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异宋志 » 第四章 超能

第四章 超能

    元祐十年夏,岳阳郡王赵烈夫妇遇刺身亡,圣上雷霆震怒,当即下令让大理寺、刑部以及开封府联合,彻查此事。

    在经过不到七日的调查之后,三部迅速查明了真相,呈递给了宋皇赵煦。

    西夏为拖延宋朝出兵,秘密派遣刺客入京,刺杀负责宋军后勤调配的岳阳郡王赵烈。

    刺客假扮官兵骗开岳阳王府大门,而后直扑主院,途中见人就杀,打了郡王府一个措手不及。随后又在主院依仗着人多势众,强攻了只有十来人保护的赵烈夫妇,在拼杀近半个时辰后,成功的杀死了郡王夫妇。

    而随后那西夏刺客也被赶到的开封府官兵擒杀,但那些刺客皆是死士,在拼命之下见无法突围,便直接咬破了口中毒囊,直接自尽。

    只有三名先前被次子赵聪卸了下巴控制住的刺客,留下了活口,也是通过这三名刺客,三部才查出了案件真相。

    在整个刺杀过程中,郡王府上下死伤惨重。除郡王赵烈夫妇以外,次子赵聪也在厮杀过程中被刺客断去一臂。而世子赵朔则因不会武功,并未参与到厮杀中,逃过一劫。

    查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宋皇赵煦大怒,怒斥西夏手段卑鄙,并正式对西夏宣战。

    同时,宋皇赵煦宣布改元绍圣,任吕惠卿等主战派为宋夏两国边境经略使,并下旨召回先前被贬放外地的新法核心人物章惇,让其担任相位,再次推进了新法的进度。

    不过后面发生的这些与目前的赵朔并没有太大干系,虽然郡王赵烈夫妇的遇刺让他感到有些许的伤心难过。但是对于他来说,毕竟是不想赵聪一般,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内。

    而在事发当天,经过三部联合的一番问询之后,赵聪便回到了王府中。以郡王次子的身份,操办起了郡王夫妇的丧事。

    赵朔则在他的安排下,负责跪在棺木前守灵,而迎来送往的事情则都由断了一臂赵聪与年老的刘总管负责。

    “哥,吃晚饭吧,吃完我有事要与你商量。”在送走了今日最后一批前来祭拜的来客后,赵聪来到大堂内,朝着赵朔说到。

    于是二人来到侧厅,在沉默的氛围中用过了晚饭。只剩一只手的赵聪在经过了这几天的熟悉后,用左手吃饭也不再那么别扭了。

    下人们收拾了桌子,本来还显的热闹的厅内,一下子便空荡了下来。兄弟二人坐在椅子上沉默着,谁也没先出声。

    但最终,还是赵聪先开口说道:“哥,我准备等明天爹娘的头七过了,便向圣上求请加入出征西夏的军伍中,为爹娘报仇。”

    赵朔没想到他的开口,说的却是离开的事情。

    “但你的手...”

    “军中有秘法可以让我的断肢再生,虽然也有后遗症,但也能有办法抵消一些。”赵聪像是早就想好了一切。

    ...

    赵朔不知道如何劝慰,只得沉默以对。

    “我入了军伍之后,哥你便是郡王府的主人了,有什么大小事情刘总管也都会帮着处理。等过几天,圣上的御诏下来,哥你便可以承袭郡王之位了...”

    在摇曳的烛火下,赵聪拖着苍白的脸色,絮絮叨叨的说了许多事情,不断的作出交代。然后在次日岳阳郡王夫妇下葬之后,留下了一个偌大的郡王府,离开了家中。

    翌日,王府书房之中,赵朔再次拿起了那本昨日还未开始看的史书,翻开了第一页。

    ‘此书仅记载至大宋元祐十年初,往后之事尚需补充——赵聪。’

    赵朔看见那明显尚新的笔迹,心中微微一动。而后翻开了之前赵聪拿给自己的其余基本书籍,发现首页同样有着简短的标注,不由心底一暖。

    ‘这个国家的国号是大宋,而年号则是元祐年,如今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了。

    果然是宋朝,嗯,元祐十年。

    我记得是宋哲宗时期的年号,也就是说现在的皇帝是赵煦,元祐是赵煦的第一个年号,接下来...’

    赵朔突然意识到不对。

    ‘元祐十年?元祐哪来的十年?高太后在元祐八年死后,元祐九年还没过完,宋哲宗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把年号改成了绍圣,从哪儿冒出来的十年?怎么连时间线都不对了?’看着赵聪的标注,赵朔两指捏了捏眉心,稍微有些头疼。赵朔再一次意识到他上辈子那个世界的历史并不能直接套在这个世界,譬如这个元祐十年,在那个宋朝就并不存在。

    但转念一想,那个宋朝应该也不会有超自然力量吧,赵朔又想到了那位易大夫的木术和赵聪手中的白光,露出了微嘲的笑意。

    接下来赵朔继续翻看书籍,开始逐渐了解这个世界的概况...

