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时烟雨 » 第36章 开张

第36章 开张

    各地的村长都到齐了,正式的大会开始。

    首先,宋无双请王都知正式宣布,安丰军茶事衙门正式成立。

    任命宋无双为知茶事,剩下各级部门主事。

    然后宋无双正式宣布茶事衙门的政策。

    “虽然我贡献出了祖传的秘制办法,得到官家的赏识,从而成为贡茶,更因此被再次纳入茶叶专营。但这次专营只对本衙门,而不是对百姓。所以皇恩浩荡,特许本衙门对茶农施行不专买,而是按照市场价格自然收购。”

    一听说是自然价格收购,所有的村长就都松了一口气。

    只要不是强买强卖,即便价格低点,大家也是认了的。

    “我规定,湿茶牙尖,是二十钱一斤。但我要求必须是少女用嘴采摘”

    这是雀舌,这个必须保证噱头,只有噱头足够,才能名声更响,价格更高。至于真的用手还是用嘴,谁去监督她们呢。

    这个价格立刻引来大家一片惊喜的嗡嗡声。大家都是采过茶的,知道湿茶一个快手一天最少能采茶十五到二十斤,那样就可赚三四百钱。即便用嘴,那咬一口下去,一天也能弄上十斤八斤,这可比种地强多了。

    “次等叶,衙门给十五钱一斤。”这是雨雾。

    次等叶量大,依旧可以有钱可赚。

    “三等叶,给十钱。”

    这个是冰片。

    公道的不能再公道了。

    “最后是老叶落地叶,要求无土石杂质,两文钱。”

    轰,会场立刻炸锅了,这宋大人连枯枝败叶都收?还给这么高的价格?那种老叶一天能摘,不,是撸两三百斤,那可发达了。

    宋大人难道有钱无处花了吗?

    但宋无双有宋无双的算计:

    嫩芽十斤能炒出一斤雀舌来,按照卖给宫里的价格是一千钱,即便扣除人工柴火,那也是特赚大赚。

    三种茶叶合计,年入百万不是梦。

    而最后的老叶,五斤出一斤茶砖,扣除工钱加工,还能赚二十文钱,四十万斤啊,那是什么概念?到时候,一夜之间腰缠万贯绝对不是幻想。

    但这样的幻想必须有强大的货源供应,那就不能竭泽而渔,只有互惠互利才是王道。

    正所谓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共同富才是真富。

    只有让利百姓,让百姓心甘情愿的放下手中其他,全力以赴的给自己供应原料。

    自己的茶是不愁销路的,未来自己是改变整个天下饮茶习惯的人,自己的茶将成为国内国外的主流。

    只要保证二十年的秘密,那自己和小妹富可敌国,绝无问题。

    到时候,腰缠十万下扬州,那是多么的风光?

    不过,带着小妹去扬州那样的烟花之地,恰当吗?

    算了,还是让她和阿柔在家,一个相夫教子,一个学做淑女公主。扬州,还是我去体验吧。

    在大家兴奋的眼光中,宋无双公布了对品质的要求,主要的就是要求新鲜运来。并且搬出皇上预付的三万贯钱,展示给大家,以说明自己的资金充足,保证货到付款,绝无拖欠,不需要大家恶意讨债。

    但是,宋无双又严格的定制了奖惩办法。

    办法只是针对村长代购的价格。

    这一点非常重要。

    每斤,由衙门支付一文钱给村长做代购费。

    村长们立刻眉飞色舞,已经有所谓的精明人,开始打算两面通吃,让自己家快速发家致富了。

    “我给你钱,就是不许你们再对茶农山民百姓下手。你们盘剥苛刻了百姓茶农,将严重影响我的衙门茶叶的供应,这是我绝对不愿意见到的。

    同时你们逼迫茶农百姓,激起民变,会严重影响我衙门的声誉。为此,我将定你们为首恶。本官决定,许虞候的二百缉私队将走乡串户,随时查访你们对茶叶品质及其价格的落实情况,一旦与我的要求有出入,那对不起,本官将以慢待王事,欺君之罪处置你们,轻者刺面发配,重者就地正法。”

    然后看向宦官王都知:“请问都知,下官可有这个权力?”

    王都知冷脸点头:“官家将如此重要事交代给宋大人,对宋大人如此看重,当然不能让宵小坏了王事,您当然有这个权力。”

    宋无双立刻拿着鸡毛当令箭:“诸位已经听到了,王都知已经给了下官此权。请诸位不要以身试法,不要试验许虞候钢刀是否锋利。”

    听到这话,原本还火炭般心思的人,立刻就一个个噤若寒蝉了。

    然后就是由本村村长知寨大人,以身说法,教大家剪枝的技术。

    其实茶叶的剪枝技术很简单,就是把高大的变矮,便于采摘:把老枝条去除,催生新枝桠,提高产量。

    再然后就新鲜了,那就是叫来一群村中少女,对着身后的采茶曲,用乡村小调歌教村长们唱。

    在少女的歌声中,宋无双笑眯眯的对徐荣和知县询问:“下官这样安排可还妥当?”

    徐荣和知县连连点头,徐荣抚须欣慰道:“不瞒宋大人说,当初本官还担心,宋大人会依仗圣眷,对百姓茶农强取豪夺,我这个军使还要为你弹压擦屁股呢。但今日一听你的政策,简直是给百姓一个发家致富的好路子,从此本军州百姓能富裕长久啦。”

    知县也欢喜:“如按照宋大人之法执行,不但咱们霍邱百姓受益最大,同时,我霍邱明年财税收入将更有盈余,到时候,老夫一个政绩优异是没问题啦。若是老夫为此他转,还要多谢宋大人呢。”

    这时候,光州亳州两个通判伸长了脖子,陪着笑脸询问:“不知道这样的政策,能不能也给我们两州?宋大人可要知道,我们两州也是背靠大别山,山上多有茶树。只是苦于销路,宝贝变成了枯枝烂叶,若是能得宋大人帮衬伸手,那是感激万分啊。”

    宋无双笑到:“我之所以将两位大人请来,就是这个意思。但因为我只是本军州知茶事,管辖不到贵地。所以,咱们算是合作。还是那句话,如果按照我的要求等级,及时送来新鲜茶叶,我是一视同仁。”

    两人大喜,一起拍手:“如此,我们回去,立刻向茶农山民讲述茶叶收购事情,并且,为保证茶叶送到大人衙门绝对的新鲜,我们决定,立刻成立马帮,保证今日茶明日一早,必到大人衙门。”

    宋无双拱手:“那就拜托了。不过,我希望您们在收购山民茶农茶叶时候,价格不要压的过低,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吗。”

    两个人讪讪一笑,然后拍着胸脯保证:“宋大人放心,我们只是在其中留下少许税钱,保证不苛刻百姓茶农。”

    其实宋无双这么说,只是一个提醒。目的也是保证自己的茶叶供应数量。

    至于这两位回去,和两州知府如何残酷茶农,那自己管不到,到时候,激起民变也与自己无关,自己就是淡吃萝卜咸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