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非过客 » 第八十八章 来客

第八十八章 来客

    ……

    ……

    这几日,朝堂上吵翻了天。

    齐党使尽浑身解数,就是不让荆党保举的张居正入祠;而荆党则愈挫愈勇,齐党越是阻拦,荆党让张居正入祠的决心就越是坚定。

    冯枚也没有闲着,这几日他和陈符、滕言等人一同在串联朝中诸位官员,壮大永绎党的势力。但就目前来看,前来投效的还是以浙江籍官员居多。

    这也符合冯枚最初的构想。

    三月初三,京察开始。

    应天的京察由吏部侍郎彭凝、左都御史长孙商主持。这两人既不是齐党,亦不是荆党,而是铁杆的东林党。而福都的京察也由东林党人主持,在此次京察中,东林党人一手遮天。

    得知了这个消息,齐党与荆党不约而同地停下了攻讦,转而将矛头隐隐指向东林党。一旦东林党对两党官员有动作,两党当即便可以携起手来一拥而上,弹劾东林党。

    就在官场弥漫着这种诡谲复杂的气氛时,由各地抵京参加会试的第一批举子已是到了。

    “尚兄,你还是随我去东林书局歇息吧。”一位看起来颇为憨直的士子开口道。另一位士子面露笑容,但这笑容却隐隐透着苦涩。

    “多谢徐兄好意,尚某家境清寒,并无太多钱财赴京赶考。眼下既已到达京城,我便去自寻一个小些的客栈住下。”这位士子看起来二十三四,衣着朴素。

    他一身百姓身穿的麻衣,虽显窘迫,但举手投足间散发出的书卷气又是一般人没有的。此人名为尚君逸,字安长,年二十三。

    作为一位寒门学子,尚君逸此次来京赶考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全家的希望,变成了包袱,压在他背上。

    正走着,尚君逸忽然瞧见一间名为“永绎茶坊”的建筑。“什么人能用年号来命名自家产业?”尚君逸暗暗思索着,又看到了门口的楹联。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好句!好句!”尚君逸眼前一亮,当下便向永绎茶坊内走去,想要通过掌柜结识一下写出这副对联的人。

    永绎茶坊,大堂。

    冯枚正坐在桌案前,望着对面侃侃而谈的一名士子。这名士子名为严僖,字莫弃。“冯兄,你说是不是这样?”严僖微笑着瞧向冯枚,开口问道。

    冯枚一心想要笼络士子,便假称赶考举子“冯宜”,混在人群中,伺机挖掘人才。严僖也是被楹联吸引进来的,与冯枚交谈不过几句便将他引为知己,与冯枚大谈时政。

    “依我看,朝廷便该大力推动反腐,唯有反腐反贪,才是真正的救国之道!”严僖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面容愁苦,好似看到了未来“国将不国”的险境。

    冯枚微微一笑,道:“严兄,我在家乡听过这么一句话,叫‘无官不贪’。”严僖一愣,道:“无官不贪?”冯枚点了点头,道:“正是。”

    “罢了,你现在恐怕听不进去我说的。”冯枚摇了摇头,道,“当我没说什么吧。”经此一回,方才热热闹闹的气氛瞬间冷了下来,正当严僖试图再说些什么之时,两人眼见尚君逸走进了大堂。

    尚君逸见两人望来,拱手道:“有礼了。”冯枚与严僖起身还礼,严僖道:“仁兄也是来赶考的?”尚君逸点了点头,道:“正是。”

    “太好了!”严僖笑了起来,道,“来与我等同坐一桌吧!”尚君逸逊谢了几句,坐在了冯枚等人的桌案前。

    “诸位可知这楹联是谁写的?”尚君逸一边看着墙壁上裱着的“海纳百川”等句一边问道。严僖摇了摇头,道:“冯兄应该知道。”

    冯枚似笑非笑,道:“听说是当朝武功大夫冯枚的墨宝。”严僖与尚君逸对视了一眼,不由得大笑了起来:“冯兄不要说笑,冯枚是什么人你我都清楚,他怎么能写出这种富含哲理的佳句?”

    冯枚笑而不语。

    尚君逸的目光却有些思索的意味在里面。

    ……

    ……

    朱府。

    管家朱敕快步走入,道:“老爷,查清了。”朱酌端着盏茶,道:“说。”朱敕拱手道:“承和楼聚餐之人除了朝中诸位官员外,确实还有一名白身士子。”

    “此人名为方应识,字凉汲,年二十四。”朱敕的声音刚刚落下,朱酌便开口询问道:“他什么时候到的京城?”朱敕道:“二月十八。”

    朱酌捋着长须,思忖道:“难不成他是进京赶考的士子?”朱敕躬身道:“极有可能。”朱酌静静地思索了起来。

    方从哲的名字之所以没有出现在冯枚的奏疏中,会不会与这个方应识有关?朱酌不敢笃定,但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去,把这个方应识解决掉。”朱酌冷冷地开口道。朱敕躬身道:“杀掉么?”朱酌摇了摇头,道:“杀倒是不必,断了他作为读书人的前程即可。”

    朱敕面色不变,心中却已是为方应识点上了三支白蜡。“还用那批人?”朱敕低声询问道。朱酌点了点头,道:“对,这是最后一次,用完就把他们解决掉。”

    待朱敕退下后,朱酌起身,踱到了窗边。烛火摇曳,看不出他脸上的神色。朱酌似是叹息了一声,道:“齐荆两党相争多年,不把这水搅浑,岂能有我东林党之立足之地?”

    京察如火如荼地进行,左都御史长孙商上来便免掉了应天知府胡崖的官职。胡崖是荆党中人,听闻这个消息,荆党上下立即行动,上书弹劾左都御史长孙商处事不公,请求安沛泽换人。

    这一切都在朱酌的算计中。

    按照朱酌的推断,下一步齐党应该会声援荆党,一同反对由东林党主持京察。到时候,朱酌直接让东林党退下,静静地看着齐、荆二党争夺京察负责人的位置即可。

    不得不说,朱酌的这个计划很是完美。但同样,一个计划布置的越细腻,它的变数便会越多。令朱酌始料不及的是,齐党不仅没有帮着荆党说话,反而落井下石。

    这使得齐、荆两党争斗的时间大大提前了。

    ……

    ……

    明朝有一个不好的惯例,内廷有很多人都是自阉入宫的。王振、刘瑾、魏忠贤等人都是靠着这条路走上了人生的巅峰,这也使得不少“有志青年”争相效仿。

    但不得不说,走这条路的人要有很大的决心。因为内廷有专门动刀的“手艺人”,而自己挥刀则风险很大,一不留神就完了。

    并且就算在挥完刀后人活了下来,内廷也未必会让他入选。进宫的要求很高,又满足不了进宫的条件,只能等死。

    故而,这种人的心理必然是扭曲的。

    这日,方应识自居住的“财来客栈”走出,往承和楼去买吃食。从财来客栈到承和楼,方应识要经过好几个巷子。

    方应识哼着家乡小调,倒也走的快意。

    等他兜兜转转,走到了一个看起来有些阴森的小巷之中,忽然间瞥见了前面站着几个人。方应识双眼一眯,暗道不妙,转身便走。那几人飞速地冲了上来,一把便揪住了方应识头上的发髻,为首者冷声道:“你叫方应识?”

    方应识吃痛,只是奋力挣扎。

    为首者一记手刀将方应识便打晕了。

    “割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