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红楼贵女 » 第72回 拜月许愿

第72回 拜月许愿

    率性堂是国子监中最高一级的学堂了,元春因成绩优异,且又经过祭酒大人的亲自测试,被破格准予入率性堂学习。

    得到这个消息时,元春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进了率性堂,就和哥哥贾珠、以及水溶世子成了同窗,如此一来,他们之间互相照应着,就更加方便了;忧的是,初级班和中级班的课业都被自己都跳过去了,与比她早入学三年的同窗一起学习,难度一定也增加了不少。

    怎奈元春的性情,一向都是乐观向上的,忧愁,只在她心中停留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她便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

    于是自我激励了一番,又暗暗下定了决心,面对考验,要加倍努力才对呀,加油加油,两年的课业算什么?自己抽时间补回来不就行了?

    何况,祭酒大人亲自测试过自己的程度,既然他决定让自己越级进入率性堂,那就充分证明,自己的水平,和率性堂的同窗们相比,还是有一拼的嘛。

    下定了决心之后,元春便更加刻苦勤奋起来了,每日寅时三刻便起床梳洗,读半个时辰的书后,再仓促用过早点,便匆匆从院内的小门进入国子监内,和率性堂的同窗们再一起习学当日的功课。

    这日,正是率性堂正式开课的第一天,元春依照惯例,又是第一个来到学堂,抱琴本是伺候惯了的,早将笔墨纸砚一一在元春的课桌上面罗列清楚,便悄悄地退到外边候着去了。

    元春款款坐下,打开《周易》第一页,开始预习当天的功课,不觉轻声诵读了起来:“乾卦第一,初九,潜龙勿用......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她一边轻声慢慢诵读着,一边又认真看着书页下面的注解,读懂之处,又暗暗点头。

    “呵......”读到这里,元春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心中一阵惊喜,原来,人们常常口头上所说的“九五之尊”,就是出自《周易》中的第一卦呀。

    正在品读,一个熟悉好听的声音传入耳中:“春哥儿!你好早啊!”

    元春抬头看时,水溶世子已经满面笑容地站在她的课桌旁了,元春连忙起身行礼:“见过世子!”

    水溶含笑凝望了她一眼,几日不见,好像清减了不少,连忙含笑令元春起来,一边又道:“既然,你我都已经是同窗了,以后,这些繁文缛节,还是免了吧。”

    元春婉然一笑,柔声道:“读书原是为了明理,我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才进了国子监读书,世子反倒想废了这些礼仪,这话,如若给祭酒大人听到了,可怎么得了呢?”

    水溶望着元春,一半玩笑一半认真的口气轻笑道:“你我之间,又何必在乎这些繁文缛节呢?”

    元春回了水溶一个淡然的笑容,回避了他的目光,然后转身坐下,继续预习自己的功课。

    水溶深深地凝望了元春一眼,方才找了个座位坐下来,随身伺候的小太监早已将笔墨纸砚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课桌上面,然后悄悄地转身退了出去。

    同窗们陆陆续续进入学堂,分别寒暄后,便各自找座位坐下,等候着博士前来讲授课业。

    开课前的这段时间,学堂里很是安静,除了翻阅书籍的沙沙声,便是窗外槐树叶子被风吹动的瑟瑟声,屡屡淡淡的槐花的清香,伴着布谷鸟的鸣叫声,隐隐约约地传了进来,这样静谧的环境,使人不由得就想静下心来读书。

    一阵轻快脚步声一路响着,由远而近,众监生的目光,一时齐刷刷地望向学堂的门口。

    健步走上讲台的,是一位年纪轻轻,文质彬彬的助教,他先做了一番自我介绍,之后,又命众人起立,按照身高重新排了座位。

    元春毕竟是个女子,虽然,在同龄的姐妹中,她的身材还是偏高的,可是,在这些男同窗的面前,身材便显得偏低了一些,被排在了第一排最中间的座位上。

    水溶被排在了第二排,刚好坐在元春的身后;贾珠则因为身材高大,坐在最后边一排的角落里。

    一切安顿好后,助教便向监生们隆重推出了负责教授《五经》的江博士。

    监生们闻听慕名已久的江博士要在自己所在的学堂任教,心中无不欢喜,齐齐地向江博士拜下身来:“学生拜见江博士!”

    江博士笑容慈祥,向众人一挥袖子,道:“免礼!”

