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韬略 » 第262章 叩阁上奏(可怜的李治)

第262章 叩阁上奏(可怜的李治)

    丁瑜洲站在了李义甫的旁边,见他意志坚定,眼神也充满了坚定的目光,直盯

    着面前的那张巨大的鼓。

    鼓直径达两米,坐在高高的架子上。鼓的中心印有“唐”的标记,鼓的两侧是贴

    着鎏金的花纹,甚是精美。

    这是专门用来向皇帝报信或者用于大臣们向皇帝奏报军国大事的紧急信号,一

    旦鼓声响起,不管皇帝在做什么都必须立即停止,及时召见敲鼓的大臣,所以通常

    情况下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情,这鼓声是不会响起的。

    此时并非发生战乱,边疆邻国也并没有发生任何异常举动,更何况吐蕃国此时

    的使者正在大唐,突厥并未来犯。

    原本以为能够高枕无忧的李治听到鼓声着实吓了一跳。

    此时,武媚娘正陪伴在李治身旁,也突然听到了这隆隆的鼓声。

    这鼓声犹如穿破深夜的惊天霹雳,振聋发聩,又犹如那惊险的夜枭的声音,声

    声传入耳中,让人心神荡漾,甚至心神俱裂。

    李治在武媚娘伺候下,已经宽衣解带躺在床上。

    此时武媚娘正吩咐宫人们熄灭殿里的烛火也要准备就寝。

    冷不丁鼓声传来,李治忙从床上坐了起来,问道:

    “出了什么事情?外面鼓声响起,必有大事,速速掌灯。”

    李治眉头紧皱,忙活了一天,身体也是疲累,现在又不得不再度打起精神去接

    见外臣,心中完全不是个滋味。

    武媚娘在一旁侍候着,听李治如此吩咐,岂敢怠慢,忙吩咐众宫人重新又将蜡

    烛点燃,殿里恢复了亮光。

    武媚娘下午一直陪着李治接见吐蕃使者,也疲惫不堪,但是她的精力要比李治

    充沛,她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她知道李治素来勤政爱民,凡有大事,毕竟亲力亲为,绝不懈怠,此时见李治

    的眉头紧锁,心里冷不丁想起傍晚时分丁瑜洲传来的消息,便劝说道:

    “皇上,虽说已是深夜,但鼓声如此急匆匆,想来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让臣妾

    为你更衣。”

    李治没吭声,就点了点头,任凭着武媚娘,给他穿上朝服,带上冕冠。

    武媚娘为李治准备妥当之后,对外喊了声“皇上准备好了”,她松了口气却没料

    到李治突然开口说话:

    “媚娘,你随朕一同前往吧,到时你站到帘子后面,不见外臣就是了。”

    武媚娘有些错愕,他从没想到李治会让自己跟随着他一起去上朝,心里不免有

    一种小小的喜悦,但是脸上却很严肃地问道:

    “皇上,这样不好吧,嫔妃不能与外臣相见,再者朝政大事不能让一个女人去

    参与吧,就算臣妾站到帘子后面,着实不妥吧。”

    李治转头看了一眼武媚娘,目光直射到她的脸上,眼神里似乎有种求助的神

    色,说道:

    “这有什么不好的,你是真的爱妃,自然能和朕在一起,你听到又能如何?”

    李治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他发现今日下午在接见吐蕃使者的时候,武媚娘

    从旁协助,让他觉得很省心,所以他这次想着也带着武媚娘,万一有什么不决的事

    情,也可以让武媚娘帮着一起出谋划策。

    这种事可是武媚娘求之不做梦都想去看一看的事情,听到皇帝这么说,便很快

    就答应了。

    武媚娘也赶快穿上正装,和皇帝一同出了两仪殿。

    两仪门设计很巧妙,当时皇宫建造两仪门时,一方面为了方便大臣们能够及时

    上奏皇帝紧急要事,所以在两仪门处设置了皇帝宝座,还有大臣们坐着的席案。

    两仪门从名字上听说是一座门,而实际上它也是一座宫殿,只是前后是相通

    的,所以才称作门。

    因为事情紧急,所以君臣议事这样的重要活动,就没有再前往太极殿而直接选

    在两仪门处进行了。

    李治升座,武媚娘则藏到宝座后面的帘子处。

    如此一来,外面的人根本就看不到她的存在,而实际上,她站在暗处可以全程

    看着整个事情的经过。

    这个时候王宽领着李义甫和丁瑜洲从外面走了进来。

    李治打了个哈欠,喝了口茶水,问道:

    “殿下是何人?击鼓有何事?这鼓好久没有响了!”

    丁瑜洲和李义甫听到皇帝的询问,忙跪下行礼回答:

    “臣丁瑜洲、李义甫,拜见陛下。”

    李治揉揉眼睛,看了看,问道:

    “哦,是你们啊,发生什么事情了?深夜击鼓叩阁。”

    武媚娘在后面听着,听到丁瑜洲也在,寻思着到底什么事会让两位中书舍人同

    时叩阁,想起傍晚丁瑜洲只传来消息让她从旁配合一定要皇帝召见,却不知道什么

    事情。

    她搞不清楚,更加竖着耳朵倾听君臣之间的对话。

    丁瑜洲推了推李义甫,对着他使了个眼色。

    李义甫会意,回答道:

    “回陛下的话,是臣有要事启奏。”

    李治打了个哈欠,极为疲惫,问道:

    “是何要事速速回禀。”

    丁瑜又推了推李义甫,意思是催促他快些回答,按照他们之前商定好的策略。

    丁瑜洲很清楚那句话必须让他李义甫来说,自己只需要默默跪在地上就好。

    李义甫这个时候装出一副信誓旦旦而又严肃的样子出来,高声回答道:

    “回陛下,是臣要替天下臣民请命,请皇上册封武昭仪娘娘为大唐皇后,臣所

    言是天下百姓的呼声,也是天下百姓们的心愿,臣甘愿为皇上和武昭仪娘娘效犬马

    之劳。臣的决心已定,丁大人可以为臣作证。”

    你奶奶的,真够损的,这不把我往火坑上推吗?

    丁瑜洲心中暗暗痛骂李义甫,w这家伙竟然把自己也牵扯其中,还说可以给他作证。

    丁瑜洲心里不是个滋味,但是李义甫话说到这份上,他不得不出言表态。

    “臣丁瑜洲回陛下,李义甫所言甚是。天下臣民都希望昭仪娘娘当皇后,这是

    万民归心的事情。请皇上恩准。臣等此番前来就是向皇上禀明这件事情,还望皇上

    体恤百姓心声。”

    李治听到李义甫和丁瑜洲二人大同小异的话,心里是喜悦又是惊讶,掀起冠冕

    上的串珠,探出头,问道:

    “百姓们真这么想?这是真的吗?朕怎么没有发现呢?”

    武媚娘在帘子后面听得很真切,刚一开始听说,心里也是有惊有喜,但是他转

    念一想,觉得这应该是丁瑜洲让她出言帮他的缘故,便小声对李治说道:

    “皇上,您远在庙堂,不能知晓民声也是有的,既然两位大人这么说,说明是

    好事呀。起码我们的势力又增加了不少,将会有更多大臣站在您这边和长孙无忌那

    帮老臣们对抗了。”

    还在找"大唐韬略"免费小说?

    百度直接搜索:""看小说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