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张家父子 » 第三十五章 捐衣服

第三十五章 捐衣服

    赶集是农村的一大特色。每到赶集日,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通通朝着一个地方蜂拥而去。

    集市上面虽说比不上超市里的东西齐全,但是小件物品相对来说还是很多的。锅碗瓢盆、衣服鞋帽等日常用品也算的上是应有尽有,甚至连补鞋、配钥匙在这里都能找到一个摊位,螺丝、纽扣更是不在话下。

    赶集不是农家人的专属,守着集市比较近的城里人,也会在赶集日这天拿着布兜或者菜篮子来赶集。

    图什么?当然是便宜和新鲜。

    集市交易,大部分都是两个终端交易,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价格相较于超市来说自然低。并且集市上面的蔬菜有些还是新鲜蔬菜,甚至有的刚从地里摘下,立马就会被拿到集市上面去卖,连叶子、土都来不及弄掉,直接沾在上面。若是在其他季节,人们在还能在蔬菜上面看到露水。

    当然了,集市上面除了地道农家人,也有一部分小贩来卖货。区分是农家人还是小贩,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交通工具。

    农家人去集市上面卖货,很多都是骑着自己的三轮车或者自行车。货物不多,一辆车就够了。而小贩来集市卖货,动不动的就开车或者是大卡车,这在夏天最为明显。

    夏天集市上面最常见的水果是西瓜,几乎每个集市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贩瓜的小贩在集市上面卖西瓜,都是一车一车的拉过来卖,场面相当壮观。当然,买的人也很多。吵吵闹闹中,就把西瓜卖了。

    虽说集市上面种类不少,但主场的“C位”还是有的。衣服、蔬菜、肉类和鱼类就是集市上的四大“镇场货”。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张励小时候特别喜欢赶集。逢集必赶有点夸张,但只要张少坤和张瑜去赶集,张励必定要跟着。宅男?不存在的,张励小时候和这个词压根就不沾边。

    为了避免张励在集市走丢,每次去赶集之前,张瑜总免不了要“叮嘱”一番:“一定要在我视线范围之内,绝对不能乱跑”“想要什么跟我说,不能自己跑去买”等等。反复叮嘱,反复强调,就差印在张励脑子里了。

    即便张瑜不断的”叮嘱“,但一到集市上,那可就由不得张瑜了。刚在集市上停好车,张励就跟那脱缰的野马一样朝集市里面跑去。张少坤和张瑜赶紧跟上,张瑜上前抓住张励,用手使劲牵着,就差拿个绳拴着了。

    但是赶集,两人不能总看着张励,毕竟来集市是要来买东西的。结果一个不留意,小张励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可能在书摊前抱着书看,也可能在玩具摊前听老大爷讲解玩具,再或者就跑到鱼摊前看鱼吐泡泡......

    这个集赶的,相当累心。

    为了避免累心,后来张少坤和张瑜再赶集索性就不带着他去了。每次到赶集日,张少坤就严令要求张励不能出门,待在家里写作业。

    那家里哪能关得住张励啊?

    张少坤和张瑜前脚刚出门,后脚张励立马推出自行车,把门一锁,骑上车子直奔小伙伴家。拉上几个人,就赶集去了。

    口袋里没几毛钱买不了东西,但这能阻止张励赶集吗?绝对不能,他可以不买只逛啊!感受人山人海的氛围,置身其中,看看别人砍价,张励也能收获很多乐趣。

    张家人买衣服基本上都是在集市上面买,价格低廉,质量还凑合。农家人,追求穿着板正、舒适,对于款式基本不怎么在意。

    款式新颖的衣服,有时候却不适合农家人。因为要下地干活,越是简单大方的款式,越能赢得农家人的喜爱。

    就这样,几块甚至几十块的衣服,张少坤和张瑜越买越多。买的越多,压箱底的就越多。

    这次年底大扫除,张瑜竟一次性清出来几十件旧衣服。张励看着这一堆衣服,无奈地说道:“你说你俩一味的买买买,买来你俩又不怎么穿,那你俩买这个干啥呢?”

    “谁说我不穿,你看这一件,”张少坤拿起一件洗的几乎发白的衣服,“这一件,我结婚的买的衣服,穿了这么些年,你看这质量还好着呢!”

    “我看你也是够够的,买来的新衣服不穿,光可着那一件穿。你瞅瞅你这些衣服,有上身(方言:穿过)的吗?”

    “有啊,这件,这件,还有这件,这些,这都穿过!”张少坤从那一堆衣服里一件一件的往外拿给张励看。

    “只有刚买来的时候穿过吧!”

    “谁说的,到季节的时候也穿呀!”

