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春黛锁明台 » 第2章 和尚与无头佛

第2章 和尚与无头佛

    话说回姜黛。

    姜黛想在人群里寻那老汉,那老汉不仅凭空消失,连硫磺的气味也瞬间没了踪迹。她甩甩头,努力让自己清醒,要知道今天出门前应该先吃一碗梨羹,一“离”虫害,二“离”是非。

    王之望弹了一下她的后脑勺,笑着说:“从小你就眼盲,大了也没变!”

    这位从小就把她当成亲妹妹的人,下手就是没轻没重,也不知道哪家姑娘会那么倒霉嫁给他。

    姜黛虎着脸瞪了他一眼,然后问道:“王大哥,你这次回来有什么打算?”

    “我呀,准备回来操办婚礼的!”王之望笑着说,脸上泛着新嫁郎的喜色。

    “啊!是哪家的小娘子?之前怎么没听王大伯提过?”

    “是我在关外认识的一个姑娘。徽州人士,那边山多土瘠,一家子种地也吃不饱。因为她从小跟着父亲学了些棍棒,她叔父在关外做贸易的,就让她跟着叔父长些见识,这样也可以为家里挣些口粮。本来在关外做生意的人就少,一来二去的就相互认识了。看她第一眼,我就相中她了,不似闺阁中那些娇养的小娘子,做事干净利落,女中豪杰一般,是我王望之今生要娶的人。”

    王之望絮絮叨叨说了一堆,看来陷入情网中的男子也会如妇人般啰嗦,姜黛从未见他如此,他的性格也如他父亲一般,向来说话不超过三句,就因为这木讷少言的性格,之前就把好几位小娘子吓退了。

    “想不到呆头鹅的你还会碰到喜欢的人,改天我倒要看看那位姐姐是哪路神仙,竟然会让你这木头金刚神魂颠倒。”姜黛打趣道,因为有事,她跟王之望道了别,拿着百合香油就往外城走去。

    外城的空气就是比城内好一些,虽然已是春天,但是京城的春似乎缺少了一丝水汽,不像小时候她出生的江南,那里每到春季,四周都会蒙上一层浪漫的色彩,不是有一首诗么:“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京城的春,似乎是冬的延续,一转眼,夏就到了,那么美妙的春困也不曾有,真是人生的一大憾事。

    这天也灰蒙蒙的,雨降下未下,最是恼人。

    杨府建在城外山川脚下,杨老爷附庸风雅,府内取江南名景,造园中雅致。植修篁数竿、种奇花异木、裁怪石嶙峋、落亭台楼榭,以打造一种“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意境。

    每次姜黛来访,总会在此逗留一番,她可太喜欢这个园子了,但是今日把百合香油送到杨小姐手中,任务只算完成一大半。

    她还要去丛竹寺找爹。

    这丛竹寺不知建于何朝何代,因供奉着一尊无首佛像,被人们视为不详。

    山路蜿蜒伸向天际,层层青石台阶附满了叶子,寺庙的周边,有一片竹林,所以叫丛竹寺。

    只需一炷香的时间,姜黛就到了丛竹寺外。

    站在寺前朝脚下望去,顿觉豁然开朗,远处青山笼罩在一片氤氲弥漫中,雾霭升起,浮云如一条条轻纱,盖在山峦身上,就如一位天女,披着金缕玉衣,若隐若现的曼妙身姿,横卧在天地间。

    脚下是层峦叠障的群山,因为人迹罕至,所以几声清亮的鸟鸣犹如天音。

    寺庙周围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百丈高的乔木苍髯耸天,青阶前的涧草翠意朦胧,这真是古刹藏幽胜,山门九里松。

    这座禅院由两部分组成,一座供奉着无首佛像的庙宇和僧侣们住的禅房。

    姜黛前脚刚踏进寺庙,就看见丛竹寺的方丈从庙宇走出来。

    方丈双手合十:“姜姑娘安好,老衲这几日未见姜大夫来此,是身体抱恙?”

    姜黛忙回礼,心里暗想,父亲这几日去了何处?心里虽如此想,但是嘴上仍说:“多谢大师挂怀,父亲这几日出了趟远门,特命我过来给佛祖上一柱香。”

    院里两位僧人在打扫落叶,姜黛走进庙里,那尊无首圆雕坐像,赫然挺立在这个破旧的庙宇里,脖颈以上的佛头已丢失,留下斑驳的佛身。

    只见这尊佛身宽肩、挺胸、细腰、收腹,体态雄健有力;身着覆肩袒右式袈裟,施红彩,表面饰有阶梯式衣纹,下穿密褶长裙,垂足善跏趺坐;佛像胸部贴金,胸前画一“卐”形符号,以黑彩绘成。虽然残败,但是仍有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姜黛虔诚地拜了拜,佛像前的香炉里只有几柱香,云烟袅袅中几位沙弥在敲着木鱼。

    这时一位和尚来到佛像前,只见他步履缓慢,像是拖着双脚在蹒跚前行。姜黛定睛一看,有点被吓到了。

    这位和尚面部神经和肌肉好像全部坏死,皮肤皱得就跟千年老树皮,两只豆大点的眼睛嵌在脸上。

    那和尚来到姜黛身旁,在蒲团上跪下,朝那尊佛拜了拜。

    然后看着姜黛,缓缓地问道:“这位姑娘是姜大夫的女儿吧?”那声音好像不是从喉中发出,倒像是从腹腔运气。

    “是的!”姜黛回拜,问:“大师你认识我父亲。”

    “何止认识,是相当熟悉。贫僧法号‘了尘’。”和尚道。

    “这法号,是‘前尘往事随风逝,往后余生不再念’的意思吗?”姜黛问。

    “姜姑娘冰雪聪明,一猜就准。姜大夫是好人,每年的这个时候,他都会此庙修行,我这多病多灾的身子苟活至今,还真得感谢他。”了尘道。

    姜黛一笑,道:“大师过谦。日常左邻右舍有些病痛,我父亲也会免费给他们医治。”

    “像这样的好人,应该也要有好报。姜大夫和我,都很喜欢这尊佛像,你知道为什么吗?”了尘气若游丝地问道。

    姜黛摇摇头,她也曾问过父亲这个问题,父亲总是笑笑不说话。

    “你有没有觉得这尊无头佛像特别美。正因为它如此,所以人们从来不知,它原来的面容究竟如何。愤怒,欢喜,高兴,年轻,妩媚……这些你统统都不知道。”了尘自言自语道。

    “佛,无影无形;佛像只是它的载体。”姜黛道。

    “对呀,无首之佛,才是佛的本意。就像群龙无首,我们常认为,这寓意不好,这都是后人曲解了。在《易经》里,‘群龙无首’是个吉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那和尚见姜黛不解,像一位老禅师对徒弟传授心法般,慢慢道出那句话的真谛。

    “龙者,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吞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藏于波涛之内,群龙无首,才能让每只龙独当一面。佛,也同理,无头,心无束缚,是喜怒,是哀惧,又有何妨呢?”那和尚缓缓道。

    “我来这庙已经快二十年了,但很多佛理却没有参透。你知道为什么吗?”了尘问

    姜黛轻轻一笑,道:“请大师明示。”

    “因为人,才是自己的佛。自己都参不透,何来参佛。”了尘双手合掌。

    姜黛想了想,看着那无首的佛像,陷入沉思。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才是真佛。”说完,了尘颤巍巍地站起来,飘飘然离开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