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冰与火之歌之黎明上国 » 第十九章 降生六(佳人难再得)

第十九章 降生六(佳人难再得)

    众人闻言纷纷安静了下来,等待着埃尔多安的继续说明。

    埃尔多安见龙裔们都消停下来之后,才缓慢地叙述起了猩红朝灭亡的始末。

    “仪地有一种鸟名叫鸠雀,鸠雀身行轻盈修长,彩色的冠羽像是一顶顶镶嵌着蓝宝石的皇冠,它开屏的时候尤其绚丽夺目,如一把打开的仪地锦扇,扇面上描绘了各式美丽的花纹。”

    埃尔多安努力回想曾经看过的鸠雀图画,最后总结说道:“鸠雀就仿佛是一位雍容华贵的贵族夫人,身穿着五彩斑斓的羽衣,袅袅婷婷。”

    龙裔们彻底糊涂了,埃尔多安不提鸠格斯奈人,反而说起一种名为鸠雀的鸟,难道是这种鸟灭亡了猩红朝?可一种这么美丽的鸟又如何让一个国家灭亡呢?

    有龙裔忍不住地发问:“鸠雀?难道猩红朝的灭亡是和这种叫做鸠雀的鸟有关?”

    “没错。”

    埃尔多安肯定了这个猜测,“猩红朝的灭亡确实是因为鸠雀。”

    龙裔们再度惊讶了。

    “它不是一种普通的鸟吗?为什么它会毁掉一个国家?”

    埃尔多安对龙裔们神秘一笑,娓娓道来。

    “仪地人非常喜爱这种鸟儿,文人骚客为它赋诗作文,画家为它作画,音乐家为它作曲,还有依据鸠雀各种姿态创作的舞蹈……”

    “猩红朝的天子坐拥天下,他要养的鸠雀自然数量极多。皇室甚至专门建造了一座园林,豢养鸠雀,以彰显自己的富足和尊崇。”

    “在仪地有这样一个家族,他们因善于饲养鸠雀而闻名天下,家族成员往往以替达官贵人们饲养鸠雀作为谋生的技艺,故而被人们称为‘鸠氏’,久而久之,这个家族开始以‘鸠’作为家族的姓氏。”

    听到这里龙裔们渐渐明白过来了,看来是和这个善于饲养鸠雀的鸠氏家族有关。

    “猩红天子拥有最好的饲养鸠雀的环境,当然还得要有最好的饲养员才行,全天下还有谁比鸠氏家族的人更懂得怎么去照顾鸠雀?自然而然,鸠氏家族成了皇室的御用鸠雀饲养员。每一代鸠氏家族的族长,皆会亲自照顾皇室园林里的鸠雀,这是他们家族的荣耀,也容不得一点闪失。”

    “时间来到猩红朝的末期,那时候罗宝还是太子,在一次前去皇家园林里欣赏鸠雀的风采时,他遇见了正在替生病的父亲照顾鸠雀的鸠姒——那一刻整个皇家园林里只剩下一只鸠雀。”

    怎么只剩下一只呢?难道其它的鸠雀都在鸠氏家族族长生病的时候死光了,看来鸠氏家族这次要倒霉了。众龙裔们不约而同地想到。

    “金色的阳光自树叶的缝隙间洒进来,落满了院落,落在了鸠姒的身上,映衬出她白皙柔软的皮肤,黑亮的秀发,和清澈透亮的双眸。那一瞬间,鸠姒似乎被金色的阳光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边。鸠姒站在树荫下,穿着一件素净淡雅的裙衫,她就仿佛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仙子,令人怦然心动。她就这样静静地站立在原地,不言不语,只用平和温柔的目光注视着罗宝,嘴角扬起,露出了一抹浅浅的微笑。那一瞬间,罗宝感觉自己的灵魂都被她吸引进了她清澈的眸子里,那一幕深深地刻印在他的脑海里,刻骨铭心。”

    龙裔们听着听着,搞了半天原来不是真的在说鸠雀,他们忍不住发出低低的笑声。

    “真羡慕罗宝啊,他可真幸运。”