    “哼,你看这衣服,一点都不像洗过的样子。那你这都不穿了?”

    “想穿穿不下啊,最近胖了,这些都穿不了了。”

    “那这扔掉也太可惜了。”

    “要不然剪掉绑树枝?”

    “太浪费了。对了,要不把它们捐掉吧?”

    “捐掉?”

    “对啊!捐给那些有需要的人,反正你和我妈也不穿了,捐出去看看谁能穿就给谁,而且我还能得能量呢?”

    “能量?”张少坤露出疑惑的表情?

    “对,能量,你不玩支付宝不知道。坐公交、交电费、捐衣服都能得能量,然后能量收集齐之后就能在干旱地区种树了。”

    “诶,这玩意儿好啊!”

    “好吧!你不怎么玩手机,我也就没教给你。你要是想学,等哪天你有空了,我再单独给你演示一遍。”

    “那这衣服捐出去就能种树啦?”

    “能啊!”

    “你不会是在扯呢吧?”

    “我扯这个干什么?”

    “那赶紧再找找,看看还有没有能捐的衣服。多种点儿树!”

    说干就干,张少坤和张瑜在屋内翻箱倒柜,把一些不打算再穿的或者破洞、洗的发白的,都拿了出来。

    “衣服要捐多少啊?”

    “10斤起,你就找吧!”

    “我别只顾着找衣服啊,万一找出来你捐不出去,咋办啊?”

    “我肯定能给你捐出去,你就放心吧!”

    张少坤一听这话,彻底狠下心来,就差把衣橱拆了看看夹层有没有能捐的衣服了。

    “这鞋能捐吗?”

    “鞋子应该也能,先捐衣服吧,鞋子下次再说!”

    “也行!”

    经过一番寻找,张少坤和张瑜将翻出来的衣服用袋子装好,上称一称,正好10斤。

    “嗬,你看咱这数,正正好!”张少坤看到斤数,忍不住夸耀一番。

    “不穿的衣服都10斤了,也不知道有什么可炫耀的!”张励一撇嘴,拿起手机点开闲鱼下单。

    结果偏巧快递到不了这里,只能到达邻村。张励于是又将寄件地址改成了邻村,和快递小哥商量好时间和地点之后,张励开车将衣服送了过去,由快递小哥拉走了。

    捐衣事件过去没一周,这天,张励在公司正整理着文件,张少坤的电话打了过来。

    “老头儿,怎么了?”张励接通电话,手上的动作未停。

    “我又给你搜罗了一包裹衣服,这次的多,得有50斤了!”

    50斤,张励惊了,视线从文件上移开,“您这是又从哪儿找出这么多衣服来?”

    “我发动了我老哥儿几个,他们的好些衣服也不穿了,都在家堆着,多堵心。我一撺掇,结果他们都把衣服抱咱家来了!”

    “......不是,他们自己不是有儿子吗?让他们自己儿子给捐出去呗!”

    “他们儿子哪会这稀奇玩意儿!”

    “......复杂吗?”

    “他们那都庄稼人,哪会玩儿这个!让他们上个微信,还经常点不开呢!再说了,让他们也瞅瞅咱这大学生,还会捐衣服呢!”

    “......”

    怎么捐衣服还捐出优越感来了!

    “那不是大学生,也应该会捐衣服啊!”张励试图逃避一下。

    “怎么让你捐个衣服这么费劲呢!你就说,你给不给捐吧?”

    “捐,捐,哪能不捐呢!那衣服现在在家呢?”

    “在家呢!我都跟他们说好了,抱衣服来可以,必须自己包好了,不然不给捐!”

    “真有你的!”

    “你啥时候有空?”

    “干啥?”

    “捐衣服啊!刚刚不是才跟你说了嘛,我看你读书读傻了!”

    “这怎么又扯到我读书上面了,什么事儿都往读书上面扯!嫌弃我读书读傻了,那你当初费劲巴拉的让我读书干什么!”

    “所以我现在后悔啊,还不如让你早点下来去干活呢?你这一个大学读下来,别人早就挣了好几年钱了,你这里折外合跟人家差多少钱!”

    “钱钱钱,就认钱,这辈子钻钱眼儿里了!”

    “没钱,怎么供你念书!啊!”

    得,又要来,张励赶紧把这个话题终结掉:“行行行,我今儿晚上回去把衣服带出来,明儿上午回公司再把它捐掉。”

    “行,就这么定了!”张少坤在那端“啪”的一声就把电话挂了。

    我这真是给自己挖坑!坑都挖好了,还能咋办?往里跳呗!

    一个人捐也是捐,十个人捐也是捐,就当做好事了,谁让我心地善良呢!

    张励这般想着,于是又继续工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