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异宋志 » 第十六章 会面

第十六章 会面

    种建中也明白了为什么杨惟忠对于大勇如此感兴趣了,因为据他所知折可适手下并没有激发无畏之气的将领,而大多都是随折家,激发的乃是英雄之气。就像种家军中的将领,激发的大多是英武之气一样。不过种建中并不知道杨惟忠激发的武气是什么。

    “但马上我便要与折将军交接了,这于大勇应该算是鄜州军的士兵吧,难道折将军打算走的时候带上?那可得拿点什么来交换呀。”种建中带着打趣的语气跟杨惟忠交流,对方也是笑着回应。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来到了中军大营前。

    在来的路上,杨惟忠身后跟着的士兵便已经各自散开了,只剩下两名亲信。而种建中见此也是把邱仁山和其余士兵留在了山丘下,只带了赵忠上去。

    杨惟忠一名亲信进去通报,而剩下的则跟杨惟忠一起陪着种建中在外面等候。片刻,那名亲信出来,示意几人进去,种建中终于见到了鄜州军此时的最高统领折可适。

    营帐的帘子向两边掀起,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敞的大厅,大厅正中摆着一个宽大的沙盘,上面插满了各色的小旗子。厅内两侧靠边的地方摆放着椅子,但数量不多。而最内处正对着营帐大门摆放着一张案桌,两侧摞起一叠叠的卷宗书籍。在桌椅的两侧各是一个摆满了卷宗书籍的书架。在正后方的墙上,则挂着一套伤痕累累的全身甲,一杆长枪泛着生冷的寒光。

    进到营帐之后,几乎闻不到军营中那汗液和马粪混合的臭味。到得沙盘近处,可以通过上面一些标注的地名看出,正是鄜延路以北各处堡寨的位置以及两国边境的地形。而绕过沙盘之后,可以看到案桌上那两摞起的卷宗书籍中间,一位留着络腮长胡,面容神武的中年将领正起身过来迎接种建中。

    “种将军,几年未见,别来无恙呐。”

    “米脂之战后,我与折统领确实是多年未见了。尚还记得折统领在战场上杀敌时的英姿,仍是历历在目。”

    武人之间,尤其是在一起并肩作战过的武人。多年未见,难免回忆起当初的沙场豪情。折可适还好,哪怕两国局势以稳为主的时期,也仍是在前线边军内。而种建中这些年来,虽然仍是关注边军,武艺兵法也日益精进,但终究是转文职后少有进入军营了。

    此次重返前线领军,朝中难免有人会讨论种建中是否会久疏战阵,可过往的功绩以及种家军的实力,仍是让宋帝赵煦愿意相信他。种建中虽由武转文,但却始终期待着何日可以重新披挂上阵,再征西夏,以慰种谔的在天之灵。更别说此次宋朝征夏的导火索乃是自己的亲友兄长被西夏刺杀,可谓是新仇旧恨加在一起,令种建中憋了一肚子火。

    “若是有机会,那种将军很快就可以再次看见那个场景了。”两人皆是相视一笑。

    “叙旧之事,稍后再说,今日我乃奉圣命前来,正式接替鄜州军统领一职。赵忠,取圣旨。”种建中稍微严肃了一下表情,然后把手伸向后方的赵忠。

    赵忠应了一声上前来,从袖中掏出一块被折叠的黄色绢帛任命书,交给了种建中。种建中接过手后也不看,直接双手捧着递给了折可适。

    “鄜延路鄜州军统军折可适,领旨。”折可适也是双手郑重接过。接过以后折可适也是从自己的怀里掏出了鄜州军的虎符。

    在这场宫中公公看了会忍不住捂脸的交接仪式之后,折可适也是没看圣旨,直接收入了怀里。

    “既然已经正式收到圣旨了,那么接下来惟忠会把事情逐步交接给你手下的人。交接完后我会带走我的亲卫兵,所以你要让你的亲卫兵接手大帐的安全。不知此次上任种统领带了多少亲兵来?”

    “因时间匆忙,就只带了五十亲卫。但我出发的同时也致信给了种家那边,那边还会调拨五百骑精锐,不日便到。不知折统领在交接完后,大概会去往何方?”种建中稍微透露了一下自己的安排,然后好奇的询问折可适将会被调至何方。

    “绥德军。”折可适说出了他即将上任的地点,那里正是折家军大部驻扎所在。

    见折可适不愿透露更多,种建中也不再多问,只是将话题转向了其他方向。

    “不知折统领鄜州军中记载血罗兰的卷宗在何处?”

    “鄜州军中关于血罗兰的圈养地的卷宗吗?我找找。”折可适听到种建中的问题挠了挠脖子,转身就去翻找桌子上的卷宗。不一会儿,折可适从左侧的书架上找到一个被铁盒锁住的箱子来到种建中的面前。

    “盒子里面就记载着血罗兰的圈养地点,钥匙是我刚才交给你的鄜州军虎符。”折可适把铁盒递给了种建中,然后说明了一下。

    因为血罗兰是属于鄜延路特有的奇花种类,且使用条件苛刻。因此基本上是属于鄜州军的私有特产,由鄜州军异人营的士兵负责看管,地点则保存在鄜州军统领处。

    “种统领对血罗兰感兴趣?”折可适略带好奇的询问。

    “并非我对此物好奇,只是家中有晚辈急需此物。”说着种建中给折可适大致讲述了一下赵聪的情况,只是没有说赵聪进入异人营后的打算。

    “真乃忠义男儿也,可惜若不是缺了一臂,直接加入军中岂不是更好。使用血罗兰真是可惜了。”折可适对于赵聪的事情感到叹惋,对于赵聪的年龄和选择,倒不是很在意。因为若是论入伍年龄,七岁从军的折可适哪怕在整个西北,都是极其罕见的。

