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春黛锁明台 » 第77章 后宫妖火 宣帝震怒(2)

第77章 后宫妖火 宣帝震怒(2)

    那莫名的一声巨响把大家都引出去,回来之后东暖阁内突然着了大火。大家在外看到东暖阁内红色火烟四塞,在屋外都能闻到很呛的油烟味,这可把大家吓坏了,怕这火势轰燃烧把坤宁宫得满目疮痍。

    慌得大家赶紧拿钥匙把东暖阁打开,可是打开却被眼前的火势给震住了。只见屋内红色火星蛇形走状,易燃的东西没着,难燃的物体偏偏起火,而且火势无论多大,浇上一点水即灭,火灭后都能闻到一股很奇怪的味道,鼻子嗅着就要打嚏流泪。等大家把火势扑灭后,灰烬里竟然还掺着一些灰砂。

    王倾把坤宁宫那晚着火的情形说完,就退下去。

    朱瞻基看了一眼明公,接着说到:“坤宁宫那次大火,第二天钦天监古月风跟朕禀报,他观天象,发现坤宁宫正上方,现荧惑守房之象,其主为大凶。”

    明公沉吟道:“荧惑守房之象在坤宁宫正上方,这好像暗示皇后有不祥之意。”话刚说完,他惊觉有些失言。

    朱瞻基意味深长地看着明公,无奈地说到:“明公,你也看出来了吧?这暗示皇后是灾星!”

    明公安抚朱瞻基:“陛下,老臣一向不信天谶之说。天地万物皆为生民,怎可用星相定论!春秋宋景公、秦始皇三十六年、西汉成帝绥和二年皆出现‘荧惑守心’之相。后两者的确是相后一年皆亡,可宋景公却延寿二十一年,这又是何故!”

    “那帮言官,不纠察实事,反倒对朕的家事津津乐道。朕与皇后自小青梅竹马,皇后宝座本应是她的,如果不是那道天谶之说,怎么会有静慈法师的事!他们背地里说皇后一脸妖相,还当朕不知道!”

    明公听着只是觉得心里一乐,感觉这位朱瞻基虽是九五之尊,但在言官面前,就像一位小情郎,对自己的妻子很是护犊子。

    “坤宁宫大火之后,神机营又爆炸,那帮言官对‘荧惑守心’之说,更加言之凿凿了。”明公接着说到。朱瞻基点点头,然后从桌上的金描边木匣里掏出一本奏章,递给明公。

    明公打开细细阅读,约半盏茶功夫,他放下奏章问皇帝:“陛下,这真是北元奸细所为?”

    朱瞻基双眼望着屋外,眼神犀利,脸上神情变得冷酷起来:“朕养的这帮锦衣卫,真是好样的!竟然拿这一份潦草的奏章来糊弄!”

    “神机营爆炸案后,夜不收曾给朕密报,漠北那边无异动,他们各大部族间相互蚕食,各方损失惨重,在这情况下,他们还有精力对我朝进行破坏活动?”

    “会不会有人,故意把焦点指向北元,给我们错误引导,让我们进攻北元,然后再坐收渔翁之利?”明公说到。

    “是的,朕也正有此想法。如今,朕害怕朝中有大员跟锦衣卫勾连。自开宗以来,锦衣卫只能听命于天子,如果藏有不二之心,该杀的杀,该敲打的敲打。”朱瞻基冷冷地说到。

    “陛下是想让老臣查出神机营爆炸案背后的主谋,顺便把锦衣卫中的大老鼠给揪出来?”明公问到。

    “是的。朕总觉得这几件事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好像有一双眼睛,在监视着朕的一举一动。”朱瞻基停顿了一下,盯着明公,一字一句地说到:“如果是老赵王所为,这次,朕可不会对他大发慈悲了!”