    元春偷眼望去,只见,江博士大约四十岁开外的年纪,中等身材,面容和蔼,虽然在气度上比李守中略逊一筹,但毕竟也是饱读诗书之人,谈笑举止之间带出一段浑然天成的儒雅气质。

    行礼后,江博士便开始了他的讲解:“《周易》为五经之首,是咱们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对汉民族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元春被江教授精彩的讲解吸引着,全神贯注,听得津津有味。

    水溶的神思也遨游在江教授讲解里,认真品味着《周易》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陶然其间,怡然自得。

    时间,在忙碌中总是过得飞快,转眼之间,便到了一年一度的七夕佳节。

    一早起来,李夫人伺候着李守中用过早饭,看着自家老爷往国子监办理公务去了,这才吩咐房里的大丫头,令各处的丫头们,将各自房内的衣服及书籍拿出来晒。

    原来,这日又是传统的晒衣节和晒书节,李纨搀着李夫人的手,在府内各院走了一圈,看着各处晒得琳琅满目的各色衣服,把府内打扮得花团锦簇一般,望着府内一派兴旺昌盛的景象,李夫人心中自是欢喜。

    说话间,母女二人来到元春住着的小院儿,抬眼望去,竟晒出了满院子的书籍,不觉笑道:“瞧瞧咱们府上的这个女状元,人家都过晒衣节,她倒过起晒书节来了。”

    放学之后,元春看着月色很好,便舍不下这一园的月色,闲适地踏着月下的花荫,信步在国子监院内的甬道上散步。

    抱琴却催得紧:“小姐,我们还是早点回去吧,也省的李夫人总是牵挂着咱们。”

    元春无奈,只好加快了步伐,谁知,刚进了李府夹道里的小门,就见李纨带着丫头素云等着那里。

    “姐姐,你怎么在这里?”元春心中很是诧异,以为出了什么事情,一边向李纨见礼,一边焦急地问道。

    李纨连忙还了礼,向元春笑道:“妹妹莫急,你怎么忘了,今儿个是七夕节呀,妈带着阖府的丫头媳妇们,在花园里举办斗巧会呢,快,就等着你回来才开始呢!”

    “哦?!”元春恍然大悟。

    李纨笑着拉了元春的手,和她一起来花园拜见李夫人。

    花园里,亭台前,设着一张檀木香案,上面陈列着各色瓜果、糕饼,一尊青铜的博山炉内,三注线香袅袅地升腾着,亭台的四周分散设着五六张几案,阖府的丫头媳妇们,花团锦簇一般围坐在几案的周围,好不热闹。

    李纨携着元春的手,穿过花丛一般人群,迤逦来到李夫人面前,元春便款款拜了下去:“见过师母!”

    李夫人望着元春的一身男装,连忙起身扶起,向众人笑道:“我们这里啊,时下各色新奇的打扮都有了,春哥儿这一身装扮呀,可是众女孩儿中最别致的一款了。”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元春一袭月白色的圆领丝绸长袍,腰间系着茄花紫的腰带,面若满月,眼如星辰,亭亭玉立,飘然出尘,犹如仙人下凡一般,不觉纷纷交口称赞。

    “师母,我们开始吧!”元春被众人打量得不好意思,向李夫人提醒道。

    李夫人将自己的目光从元春的身上移开,缓缓起身,款款走到香案前,净手焚香,然后郑重跪拜,口中更是念念有词,拜罢,便在小丫头的搀扶下重新回到了座位上坐下。

    看着李夫人离开,丫头们连忙撤了李夫人跪拜过的垫子,又在香案的前边并排摆了两个垫子,元春和李纨便携手上前,分别在小丫头端着的银盆中洗了手,双双来到香案前跪拜。

    元春微闭着双目,双手合十,对着娟娟的月亮,在心中默念:愿自己早日完成警幻仙子的重托,和洪熙哥哥再续前缘!

    李纨的心突突直跳,郑重地对着月亮拜了三拜,然后将双手放在胸前,闭目祈祷:但愿,此生此世,能与贾公子结为良缘!

    两人拜罢起身,分别接过抱琴和素云手中点好的线香,一一向前插入博山炉中,又退后一步,作了一个揖,方才转身牵手来到李夫人的跟前坐下。

    接下来,丫头媳妇们两两上前,分别拜月许愿,秩序井然,好不虔诚。

    拜月完毕,李夫人起身向众人笑道:“今儿个,是咱们女人们的节日,一年才只有这一次,孩子们,把你们精心准备的玩意儿都拿出来吧,一一陈列在香案前边的地毯上,然后呢,你认为哪个小玩意做得最巧,便采一片草叶放在玩意儿的旁边,获得草叶最多的,便是今年最巧的姑娘了,获胜者呢,便可以在这些玩意儿中挑出三件最喜欢的,落败的那个呢,是要当众受罚的。”

    听了李夫人的话,众丫头媳妇各个跃跃欲试,摩拳擦掌。

    元春却忐忑难安,天啊,刚出了学堂,一进院门便被纨姐姐拉过来了,自己,可是什么都没有准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