    五代十国末期,后周王朝殿前点都检兼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帝位后改元自立,建立了宋朝。

    而后宋太祖发动了多次战争,最终统一天下。而后在太宗时期定下了宋朝如今的疆域。在建国初期,为了避免重蹈前唐的覆辙,太祖采用了重文抑武的国策,后又杯酒释兵权将军权握在自己手中,采取募兵与调将指挥等各种办法削弱军队的影响力。后发展经济,文化繁荣,逐渐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宋上繁华’。

    不过这样的国策也导致了国家重内而轻外,随着百年过去,宋朝国力积弱,在外敌地入侵时大部分都毫无还手之力,最终导致后来一系列的耻辱事件。

    当然,这里说的是赵朔上辈子了解的宋朝历史,而这个世界的宋朝历史却是这样的...

    唐亡后,天下大乱,妖孽频出。而历经五代十国近百年的分裂与大乱,天下终被太祖平定。太祖天纵之才,于异人和各类术法中另辟蹊径,悟出了‘气’之一道,‘气’开辟了天地间的另一条道路,不同于异人异化会影响心神躯体,也不同于术法的晦涩难懂。‘气’之一道,被太祖所简化后,修炼起来并无任何的后遗症,这使得普通百姓也能踏入修习的门槛。

    太祖起事之时,通过激发军队之中士兵的武气,由整体军队的军魂为中心,以气势为辅,使得军队战斗力提升。将士们每逢战事便气势如虹,且将军队通过武气连成了一个整体,在对战时如臂使指,得以轻松击垮敌军。而对其他超凡力量,则针对不同的对手运用不同的‘气’去应对。

    在‘气’道大成的太祖带领之下,军队灵活多变,气势雄伟而又战斗力高强,最终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确定强国地位。

    当然,‘气’之一道的优点在于普适性,入门难度低,什么妖魔鬼怪都能练,可以强身健体。但却极难精通,难以往高处走,据传修到高深处,能以一当千而不落下风。而太祖将其用在军队中,大大的提高了整体的战斗力。也正是因为这种普适性,令当时人口最多,最为磅礴大气的宋朝建立起了天下最强的王朝。

    在宋朝建立之后,太宗为了巩固统治,大力的推崇文治,此举不但使得儒学再次复兴,也随着诞生了‘文气’。在太祖太宗时期,文武之气尚能平衡,但再往后,文气便是稳稳的压住了武气,再加上国策影响,文气在不断的进化中更是直接超过了武气。

    而术法一道,则脱胎于龙虎山天师道一脉,观星除魔,治病救人无所不包,多注重实用。譬如当今朝廷的司天监,便多由术法一脉之人统领。

    最后便是异人,据书上所说,异人乃是非修习单一法门之人的统称。在民间大部分修有异力之人,被称做异士。异士们有的是直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外来力量,也有的将之与自身所修习的气道相结合,形成带有特殊属性的异力。

    譬如那位易大夫,便是常见的五行异力。

    五行异力属于当前异士间最多的异力,修习者们可以通过吸收各类未净化的异石从而获得带有属性的异力。也有的是通过修习不同属性的功法获取不同属性的异力,再与自身修习的气道相结合,便产生了各种属性的武气。而在目前主要是后者居多,毕竟使用未净化的异石,有很大的概率会使精神受到影响。

    书上除了正常的通史,只是大概讲述了一些常见的异力,对于术法也大多一笔带过,唯独对于‘气’之一道讲得较为详细。书中记载,气之一道虽然越往后修习难度越高,但入门却极其简单。只需通过宋朝普及推广的引气诀,便可以引出自身气种,而后再通过自身修习增强实力。

    不过宋朝重文抑武,为了推崇‘文气’与文治,更多的抬高了文人的地位,引导百姓与士子去读书修文。而文人士子为科举读书,而读书便会修习文气,文气的昌盛也直接促进了宋朝的发展,巩固了宋朝的统治,互相搭配,循环推进。

    不过多年来,因为‘气’道的优势,异人与术法也反过来借鉴吸收了一些。‘气’道也随之传向了各国。这使得到了神宗时期,三者已经相对混杂在一起,不再像以往那般泾渭分明。

    不过历史发展仍是有着其独有的惯性,一个王朝的发展,也会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一代又一代的重内轻外,一朝又一朝的重文抑武,使得宋朝连年积弱,对外战事连连战败。尤其是高太后摄政期间,更是选择了更为安稳的‘祖宗之法’,停止了原本稍有起色的王安石变法。这样的来回变革使得国家在对外的策略上极不明确,对内则律法不定,一夕之间全然不同。

    而关于高太后逝世后的情况,书上却再没有记载了。

    关于‘气’、‘术’、‘异’三者,书上记载的并不详细,不过对于赵朔来说,能够大概了解一些,便已经足够了。赵朔合上了书籍,窗外暖风习习,已近午时。在这暖风和煦的日子里,赵朔决定,自己必须也得搞点超自然的力量,不然再次遇上有人刺杀之事,自己却依旧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在一旁像是看客。

    重活一世,若是像上辈子那样普通的世界,赵朔不介意混日子,毕竟偌大的王府不差养自己一个闲人。

    但既然现在知道了有超自然力量,且就在自己眼前唾手可得,赵朔又怎能不心动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赵朔放下了书本,朝书房外的庭院走去。

    听着那盛夏的蝉鸣,感受着刚过午后的和煦,以及那轻微吹拂着鬓角的暖风,赵朔坚定了心中的想法。

    此时的他,对于超凡力量刚开始感兴趣,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期许,想着做出点事情,不知前路,却充满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