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佑明荣光 » 第四十九章:孙承宗

第四十九章:孙承宗

    关于这些东厂番子们的宣传,朱由检在给出了大致的方案之后,也就没有去管了。

    反正东厂番子们手上握着的是大义,不管底下那些人怎么蹦跶,最终都是没有任何卵用的。

    现在的朱由检,正在陪着孙承宗观摩水泥。

    说来孙承宗也是已经到了两天时间。

    但皇帝的作为,却让他一头雾水。

    第一天,他风尘仆仆的赶到了北京城之后,被皇帝召进了乾清宫。

    原本他以为,皇帝是要问他关于辽东局势的看法,这一点,他在路上已经早就想好了。

    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皇帝见了他之后,先是跟他嘘寒问暖了一番,随后将他加为太师之后,便带着他来到了乾清宫后面的一处院子里面。

    然后,孙承宗便看着皇帝指挥着人用那些灰色的粉末混上水,掺上石子,用来砌墙。

    这不是瞎胡闹吗?

    当时孙承宗就想道。

    但看着一边观摩的正起劲的皇帝,孙承宗还是一句话都没说。

    在这之后,皇帝转过身来,拿着一支毛笔,让孙承宗自己掰断之后,把其中一节塞进了那片墙体当中,剩下的那一节现在就放在他的袖子里。

    塞完毛笔之后,皇帝拍了拍手,笑呵呵的便让自己回来等着,一直到了今天。

    跟在朱由检身后,走向那个小院的路上,孙承宗仍然是在思考着皇帝的意思。

    “孙师,看着那片墙,还能认出来否?”

    朱由检笑眯眯的看着孙承宗说道。

    正在走神的孙承宗,听到皇帝出声,这才反应过来,看向了皇帝手指着的地方。

    在那里,一片灰色的墙体伫立在那里,看上去十分的结实牢靠。

    “孙师可知,为何朕在两天前见到你之后,没有问你关于辽东的局势,反而是带着你来到这里吗?”

    “老臣愚钝,还请陛下赐教!”

    这句话孙承宗说的那叫一个真心。

    毕竟他的确是狗屁都没看明白。

    “没关系,孙师很快就能明白了。”

    说完,朱由检拍了拍手。

    一名大汉从朱由检身后走了进来,他的手上拎着一个大锤子,眼神当中闪烁着一种名为激动的神色。

    就像是在看见了金山银山正在朝着他招手一般。

    “不用朕教你吧?”

    朱由检看着这个全新面孔的大汉说道。

    “回陛下1小人明白!”

    大汉恭恭敬敬的说道。

    他怎么可能不明白?

    之前拿着大锤子砸墙结果得了五百两银子的那两个大汉的事迹已经在他们圈子里面穿的沸沸扬扬,所有人,没有一个不想要获得这种机会的。

    很明显,他便是第三个幸运儿。

    “行,去吧。”

    朱由检点了点头。

    “是!”

    大汉说完,拖着锤子走到了墙边。

    往手心上吐了两口唾沫,大汉紧紧地握住了锤子。

    虽然他知道虎口被震裂会很疼,但是为了五百两银子,这点疼算得了什么?

    “砰!”

    “砰!”

    大汉铆足了劲,一下又一下的挥舞着锤子砸着面前的墙壁。

    大约三四下过后,墙壁应声而倒,大汉却有些失望的看着自己的手心。

    “完了,虎口没裂,俺是不是拿不到钱了?”

    正当大汉自怨自艾的时候,朱由检轻飘飘的一句“赏五百两银子”飘进了他的耳朵当中。

    ‘谢谢陛下!谢谢陛下!’

    大汉连忙反应过来,跪在地上不住的朝着朱由检叩头。

    不过朱由检很显然并没有什么心情去理会这名大汉。

    “孙师,看出来什么了?”

    朱由检慢慢悠悠的走到了墙壁边,指着昨天塞进去毛笔的位置。

    “你还有力气没?给朕把这一块敲碎了。”

    少倾,朱由检得到了昨天塞进去的毛笔,大汉又得到了五百两银子。

    “孙师,是否要验证一下这毛笔是不是昨天的那一支?”

    孙承宗略显呆愣的接过来朱由检手中的毛笔,从袖子里面拿出来昨天的另外一截,缓缓地对了上去。

    严丝合缝。

    “孙师,朕一开始没有问你关于辽东的事情,就是想着让孙师亲眼的看到这水泥的效用。”

    说到这,朱由检转过身来,看着孙承宗略显苍老的面孔。

    “朕这些天以来,按照孙师的性格,以及辽东一带大致的局势,猜测了一下孙师心中向到的关于辽东的策略,朕说一说,孙师看看朕猜的对不对,如何?”

    孙承宗还能怎么办?也就只能点了点头。

    “孙师所想,无非就是想要劝谏朕,继续在关宁锦一带修筑堡垒,利用堡垒之间的联防,一步步的将我大明的活动空间扩大,朝着辽东建奴的地盘不断挤压,对不对?”

    “正是!”

    孙承宗现在心里面自然是极度的震惊。

    朱由检所说的,关于辽东策略的大致,跟孙承宗心中所想,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但孙承宗能有这样的想法,纯粹是因为他在辽东一带待过那么多年,对于那里的地形,以及大明和建奴的形式都有着极大的了解。

    但这位从来没有出过北京城的新皇是怎么能够选中关宁锦这一条防线的?

    “难不成,陛下还是兵法大家不成?”

    孙承宗在心里面这样想道。

    他不知道的是,朱由检之所以能够说出来这堡垒战术,在后世,只要是稍微了解一些明末历史的人,全都能够知道。

    “孙师可知,你这战术,最让人诟病的,是哪一点吗?”

    看着孙承宗一脸震惊的样子,朱由检十分满意。

    “陛下,老臣的这个想法,唯一的缺陷,无非就是旷日持久,消耗巨大。需要调动很多的人力、武力,才能够在那一片土地上建造起来一片片的堡垒。”

    说到这,孙承宗忍不住看向了水泥。

    不过他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安静了下来,重新的将话语权交给了朱由检。

    有时候,即便是心里面已经明白的事情,也应该装作不知道,好让上司能够在你面前秀上一波智商。

    这样一来,上司很容易就会对你心里面存在着些许的好感。

    “孙师,你所说的那些缺点,那都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朕在工坊当中烧出来了水泥,这堡垒,自然就要建!不但要建,朕还要让整个辽东地区,慢慢的全都充满我大明的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