    “陛下三思,老臣觉得,这场阴谋,好像是针对皇家成员。神机营爆炸,挑衅了咱大明朝的天威;坤宁宫大火,让皇后再次成为朝臣口诛笔伐的对象;梁王中毒,挑拨了陛下您与赵王的关系”明公答到。

    “这到底是会是谁干的?难道是明文那帮余孽?通过制造混乱,重回朝堂?”朱瞻基眉头紧锁。“明文余孽已经有二十多年没出现了,皇爷爷的那场清洗,应该把这帮人消灭得差不多了吧!”

    “陛下,老臣现在不敢轻易下定论。当初是老臣糊涂,把陈祖旺杀了,否则也不会有后续一系列事情”明公很是歉意。

    朱瞻基摆了摆手,笑着问到:“明公,您认为当初如果有那张名单,死的人就不会比那十年的多吗?其实无所谓名单,那张名单早就在皇爷爷的心里,他只是需要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把他心里想法执行出来而已。”

    明公听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他缓缓地答到:“是呀,圣祖心中自有乾坤。这件事,在臣心里堵了二十多年。每次老臣航海归来,都不想回朝,害怕朝堂上的冤魂向老臣索命。”

    朱瞻基一把握着明公的手,说到:“在这朝堂上,三杨虽博古守正,但机敏不足。非常事需要非常法,这不是那些满腹经纶的士子所能了解的。还有,这次顺便查查香道教,就一个教派,应该没这么大的胆子。”朱瞻基冷笑到。

    “明公,那您现在准备从哪里开始着手?”

    “陛下,老臣想着,这会不会跟爆炸案有关,先四处看看吧。”

    “行,拿着朕的腰牌,到时候那边的锦衣卫也随您调用。”

    “不必了皇上,何必大张旗鼓,寻常拜访即可,再加上老臣手下有两名亲随,武艺十分了得。”

    朱瞻基点点头,这时王倾来报,帝师冯天胜已从青州归来,正在武英殿等候皇上。

    朱瞻基大拍脑门,跟明公说到:“朕竟然忘了冯帝师今日回朝,我得回去更衣。”说着,朱瞻基附在明公耳边,说到:“明公,不论您老查出什么,朕都不会感到吃惊!还有,您跟朕的臣弟说,他此次私自回京,朕不追究,让他安心养着,谁给他下的毒,朕一定让那人百倍千倍的还。”

    朱瞻基叫来王倾,说到:“你带着明公再到宫里转转。”说完,带着两名护卫,一阵风般出了门。

    王倾问明公:“国姓爷,您老在宫里还需要逛哪里?”

    “坤宁宫大火后,皇后暂住哪里?”

    “如今西暖阁正在修缮,太后就让皇后暂居仁寿宫。”

    “国姓爷那咱就去仁寿宫?”

    “不,咱先去宫后苑,说不定在那里,也能碰到皇后娘娘呢。”

    明公和王倾走进宫后苑,这见这里假山真水,观之不足,看之有余。

    青松冲云天,跟脚盘踞,枯爪龙蛇,密叶障天浔,枝柯摇落日;古柏接云霞,根如磐石,崔嵬枝干,浓荫藏仙气,扶影话千秋;奇石横卧溪流边,巉巉掩映池边荷,水激磷磷声似琴,闲情自在洗尘心。

    慢慢踱步,左边御景亭、璃藻堂、堆秀山,飞檐翘角,落生妙趣;右边延辉阁、位育斋、千秋亭,黄瓦琉璃,光影绰绰。苑中繁花翠草,四时赏玩,各有风光:梨花犹如贵妃妆,海棠佳人胭脂色,不争春,娇花嫩蕊闹枝头,芳树压雕栏;榴花芳心一并红,凌霄花在古松上,蝉鸣夏,暑风载酒满庭芳,流萤飞进幽草中;银杏冰肌玉骨颜,柿子悬霜映碧空,秋风起,千秋亭边望秋水,金水河里晨露凉;冷香幽绝腊梅君,玉色轻明水仙客,冬飘雪,散入珠帘湿罗幕,暖酒熏红宫妃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