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红楼贵女 » 第011回 祭酒来访

第011回 祭酒来访

    听见窗外一阵骚动,听琴忙去看时,见是王夫人房里的金钏,带着几个小丫头,手中托盘里放着好多东西。

    金钏指挥着直接往贾母房中去了,自己却向元春房中走来。

    见听琴站在回廊下给鸟儿喂食,便问道:“听琴,大小姐在房里吗?”

    “在呢,金钏,快进来吧。”

    听琴应着,拍干净粘在手上的鸟食,便同金钏一同进屋,守在门口的两个小丫头连忙打起帘子,让她们进去。

    来到房内,金钏向元春行了礼。

    笑嘻嘻道:“大小姐,国子监的李大人派人送了好多贺礼来呢,老爷已经命人先送到老太太房里去了,说是先让老太太看着高兴高兴。”

    元春笑着向她点点头,却没有停下手中的笔,继续誊写着宋词。

    一个月的时间要誊写三百首宋词,又要用梅花篆字,不抓紧点儿行吗?

    “大小姐写什么呢?”

    金钏走近书案一看,笑道:“原来是在画画呢,真好看,这画的,是梅花吧?”

    元春微微笑着,没有回答,手中继续写着。

    抱琴向金钏笑道:“小蹄子,不要不懂装懂,大小姐这是在写字呢。”

    “写字?”

    金钏摇摇头,不信,这上面,分明就是一朵朵的梅花嘛。

    抱琴笑道:“这是梅花篆字,大小姐说,这梅花篆字的特点,就是‘远看如花,近看是字’呢。”

    金钏走到近前看了半天,见朵朵梅花中果然都藏着一个个的字,更觉神奇。

    “真好看!”金钏赞道。

    “金钏姐姐!好了没有啊?”外边传来小丫头们的叫声。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金钏听到叫声,猛敲了一下自己的脑袋,道:“呀!只顾着看大小姐写字,差点忘了大事了。”

    元春笑道:“别着急,慢慢说。”

    金钏着急道:“李大人要亲自来府里拜访老爷,哨探的小厮说,已经到宁荣街了,老爷让大小姐赶紧换了男装,和珠大爷一起到府门外迎候着呢。”

    元春闻言,连忙命抱琴收了纸笔。

    转身又向金钏道:“我知道了,你先去回老爷,我换了衣服马上就去迎接。”

    金钏答应着去了。

    元春换了一件天青色的丝绸长衫,梳了男式的发型,又去贾母房中辞过,这才向外走去。

    出了垂花门,早有七八个小厮拉了一辆翠幄青绸车等在那里。

    抱琴扶着元春上车坐了,伺候的婆子们放下车帘,小厮们拉起车一路小跑起来。

    出了西角门,向东来到荣国府正门外,见贾珠已经等在那里了。

    元春向贾珠行过礼,便和哥哥一起坐在车内等候,又命小厮们不停地哨探着。

    贾珠只比元春年长了三岁,两年前就进国子监读书了,虽说不能像元春一样考了个状元,但在同年的监生中,也是很优秀的了。

    兄妹俩谈论着一些国子监读书的事情,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只听小厮来报:“珠大爷,大小姐,祭酒大人就要到府门口了。”

    元春和贾珠连忙起身下车,向街上张望。

    果然,远远地看见李守中坐着一乘八人大轿,威风凛凛地来了。

    元春和贾珠看着李守中在荣国府门口下了轿,连忙迎上前去行礼。

    “学生贾珠拜见祭酒大人!”

    “学生贾元春拜见李大人!”

    李守中满脸笑容,连忙一手一个扶了起来,元春和贾珠起身,跟随左右相陪,一路谈笑风生,向贾政的外书房走去。

    刚来到前厅,贾政早已站在门前等着了。

    李守中府中的长史官提前一步来到贾府,奉上贺礼后,由贾政陪着在书房喝茶,见贾政出门迎接自家主人,也跟在贾政身后迎了出来。

    众人重新行礼毕,一起来到外书房坐下,元春亲自捧上茶来。

    贾政向李守中客气道:“李大人亲自上门道贺,贾政已深感荣幸,大人又何必如此破费,送了这许多的贺礼过来呢?”

    李守中微笑道:“向贾元春这样优秀的监生,很是难得,这点贺礼又算得了什么呢?”