    “是啊,能够在那么漂亮的姑娘面前呆滞了半晌,连自己在哪儿都不记得了。”

    “这是一段佳话啊。”

    ……

    埃尔多安听着这些龙裔们的议论,对此不置可否。

    “罗宝很快就发现了自己对那个鸠姒产生了情愫,但他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他只是告诉鸠姒,自己是将军家的儿子,和同伴们游玩的时候失散了,无意间来到这里。往后的时间他将自己隐藏起来,经常悄悄观察鸠姒。他发现鸠姒性格开朗活泼,并不像外表看起来那样拒人于千里之外,鸠姒偶尔也会和其他人聊天,和朋友嬉戏打闹。”

    埃尔多安顿了一下,继续说道,“终于有一天,罗宝鼓起勇气向她表白了。”

    龙裔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睛紧盯着埃尔多安,希望他继续说下去。

    “罗宝将他的真实身份告诉了她,并告诉她要娶她为妻,永结连理。”

    埃尔多安脸上浮现出了一丝古怪的笑意,“但是,你们猜猜那个姑娘是怎么说的?”

    “怎么说?”

    “拒绝了?”

    ……

    埃尔多安点头道:“没错!鸠姒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罗宝的表白。”

    “她说,她不能嫁给当今的太子殿下。”

    龙裔们愣住了,仔细想想他们也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原因,双方地位太悬殊了。

    鸠姒虽然是鸠氏家族的女儿,但毕竟只是一介草民,而罗宝是猩红朝的储君,两者根本就是云泥之别,鸠姒又怎么可能答应罗宝的求婚呢?除非她愿意当没有地位的侍妾。

    龙裔们不由得唏嘘起来,没想到这个鸠姒竟然这般胆识过人,连高高在上的储君都敢拒绝。

    “那时的罗宝已经十六岁了,是该娶妻的年纪。以他的身份,他完全可以强迫鸠姒嫁给她,但他没有这么做,他决定等到鸠姒及笈后,再向她的父亲鸠亥提亲。罗宝知道鸠姒是个好姑娘,所以即使鸠姒拒绝了他,他仍然坚持等待。可是……”

    “可是什么?”龙裔们纷纷追问道。

    埃尔多安摇摇头,“美好的事物往往都带有毒素。”

    龙裔们听得莫名其妙,“您究竟想说什么?”

    “这一切不过是鸠姒和她的父亲鸠亥设下的局罢了。”

    “啊?”龙裔们疑惑。

    埃尔多安叹息一声,“罗宝是罗汉的嫡长子,他未来必然要继承猩红朝,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鸠氏家族自然也不例外。”

    “鸠亥看着貌若天仙的女儿,想起早年遇到的那位游方僧人,他在相过鸠姒的面相后,感慨地告诉他,‘你这个女儿将来贵不可言!’野心一旦滋生便如藤蔓一般缠绕在鸠亥的心中,让他越来越贪婪,越来越渴望权势。鸠亥认定自己的女儿将来必然要飞黄腾达,所以他暗示自己的女儿鸠姒尽力勾搭储君罗宝,让罗宝迷恋上鸠姒。”

    龙裔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知道罗宝要来看鸠雀,鸠亥就生病了,他的女儿便能名正言顺地去帮他照顾那些鸠雀,这就是偶遇!至于鸠姒为什么不接受罗宝的爱意,不过是欲擒故纵的伎俩罢了。再加上罗汉近些年的身体越来越差,只要等到罗宝登基之后,年轻气盛的小皇帝要娶一位地位低下的女子为妻,谁又能阻止得了呢?当时便答应了,不过只能做个妾室,怎比得上日后母仪天下呢?”

