济,可是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这个劲儿却保留了下来。

    当时老爷子60多岁身体特别硬朗。老伴儿走的早,所以呢,他一个人住。

    儿女们岁数也都不大,正是忙事业的时候,隔三差五的过去看看这是过去有一个礼拜左右吧,就有这么一天。

    那时候呢,他给一个学校打更。住的是个平房,里外两间屋外屋点炉子做饭里屋住人。

    床就是学生宿舍的上下铺,上铺放东西下铺自己睡,那天晚上老爷子翻来覆去的睡不踏实,到了后半夜他就听见这外间屋有响动。

    几次出去查看都没什么异常,岁数大了再赶上是冬天,晚上他也不爱动,后来再听见什么事儿呢,他就自认为是老鼠。

    反正这学校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怕偷没听说哪个贼专偷桌椅板凳的是吧。

    所以他索性也就不起来了,正迷迷糊糊半睡没睡着的时候儿外屋儿又传来声儿。

    这次可不是一般的响动外头,有人咳嗽

    屋里头都进来人了,这回不能不起来,推门一看。就在那炉子旁边,隐隐约约的蹲着个人,看起来身材臃肿的很,

    老爷子经过的事多,胆儿大叫了一声干什么的,那人没回音儿,老爷子摸索着走了过去。

    近了几步发现那个人不是臃肿,而是穿着一件军大衣一件油脂麻花的军大衣。

    这边儿刚反应过来就听扑通一声大响,他回头一看里屋自己刚刚睡觉的那个双层铺的上铺连着铺板儿带着东西全都砸了下来,直接把下铺的铺板都给砸碎了。

    回头一看床塌了,转过身再看这炉子旁边还有穿什么军大衣的人,一个人影儿都没有啊。

    两个事件接连发生,老先生的冷汗可就下来了,主要是后怕刚才要不是听见屋外头有人咳嗽,他出来查看。

    这会儿自己怕是就给砸死了,讲到这儿老先生慨然长叹:"哎,哪个人哪怕是死在路上了,帮了他一回,他临了儿还回来救了我一命,又不是他,我也活不到今天。我们俩谁该感谢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