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红楼贵女 » 第061回 心之向往

第061回 心之向往

    元春又向贾母和贾政、王夫人笑道:“最近,云儿很是追求上进呢,今儿个早起,她听见宝玉在院子里读书,结果听说风就是雨,刚才呀,还非要闹着,让我也给她安排一些功课呢,还说,明儿个一早儿,要和宝玉一起到院子里读书去呢。”

    “呵呵呵......”众人听了元春的话,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贾母望着元春,心中更加欢喜,道:“还是你这个做大姐的,带的好头儿啊,眼看着你有了出息,你的这些弟弟妹妹们呢,才都以你为榜样,愿意好好地读书上进了呢,春哥儿,这可是好事儿,你可给云儿安排了功课没有?”

    元春道:“老祖宗放心,我已经给云儿安排的一些简单的功课,今儿个呢,我就让云儿先临摹王羲之的字帖,然后,再让宝玉教她背一首唐诗,云儿可高兴着呢,连淘气都忘了呢。”

    贾母呵呵笑着,打趣道:“你倒是会省事儿呢,让宝玉教她背唐诗,有你这么脱滑的吗?春哥儿,也亏你想得出来,呵呵呵......”

    元春笑道:“老祖宗,这次,您老人家可是冤枉孙女儿了,我让宝玉教云儿背唐诗,还不是为您那宝贝孙子着想吗?您想想,我让宝玉当了云儿的老师,他在教云儿的时候,不仅巩固了他以前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激励他更加勤奋努力了呢!”

    贾母笑道:“巩固知识的这个说法嘛,还算说得过去,只是,怎见得宝玉做了云儿的老师,就能激励他更加勤奋努力的了呢?这话儿说得,可是不通得很呢!”

    元春笑道:“老祖宗,这怎么就不通呢?老祖宗,不怕您说我高傲自居,您孙女儿我,不就是个成功的例子吗?老祖宗,您想啊,如果不是您,在宝玉四岁的时候,就让他跟着我读书,我怎么会考上国子监呢?做了别人的老师,便有一份责任在自己肩上了呢,心里也总想着要教好自己的学生呢,这样一来,自己再不勤奋一点儿,以前的那些知识怎么够呢?连自己都不自信,还怎么能让自己的学生信服呢?”

    贾母听了呵呵笑道:“你个猴精啊春哥儿,自己脱了滑,还说得这么有理,真是可恶极了。”

    一边说着,一边爱怜地抱着元春的肩膀摩挲着,片刻之后,又向王夫人道:“明儿个,春哥儿和珠儿就要去国子监读书去了,这一去,又是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你也该腾出一些时间,为他们收拾一下行李才好。”

    王夫人笑道:“老太太您就放心吧,珠儿和春哥儿的行李,前几天,我已经吩咐了他们房内的大丫头,昨儿个都已经收拾好了呢,媳妇儿想着,过了午后,再去他们房里看看,如果有什么遗漏掉的,也好顺便添上去呢。”

    “这样很好!”贾母满意地点点头,向王夫人赞道。

    众人又说笑了一会儿子,也便各自散了。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贾政和王夫人带着元春和贾珠,在贾母的房里一起用早餐,迎春、探春、惜春、湘云相陪。

    本来是高高兴兴地一顿饭,贾母却有些伤怀。

    “春哥儿、珠儿,你们俩多吃一些,以后到了国子监,还不知道每顿饭都都能吃得称心如意呢。”贾母凝望着元春和贾珠,眼眶渐渐湿润起来。

    元春看着贾母伤怀,心中更加依依不舍,可是,她不想在这么忧伤的氛围里向祖母告别,更不想,让自己最后陪着祖母吃的这顿早餐在伤怀的氛围里进行。

    于是,她强压着自己心头的感伤,向贾母笑道:“老祖宗,您这眼泪汪汪的,敢情是心疼孙女儿带走的这些东西不成?罢了罢了,孙女儿也不带这些礼品去李大人府上了,老祖宗快不要这么伤心了。”

    贾母怎能不知道元春的良苦用心,越是这样,她的心中就越是舍不得,心中就更加地难过,于是,一把拉过元春,抱在怀里摩挲着,哽咽道:“春哥儿,祖母活了这么大的年纪,什么东西没有见过,这些个东西又算的了什么呢?我放心不下你呀,孩子!”

    “老太太!”

    元春见贾母如此,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伏在贾母的怀里哭了起来,片刻之后,才哽咽道:“老祖宗,孙女儿,又何尝舍得离开您呢?老太太,您不要再伤心了,孙女儿也不去国子监读书了,孙女儿每天都陪伴着您,陪着老祖宗,一天都不离开您......”

    贾母含泪摩挲着自己的宝贝孙女儿,伤感道:“孩子,不可以说这样的傻话,你长大了,应该到更加广阔的天空上去翱翔,咱们荣国府里再好,到底没有外边的世界广阔,我怎么,能够因为舍不得你,而误了你的前途呢?孩子!”