    龙裔们在得知美好的爱情背后原来都是阴谋诡计后,窃窃私语起来。

    埃尔多安没有理会他们,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刚才完全沉浸在讲故事中去了,接下来自己要简明扼要,现在不是讲动听故事的时候。

    “第二年,罗汉便因为旧伤复发,宾天了,罗宝顺利登基,待到鸠姒及笄之时,罗宝便昭告天下迎娶了她为后。鸠氏家族凭借着外戚的身份,一时荣耀无限,罗宝为博美人一笑,大肆封赏鸠氏家族的成员,封爵赐官,甚至册封了鸠氏家族的女孩为公主。”

    一位年轻的龙裔不屑地撇撇嘴,“不就是个昏君吗?”

    “正是罗宝对鸠氏家族的宠溺,才是猩红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罗宝远征鸠格斯奈平原的几年间,鸠亥独揽朝中大权,凡是和鸠氏家族走得近的家族就可以得到升迁,而和鸠氏敌对的家族则会被赶出权利中心,一时间,猩红朝内乌烟瘴气。鸠亥用高官厚禄收买掌握兵权的武将,最后又安排自己人顶替那些空出来的职位,慢慢地架空了兵部、吏部、礼部、刑部、户部和工部的职务,鸠氏家族几乎控制了整个猩红朝的朝堂。猩红朝最初还有一些忠臣良将愿意反抗,可随着鸠亥掌握的权力越来越大,那些忠义之士也渐渐被蚕食殆尽。”

    听完埃尔多安的陈述,龙裔们陷入了沉默之中。

    “等到罗宝兵败被杀的消息传到兴都,当时罗宝和鸠姒的儿子年仅三岁,年纪尚幼,无法主持大局,大臣们纷纷提议由鸠姒和鸠亥暂时代行朝政,等罗协长大成人后在归还权柄。然而鸠亥并未立刻表态,说了一句莫名其妙‘亡猩红者,鸠也’的话,有些大臣还以为鸠亥是在担心鸠格斯奈人会打进中原腹地,纷纷劝慰鸠亥多虑了,只有一名叫做赵高的官员听明白了鸠亥的言外之意。”

    埃尔多安顿了一下,见众人的目光聚集在他身上,便继续说道:“那赵高不愧是个聪明人,他很清楚鸠亥的想法,鸠亥已经不满足于代行朝政了,他要登基称帝。鸠亥所说的‘亡猩红者,鸠也’,这是在隐喻地提醒大家,猩红朝气数已尽,上天都说了,这是要让鸠氏家族取代罗氏家族,成为仪地‘黄金天朝’新的主人。经过赵高这么一说,其余大臣纷纷醒悟,力劝鸠亥坐上皇帝的宝座,此乃顺应天命,唯有如此方能挽救仪地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罗协经过十五次让位,鸠亥才勉强接受皇位。猩红朝就此灭亡了!可怜才三岁的罗协落得一个‘献帝’的谥号!”

    听完埃尔多安的叙述,龙裔们心中久久无法平静下来,他们没有料想到猩红朝灭亡的真相居然是这样的。

    “亡猩红者,鸠也”的预言,一波三折后原来应验在这里!

    “按理说罗协才是猩红朝的末代天子,怎么说罗宝才是呢?”

    有龙裔察觉到埃尔多安的说法有问题,不解地问道。

    “对呀,您不是说罗氏猩红朝后是柴氏黄朝吗?罗氏家族之后应该鸠氏家族才对呀?”

    又有一位龙裔提出他发现的问题。

    “这和仪地人的文化有关。”埃尔多安解释道,“按理来说,罗协本来是最后一位猩红天子,但是一个才三岁的孩子又知道什么?不厚道的鸠亥在杀死他后,给了一个‘献帝’的谥号,而罗协之所以登基不过是为了让位给鸠亥而已,仪地史学家们公认从罗宝被杀时,猩红朝就已经灭亡了,三岁的孩子何其无辜,没必要为他的父亲背锅。”

    埃尔多安继续说道:“至于鸠亥所建立的紫雀朝,因为其实际控制的区域只有都城兴都这片区域,其余郡县的官员们和节度使们根本就不承认紫雀朝的统治地位,像这种改朝换代期间出现的没有实现大一统的王朝,被仪地的史学家统称为‘过渡期王朝’,并不算在‘皇金天朝’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