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韬略 » 第407章 真情流露的“演戏”

第407章 真情流露的“演戏”

    因为有长孙浩然和阿元的存在,他们属于外人,所以皇帝专门派了指引太监监

    督着他们在宫里的活动。

    丁瑜洲原本想着从这些太监的口中,获得一些帝后对于此事的看法,却不料这

    些太监竟然一反常态,对丁瑜洲表现出了极度的冷漠,导致丁瑜洲丝毫没有问出个

    所以然来。

    事情多多少少有些难办,因为从这些太监的表情上来看,说明帝后是生气发怒

    于此事的,表现在宫内太监宫女的活动上,就是疏远皇帝和皇后讨厌的人。

    要知道平日里丁瑜洲单独求见,这些太监宫女对丁瑜洲那是相当热情,而此时

    丝毫未露喜色。

    此情此景,长孙浩然和阿元早就看出了端倪,脸色不由得紧张起来,丁瑜洲看

    到他们二人的脸色,对他们投去呵护的目光,知道他们是害怕和恐慌,用眼神告诉

    他们:

    凡事莫慌,一切有大哥在。

    指引太监告诉他们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媚娘准备在两仪门处召见他们三人。

    因为此事牵连朝政再加有外人在,不适宜在后宫正殿商谈,所以李治便冒着严

    寒选择了召见地点是两仪门。

    虽然两仪门是一座宫门,但是与正殿相比,也依旧是宏大而宽阔的。

    两仪门处早已生起了火盆,两个巨大的铜胎香炉里燃着龙涎香,炉生温香,倒

    也并不十分寒冷。

    武媚娘和李治早已坐在宝座上,等候着丁瑜洲、长孙浩然和阿元的到来。

    他们三人来到两仪门,见皇帝和皇后正端坐在宝座之上,神态威严,因为距离

    遥远,看不清帝后到底是什么样的脸色反应。

    三人随即向皇帝和皇后行了君臣大礼,然后起身,静静地等待着皇帝皇后的问话。

    首先开口说话的人是皇帝李治。

    丁瑜洲隐约看到李治的脸色铁青,阴沉着脸,听他目带凶光地看着长孙浩然,

    说道:

    “长孙浩然,你好大的胆子,竟然还有脸回来,私自违背朕的旨意潜逃在外,

    这可是欺君罔上的大罪,你可知罪?”

    皇帝李治说完这话,语气当中带着愤怒,还有那意犹未尽的愤怒。

    他凶狠地看着长孙浩然,打量着长孙浩然的相貌,这是李治第一次见到长孙浩

    然,见他虽然穿着朴素,褪去华服,但依旧掩饰不住原本所具有的雅致风华。又见

    他仪表堂堂,器宇不凡,相貌俊美,青春年少,是一个翩翩少年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李治心中不由得赞叹道:

    长孙无忌这么多儿子,只有这个最小的儿子生得还算可以。且审问一番,看是

    不是只是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李治压制住内心的怒气,审视着长孙浩然。毕竟君王不允许有任何人违逆他的

    圣旨,这是自古以来如此的常态。

    武媚娘一直没有说话,只坐在李治的身旁,身上穿着一袭紫红色的襦裙,绣着

    牡丹纹饰,头上戴着一支金丝累凤衔珠钗,装扮得并不十分雍容华贵,却也不失皇

    后的风范仪态。

    丁瑜洲观察着殿中的变化,他筹谋着需要在最合适的时候来向皇帝禀明即将要

    进行的计划。

    皇帝有话臣子自然要回答。

    长孙浩然忙又跪下向李治解释:

    “陛下,微臣冤枉啊,还望陛下明鉴。”

    李治听长孙浩然的话,脸色变得更差,不由得露出惊讶神色,说道:

    “你莫要狡辩,你如今违抗圣旨了,还能有什么苦衷?”

    丁瑜洲听李治的语气显然是不太相信长孙浩然的话,认为他只是巧言令色的花

    言巧语,更认为长孙浩然如此表现是意图逃脱罪责,忙言语为长孙浩然辩解道:

    “陛下,长孙浩然虽然犯了欺君之罪,但是还请陛下给他能够辩解的机会,或

    许他真有什么冤情,可不要平白无故冤枉了好人呀。”

    丁瑜洲出言相劝,说完看向皇后武媚娘,对她投去求助的目光。

    武媚娘很快会意,在一旁插嘴说道:

    “陛下,丁大人素来做事沉稳,如今他带着长孙浩然来觐见陛下,肯定有他的

    考虑,陛下还是听从丁大人的建议,让长孙浩然说清楚到底何冤情,咱们再做定夺

    吧,反正也跑不了他。”

    武媚娘的话明显是在为丁瑜洲和长孙浩然求情,但是她的话却说得合情合理,

    一时之间倒让李治也无法拒绝。

    李治答允道:

    “好吧,那朕就听听你究竟是有何苦衷,竟然让你如此违逆圣旨的事来。”

    听完李治的话,长孙浩然虚惊一场,对帝后深深一拜,才说道:

    “陛下,微臣真的是有苦衷的,实在是不忍心父亲在黔州受苦,才冒险想着赶

    往黔州与父亲团聚,虽然微臣是父亲最小的儿子,虽然父亲并不十分宠爱我,但是

    终究父子人伦亲情一场,微臣始终放不下父亲的安危,这才一时冲动忤逆了圣意,

    如今父亲已去,微臣甘愿回长安向陛下谢罪,一切罪责都由长孙浩然来承担吧,还

    望陛下饶恕了父亲和哥哥们,浩然甘愿替他们赎罪。”

    唐律规定,被贬斥的大臣如果没有皇帝的允许,他的家人是严禁前往贬地探

    望,丁瑜洲把握住这点,特意提前交代长孙浩然这样说的。

    长孙浩然说完这番话之后,趴在地上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痛哭流涕,极其伤悲。

    当然如此行为也是丁瑜洲千叮咛万嘱咐的,就是要让长孙浩然务必做到撕心裂

    肺、伤心欲绝,悲伤难受的程度越厉害,他们的计划也就越能成功实施。

    长孙浩然的举动确实起到了作用,让李治的心中竟然顿觉酸涩,因为他从长孙

    浩然的话里听出了父子亲情的美好,也看到了兄友弟恭的完美画卷。这让他不由得

    想起了自己昔日在唐太宗面前为自己的哥哥李承乾和李泰求情的画面。

    人世间最难得的亲情就是这样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有时候皇帝的圣旨也

    无法阻挡亲情的流露。

    李治本是一个性情中人,容易多愁善感,哪怕看到自然界中的一片树叶落下,

    都能够引起一番惆怅。如今长孙浩然,这个亲舅舅家的儿子,论亲属关系,是他的

    表弟,正撕心裂肺地哭喊着自己悲凉的身世,怎能不让李治心生感动呢?

    李治低头看着一直趴在地上不住痛苦的长孙浩然,不由得心软了,吩咐宫内的

    太监说道:

    “快把长孙浩然扶起来吧,难得他一片仁孝之心。与长孙家其他人相比,你算

    是另类了。”

    还在找"大唐韬略"免费小说?

    百度直接搜索:""看小说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