    “可是,孙女儿舍不得老祖宗!”元春倚在贾母的怀里轻声哽咽道。

    看着难分难舍的祖孙两个,在座的人不由泪流满面。

    贾珠怕老太太哭坏了身子,连忙向前劝慰道:“老祖宗莫要伤心,国子监每个月还有两天的假期呢,到时候,孙儿一定将您这宝贝孙女儿,毫发无损地给您带回来,您老人家就放心好了!”

    元春从贾母的怀里抬起头来,挤出笑容,向贾母道:“正是呢,老祖宗,您就放心吧,孙女儿一定好好地照顾好自己,半个月后,和哥哥一起回来看望您老人家。”

    贾母一手拉着元春,一手拉着贾珠,满脸老雷纵横,口内不住地心肝、肉儿地叫个不停,好大一会子,才眼泪汪汪地望着兄妹两人的脸庞,强自欢笑道:“还是我的春哥儿和珠儿懂事,你们都知道心疼祖母了,祖母好开心。”

    又向贾珠叮嘱道:“珠儿,你是哥哥,要保护好妹妹,你们离得也近,要常常去看看春哥儿,这样,祖母也就放心一些了。”

    贾珠握住贾母的手,安慰她道:“放心吧,老祖宗,孙儿会常常去看望妹妹的,老祖宗在家里,也要好好地保养身体,这样,我和妹妹才能安心读书呢。”

    “好孩子!你们去吧!我老太太别的不会,我最会保养自个了,我还等着你们回来看我呢!”

    “老祖宗!”贾珠和元春一边一个,扑在贾母的怀里依依难舍。

    贾政最见不得这样分别的场面,于是上前提醒道:“老太太,时候不早了,还是让孩子们早点儿去吧!”

    元春和贾珠听了,双双跪在贾母的跟前,叩过头后,起身扶着贾政和王夫人,转身向门外走去。

    迎春带着探春、惜春、湘云等姐妹,簇拥着贾母送到院子门口,元春和贾珠又转身向贾母跪拜,贾政和王夫人也分别向贾母行礼告别,这才转身出了贾母的院门。

    转过仪门,早有四辆翠幄青?车等在那里,四人在丫头婆子们的搀扶下分别蹬上翠幄青?车,在西角门下车,来到大门外。

    管家周瑞早带着六个穿戴齐整的小厮,骑着马一溜站在四辆马车周围等在那里了,元春目送着贾政和王夫人上了第一辆马车,回身请贾珠上车,贾珠笑道:“妹妹,你也快点上车去吧!”

    元春这才向贾珠行礼告退,被抱琴、听琴簇拥着蹬上了第三辆马车。

    第四辆马车上,满满的装了一车的行李,都是元春和贾珠日常的衣物以及书籍之类,周瑞带着六个小厮,骑马跟在四辆马车的前后左右护卫着出发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行进在宁荣街上,引得路旁的行人、商贩,引颈驻足观望。

    大约一个时辰的功夫,马车便进了成贤街,元春的心中,早已对国子监向往已久,到了成贤街,便忍不住从窗口向外张望,刚一掀开帘子,只觉屡屡槐花的馨香盈入鼻端。

    仔细看时,只见路的两旁棵棵古槐盛放如雪,阵阵花香醉人心脾,街口处,耸立着一座高大华美的琉璃牌坊,“成贤街”三个大字赫然入目,街上的行人、马车更是络绎不绝,好一派繁荣景象。

    向里行进两百米左右,元春一行的马车便被拦了下来,一个侍卫模样的人一边向贾政行礼一边解释道:“今儿个,乃是国子监开学报到的第一天,所有马车一律禁行,还请大人见谅!”

    周瑞听了,忙向侍卫递了贾政的名帖,又说明了是和祭酒大人约好了的,要到李府拜访等语,侍卫这才放行,于是,马车又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继续向前行驶。

    元春倚在窗前,好奇地观望着从全国各地赶来报到的国子监的学生。

    由于成贤街上的学子太多,车子不得不放慢了速度行进,刚刚过了孔庙的大门,又见一座华美高大的琉璃牌坊,上面是皇上亲笔御书的三个大字:“国子监”。

    过了这座牌坊,街上的气氛顿时更加庄严肃穆,元春心中也更加肃然,向车外看时,车旁几个骑在马上的小厮,此时也收敛了往日的顽劣,脸上都是一副肃然起敬的表情。

    车子一直向前行进,映入眼帘的又是一座三门四柱的华美琉璃牌坊,牌坊的正背两面刻着“圜桥教泽”和“学海节观”,均是先皇御笔亲书。

    元春在心中猜度着,过了这座牌坊,大概便是国子监的正门了。

    真在看得入迷,马车却停了下来,抱琴从窗口探头向前看时,原来,是李大人的大公子李德和二公子李贤,奉父亲李守中之命前来迎接他们来了。

    PS:亲,记得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