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红楼贵女 » 第079回 谋划婚事

第079回 谋划婚事

    第二天,元春、宝玉、以及迎春姐妹在贾母房中用完早饭,正在陪着贾母玩笑,只见王夫人和贾政来了,众姐妹知道他们有事商量,便纷纷行礼退下,回各自房中去了。

    元春正要和姐妹们一起出门,却被王夫人叫住了。

    见礼毕,各自坐下,鸳鸯、琥珀忙捧了茶来。

    贾母一边慢慢饮茶,一边向贾政笑问道:“你怎么还在这里?没有上朝去吗?”

    贾政道:“昨儿个晚上,珠儿和他母亲说了好半天的话,这孩子,想是喜欢上了国子监李大人家的小姐,儿子觉得这事非同一般,一大早的,便派人去部里告了一天的假,这会子,特意和媳妇一起,找老太太商议珠儿的婚事呢。”

    贾母听了,笑道:“难得你还有这份心。”

    又向王夫人问道:“那李家小姐,你该是见过的,模样、性情可好?可配得上咱们的珠儿?”

    王夫人微微一笑,道:“回老太太的话,这孩子,模样和性情都是极好的,一个月前,媳妇和老爷送春哥儿去李府的时候,曾经见了一面呢,当时,媳妇一见了那孩子,就喜欢不得了,就把我随身带了多年的那串小叶紫檀手串,送她做了见面礼,难得的是,这两个孩子也都彼此见过几次,听珠儿的意思,心中也很是喜欢的很呢。”

    贾母道:“你和她,也只是见了一面,难免也会看走了眼呢,只是时间长了,可不知道会是怎么一个样子呢,婚姻大事,千万马虎不得。”

    王夫人微微一笑,道:“正是这样呢,所以啊,媳妇刚才叫了春哥儿留下来,就是想听听她的看法,到底都是女孩子,在一个府里也住了一个月了,想必,她对那李家小姐的性情和人品,会有更深的一些了解吧。”

    元春听了王夫人的话,笑道:“纨姐姐的相貌,我只用几个词语,老太太便知道了。”

    贾母笑道:“你少卖关子,还不快说?”

    元春灿然一笑道:“端庄秀丽、温文尔雅!和孙女儿相比,只怕,还在我之上呢。”

    听了元春的话,贾母频频点头:“咱们自家关着门,也不怕别人笑话,能和咱们家这些姑娘们一较高下的,还真是不多,春哥儿已经是百里挑一的了,她既然能够入得了咱们春哥儿的眼,应该是个不错的孩子,只是,不知她的性情如何?”

    元春不假思索,笑回道:“性情自然是不用说的,再温顺贤淑不过的了,而且,才情也好,她竟然,能将诗词的意境,融入到刺绣之中,还真是罕见得很呢。”

    贾母听了,笑问道:“春哥儿,你快说说,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元春笑道:“孙女儿也是听纨姐姐说的,他们家虽然世代书香,但是到了纨姐姐这里,李大人便不十分想让她读书,只是以女红为主,怎奈,毕竟是世代书香之家,只是耳濡目染,纨姐姐便学了许多诗词在腹中,而且也颇懂得一些丹青书画,闺中时日苦闷,纨姐姐便别出心裁,将自己所学诗词与刺绣技艺巧妙地结合起来,于是,便形成了她独树一帜的刺绣风格——诗词入绣。”

    谈到李纨的绣品,元春更是滔滔不绝,听得贾母、王夫人、甚至贾政,都陶醉其中,恨不得马上看到这么精美独特的绣品。

    “诗词入绣?听着倒也新奇,只是还不曾见过。”

    贾政向王夫人道,“这个,珠儿昨儿晚上倒是不曾提起。”

    王夫人笑道:“他一个男孩子,虽然和李姑娘见过两次,只怕也是匆匆一面,比不得春哥儿,姐妹们天天在一个屋檐下住着,倒是了解得更多一些呢。”

    贾政点头道:“这就是了。”

    贾母听了元春的话,心中更是喜欢。

    王夫人向贾母笑道:“按理说呢,这李家,也是世代书香门第,他们家的女孩子,样貌又好,又是这样的性情,而且还有这一手难得的手艺,以儿媳之见,倒也配得上咱们的珠儿,只是不知道,李大人夫妇是什么想法?”

    贾政道:“论家世呢,李大人官居四品,儿子只是七品,可是,咱们家毕竟有祖上的庇护,再怎么不济,现今也还住着国公级的府邸呢,况且,珠儿也算得上是一表人才了,而且文武双全,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贾府与李府联姻,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的了。”

    贾母听了,皱眉道:“这孩子我是没有见过,不过,我说一句夸耀的话,咱们珠儿的人品样貌,整个京都城中,只怕也挑不出几个来呢,论家世论根基,自然是咱们要比李府强一些,光是祖上的阴德庇护,哪是他们那个世代书香门第可以比得上的?不是我夸口,咱们家的孩子,只要肯上进,前途自然是无可限量的,一个四品大员,又算得了什么呢?”