    李守中之所以亲自上门道贺,自然有他自己的打算。

    虽然掌管着青朝的最高学府——国子监,但是,这风光的背后,也暗藏着许多的风险。

    暗地里,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觊觎着这个祭酒的位子呢。

    所以,皇上的意思他不能不琢磨,既然琢磨透了,接下来就要看自己的运筹了。

    虽然他与贾府素无来往,可是眼下,贾元春如此得皇上和太子的器重,日后必然前途辉煌啊。

    如果有朝一日,这个贾元春,飞上枝头变凤凰,那时,贾府的风光和荣耀,只怕是没有几个朝中官员能够比得了的。

    既然如此,何不趁着这次机会,与贾府结交,相互帮衬着,总比自己势单力薄的强多了。

    贾政的心中也在琢磨,论品级,李守中是从正四品,在自己之上啊。

    今天他主动上门祝贺,想必不仅仅是送个贺礼这么简单。

    贾政虽然为官清廉,性格耿直,但这二十年的仕途生涯,也让他看透了许多。

    现在的贾府不必往昔了,爷爷那一辈是何等的风光,如今只靠祖荫庇佑了。

    何况,身为国子监祭酒,多少监生的家长向主动结交,恐怕还高攀不上呢,他怎么会自降身份,来为一个学生送贺礼呢?

    贾政在心中揣测着,昨天,皇上亲自设宴,李守中和皇上、太子同席,昨晚听春哥儿的话......

    经过一番推测之后,贾政终于得出结论:李守中这次来访,完全是冲着皇上和太子的面子。

    贾政拿起盖碗啜了口茶,心中暗想:即便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孩子们打算呐。

    既是这样,何不来个顺水推舟,多结交一个李守中这样的人,总是没有坏处的。

    毕竟,珠儿还在国子监读书,春哥儿马上也要开学了。

    家政听到李守中夸赞自己的女儿,心中自然喜悦,示意元春向李守中致谢。

    元春本就心思通透,见父亲这么看了自己一眼,早明白了他的意思,连忙上前,重新向李守中行礼道谢。

    “元春谢李大人厚爱!”

    李守中连忙笑道:“快起来,不必多礼!”

    元春身穿一件天青色的丝绸长衫,倒更显得清秀俊雅了。

    李守中心想,这样的打扮,不知以后会给她自己,还有他这个祭酒,带来多大的麻烦呢。

    李守中的目光从元春的身上移开,又落在贾珠的身上。

    只见他,身上是一件月白色的织锦长袍,面容俊朗,玉树临风,比贾元春又多了一分阳刚之美。

    于是,向贾政赞道:“贾大人果然教导有方啊,瞧瞧这两个孩子,一个赛一个地出类拔萃,真是羡煞老夫了。”

    “诶!”

    贾政脸上挂着笑容,道:“李大人出身于世代书香之家,学富五车,岂是我辈可以相比的?”呵呵笑了几声,又道:“国子监能有李大人这样的鸿儒执掌,才是朝廷所幸,学子之福啊!”

    两人客气了一番,又谈了些扩建国子监学堂的事情,时间已经接近中午时分。

    贾政早命人安排了酒席,李守中推脱不掉,便留了下来。

    席间,李守中提到安排元春到李府住宿的事情,贾政又少不了一番感谢之语。

    李守中道:“大人放心,小女纨儿比贾小姐只大了两岁,功课之余,她们也可作伴玩笑,都是不错的。”

    贾政点头道:“如此甚好,一概用度,家政令府中管家一并送了去,这样,才是长远之计。”

    李守中摇手道:“贾大人不必为此费心,皇上已经吩咐老夫,贾元春乃本届监生状元,她的一应费用,皆由国子监承担,这也是皇上对人才的爱护之心啊。”

    “如此,就有劳李大人费心了。”贾政拱手谢道。

    元春见父亲与李守中相谈甚欢,心中也十分高兴,心想,都说父亲古板,看来,还是对他了解的不够多呢。

    谈笑间,酒席已经接近尾声,李守中起身告辞回府。

    贾政带着元春和贾珠一直送到大门外方回。

    元春回到贾母院中,只见石矶上晾晒着各色鲜花,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姹紫嫣红一片,果然十分好看。

    又见宝玉带着迎春、探春、惜春等人,忙得犹如小蜜蜂一般,又是挑拣花叶、又是抖擞花瓣。

    脸上渗着汗水也顾不得擦一擦,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元春向众人笑道:“你们,这是开鲜花铺子呢?”

    众人听见元春的声音,连忙扔下手中的活,纷纷围了过来。

    宝玉跑到元春跟前,一下子窜到姐姐的身上,扭麻花似的粘着她,道:“大姐,你可回来了,快去老太太房里看看吧,送了好多东西呢。”

    元春轻拍着宝玉的脸,笑道:“你像个猴子似的爬在我身上,我想快,可怎么快呢?”

    话音刚落,众人笑声笑得直不起腰来。

    探春连忙拉开宝玉,和众人一起,簇拥着元春到贾母房中去了。

    “来了来了!”

    丫头们欢快地像小鸟儿似的,向贾母报着。

    “请老祖宗安!”元春向贾母拜了一拜,便挨着贾母坐了下来。

    贾母抚摸着元春的肩膀,慈祥笑道:“今天你去得急,李大人送来的贺礼你还没有见呢,快看看!”

    说着又喊鸳鸯。

    “老太太!”鸳鸯早带着几个小丫头将礼品托了上来。

    元春正要看时,只见宝玉附在元春耳边道:“大姐,我们今天去园子里摘花的时候,看见了一件奇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