    两人没再讨论赵聪的问题,而是转向了最近逐渐传遍各地的事情——征西夏。

    “此次出征西夏师出有名,且西北将士本就长期与之交战,因此只需要考虑如何才能得胜便可。但是还不知北边对此次征夏有何反应。”折可适将要前往的折家驻地绥德军极其靠近北辽,已是接近三国交汇之地,因此折可适对于辽国的态度有着关心。

    “自澶渊之盟以来,宋辽已是日渐交好。虽是有些屈辱,但辽国的强大乃是事实,我宋朝北军面对辽国士兵战比甚至达到了十比一!因此自澶渊之盟签订后,真宗皇帝便把主战的李家调回了京城,接手了禁军。反而把更温和的曹、高两家遣到了北面接管北军。明面上对辽国年年输纳岁币,但靠着通商,一转眼又十倍百倍的赚回来了。时至今日,宋辽两国之间已是交往日深。而本次我大宋出兵又是师出有名,辽国因不至于对此事有太大反应。”种建中之前虽远在泾原路,但对于宋朝各地的信息仍有保持着收集了解的习惯,因此对宋辽之间的局势,有着自己一定的见解。

    两个时辰之后,正式交接完关于文书方面的事情后,让人安排在中军大帐吃了晚饭,顺便也给在山丘下等候的邱仁山等人带去了晚饭。

    由于军队的正式交接还要一段时日,同时也是为了等种建中麾下的五百种家骑兵,因此折可适还会在鄜州军中再呆几日,直到完全交接完军队了,才会领着亲卫北上。

    想到这里,种建中突然想起了于大勇,便开口问道:“不知折统领打算怎么处理于大勇的事儿呢?”

    折可适从种建中口中听到于大勇名字时,下意识的瞄了一眼一旁的杨惟忠,略一思考,又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种将军可能不知道,折某麾下可用于多种情况的将领比较少,因此难得发现一个好苗子,自然是会多让惟忠关注一些。这次去绥德,我是想把于大勇带上,给他个机会,打磨一番。”

    “既然折统领都这样说了,我也不好拒绝,只要于大勇自己愿意,折统领你尽管带走就是。”种建中笑呵呵的回应。

    于大勇的事只是个小插曲。夜晚,结束了对话的种建中一行回到了给自己安排的临时营帐,静静的等待天明。

    而就在种建中安睡之时,延安府内吕惠卿做出了对夏的大致战略部署,赵聪和冯云已经收拾好行囊等着种建中派人前来,种家五百精锐骑兵正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而在种建中来处泾原路渭州,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也是带着圣旨即将到达上任。

    视线向北移动,青峰寨寨主心血来潮喝了一晚上的烈酒,遮住了他那趋吉避凶的灵敏感应。再往北走,房胖子已经休整完毕,明日即将从龙州城出发前往西夏国都兴庆府,既是为了运去货物,也是为了回组织汇报工作,带去自己在宋地打探的消息。

    把历史拉长来看,个人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瞬。但当人们聚集起来之后,便会化为一个又一个紧密相扣的齿轮,推着时间不断前进。

    在时间的推移中,第二日的清晨如约而至。卯时,习惯早起的种建中正在营前日常练武,赤手空拳一招一式的击出,破空声夹杂着呼气声在这一片区域流淌,延绵不绝。

    许久,大致热身完毕的种建中停了下来,随手拿了一条布条抹了下脸,转身往营帐内走去,不一会儿,久违穿上军装的种建中走出,腰挎着的长刀和戴着的头盔,衬的整个人更显神武。赵忠为种建中牵来战马,待种建中上马之后。赵忠与邱仁山等人也是一齐上马,跟在其后。今日,是点将的日子。

    营内沙场,早已通知今日新任统领将要点将视察。鄜州军内除后勤医师和看守军营的士兵外,其余士兵将领已是全部到齐,大致有万余人。而在点将台上,鄜州军原统领折可适和副将杨惟忠也在,而他旁边的中年将领,不出意外的话,正是鄜州军副统领杨寅。

    杨寅此人并非那种高大魁梧的猛将,不过中等身高,微眯的眼睛配合着两撇八字胡显得有些可笑。但种建中昨日已从折可适口中得知,杨寅虽是出自青化杨家的士族子弟,但却是实打实靠着军功上来的。杨寅本是杨家旁支,在家中被排挤活不下去了才参军入伍。靠着狠毒以及敢打敢拼,逐步走到了鄜州军副统领的位置,而青化杨家见状也是倒贴过来认亲,在不知达成了何种协议之后,杨寅与青化杨家重新走到了一起,而杨寅也成了杨家在鄜州最大的保护伞。

    种建中刚一上台,杨寅便眯着眼睛笑呵呵的凑了上来。

    “末将见过种统领,因昨日有要事处理,未能在营中接侯,还望统领恕罪。”

    “既然是有要事,那么自然谈不上什么有罪,杨将军不必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