    王夫人微微一笑,道:“老太太说得极是,不过,媳妇还有一件为难的事情呢。”

    贾母道:“有什么为难的,你尽管说出来,咱们一起商量商量,恐怕也就解决了呢。”

    王夫人略一凝眉,幽幽道:“珠儿三岁的时候,曾有一个和尚说,珠儿他,在二十岁之前,会因病而亡,儿媳想着,如果,真被那个和尚说中了,咱们,岂不是害了人家姑娘吗?”

    贾母一向心中向佛,对和尚的话,还是颇有几分相信的,听了王夫人的话,心中一阵难过,神情顿时就黯淡了下来。

    元春见贾母伤心,连忙拉着贾母的手,安慰道:“老祖宗,千万别听那和尚瞎说,您有这么大的福气呢,完全可以护佑着哥哥长命百岁呢。”

    贾政见贾母忧伤,忍不住小声向王夫人抱怨道:“你真不该,把这话也说给老太太听!”

    王夫人见贾母如此神情,也后悔自己刚才说话太急,让老太太伤心了,连忙起身劝慰道:“老太太也别太伤心了,也许,那和尚真是胡说的,也未可知,不如,我们索性就请了人去李家提亲,早一点为珠儿完婚,这么一来,反倒把那和尚的话给冲了呢。”

    贾母含泪道:“可是,如果那和尚的话应验了,岂不是害了人家姑娘,咱们家,决不能做这伤天害理之事。”

    贾政见贾母伤心,也连忙起身劝解:“母亲不必过于伤心,儿子就从来不相信这些和尚道士的话,他们之所以这样说,无非是想多骗几个香火钱罢了。”

    贾母道:“这些话,虽然不可全信,但也不可一点都不相信。就比如,咱们宝玉出生时,口里就衔着一块宝玉,这个,你可是亲眼所见,你又怎么解释呢?”

    一句话问得贾政张口无语。

    元春向贾政和王夫人道:“老爷、太太,前几天,我和哥哥也讨论过这件事,当时也想到了一个法子,他昨儿晚上没有告诉你们吗?”

    王夫人道:“许是昨儿个有些晚了,一时忘了,也是有的。”

    贾母听见元春说有一个法子,便着急道:“春哥儿,你快说出来听听!”

    元春道:“是这样的,我和哥哥商议着,不如,先为他们两个定下婚约,这样一来,哥哥和纨姐姐便可以名正言顺地来往起来了,等哥哥过了二十岁的生日,再为他们完婚,老太太您看,这样可好?”

    听了元春的话,贾母脸上的愁容顿时化作和煦的笑容,向贾政和王夫人道:“还是我的孙女儿聪明,你们再想不出这样的好法子来。”

    贾政和王夫人相视而笑,他们心中怎么会不知道,在老太太的心里,春哥儿永远都是最好的呢。

    贾母拉着元春的手,一边揉搓着,一边慈祥地笑着,赞道:“这个办法再好不过了,不但可以借着订婚替你哥哥冲一冲,说不定,这么一冲啊,你哥哥,就过了二十岁的这道坎儿了,到时候,你可是大功一件呀。”

    元春笑道:“既然老太太觉得好,何不这就请了媒人去李府提亲,早一点儿完了哥哥的心愿呢?”

    王夫人笑道:“这个容易,只要咱们开口,不管是王家还是史家,只怕,都争着为珠儿做媒呢?”

    贾母道:“这个自然不难,只是,珠儿的婚事,是咱们荣国府里的第一件大事,千万马虎不得,聘礼也要好好准备,两个月前,咱们还在发愁,账上已经入不敷出了。”

    王夫人微微笑着,向贾母道:“老太太不必为这个忧心,咱们的‘珍宝阁’虽说开业不久,生意可是好得很呢,照着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不但珠儿的聘礼不用发愁,而且,咱们前一阵子和春哥儿商量过的事情,都是没有问题的呢。”

    贾母听了,这才放下心来,向王夫人和贾政笑道:“你们这么用心经营着,我也就放心多了。”

    王夫人道:“这个功劳,媳妇和老爷可不敢独占,咱们春哥儿的谋划,才是生意红火的主要原因呢。”

    正在说着,只见抱琴在门口探了一下头,元春便知她有急事要找自己,便起身向贾母和王夫人、贾政道:“我出去看看。”

    抱琴见元春从贾母房中出来,连忙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