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时烟雨 » 第2章 我心安处是故乡

第2章 我心安处是故乡

    霍山,淮河南,紧挨着金国。就是后世的大别山安徽一段,现在是淮南西路安丰军辖区。宋家坳是藏在霍山中最深处的一个村庄,规模不小,总有个二百多户人家,近千口的男女。

    宋家坳并不是只有宋姓一家,不过是以他们的家族为主体罢了。

    大家就在这山林左近,开垦了一片又一片贫瘠的土地。再加上他们世代狩猎,在大环境的引领下,虽然不算富足,但却能勉强维持温饱。

    宋家为了重新走出大山,融入到南宋的世界里去,静及思动,就拼尽了家族的所有家财,在村子的最东头最富贵的方向,修建了一个学馆。

    老人家名字叫宋权,是这个村庄里唯一的一个祖传郎中。

    带进一个陌生人进村,也没有多少人惊讶。

    一路上一面和村里人打招呼,一面将宋无双,带到了学馆里。

    学馆在宋无双的眼中很简陋,但放眼四周的房舍与之相比,却是最恢弘奢华的了。

    前后两进,后面还有一块空地花园菜地。

    左右厢房,围成一个四四方方的四合院,前排是门房和供奉孔圣和诸神的地方,后房正厅,是真正的学堂。

    左厢房为贵,是学馆先生的住宿书房,右厢房是厨房杂物间。

    原先的先生很爱洁净,他留下来的卧室书法到现在还一尘不染。一个粗木书架上,留有村子里购买的书本,简单翻看一下,只不过是三字经百家姓,还有一些论语四书,看来赵家为子弟学习,也算是费劲心思了的。

    卧室里,不是炕,而是床。

    这要到了冬天,有的兄妹受了。

    宋老伯连连谦意:“原先的先生不是亡在这里的,还请小先生不要心生顾忌。”

    宋无双就笑着道:“哪个古屋无亡人?这有什么忌讳的呢。”

    一见宋无双并不忌讳,宋权松了口气:“小先生先安顿,缺少什么您知会。我去请村长召集乡人说明情况,晚饭时会有人送来的,只是粗茶淡饭,小先生莫怪。”

    送走了宋伯,将妹妹放在榻上,寻找到笤帚簸箕,宋无双再次将卧室书房打扫了一遍。

    小妹坐不住,就迈着小短腿,跟着身后帮倒忙。

    打扫完毕,宋无双就拿出书架上的书,开始努力的学习这个时代的文字语法,好为即将的孩子王做准备。

    感谢秦始皇,中华文字一脉相承,宋时候的文字已经接近后代的繁体字,看台湾小说深受感染,这个宋无双读起来就没有了障碍。而学校里的兴趣班,给他留下了一手面前看得过眼的书法毛笔字,宋无双性子又是中正随和,写出的小楷,也就像模像样,至少不比原先的那个先生遗留的书签心得上的字差,一定能糊弄过去村里人的。

    宋伯不知道是怎么和族人说明的,在晚上的时候,一个豆蔻少女,十五六岁的样子,就提着食盒来送饭。

    她是宋伯的孙女,看到少年宋无双这个陌生的后生,脸颊瞬间绯红。

    提着粗布做的裙裾,低着头不好意思说话,只是猫一样轻柔的给宋无双兄妹摆好了饭菜。

    饭,是瓮白米饭,菜却不知道是什么蔬菜,清淡的很,但还是在上面,铺着几片腊肉。

    小姑娘谈吐很文雅,这和这时候大宋文风鼎盛有关。即便是村中野老,说话也是文绉绉的一样。

    “这是东村族长家的派饭。族长说,有急事出去料理,所以今日不能和小先生相谈,还请小先生不要怪罪。”

    说话细声细气的,总是低着头,目光不敢四处观看。

    宋无双就看到她纤细的脖颈,上面的绒毛在夕阳里,美丽柔弱及了。

    族长兼村长家的饭菜才这样,可见这里的百姓还是贫寒的。自己来到这里,要想被村民真正认可,还是不给村民添麻烦最好。

    “小姐——”

    “不敢当小先生称呼,叫我阿柔就好。”女孩弱弱的说。

    “阿柔,请转告宋伯,没必要这样麻烦乡邻,只要送些柴火糙米油盐就好,我是会做饭的。”第二天的时候,学生们没有来上课,可能是准备着什么吧。

    倒是来了几个孩子,抬着材米油盐,叫声先生好之后,放下东西,规规矩矩的走了。

    宋人已经习惯了三餐。

    但这顿自己做的饭,却不如人意。水少了,夹生了,菜放多了盐,咸的要死。

    但小妹却依旧吃的香甜无比,似乎在说明,哥哥做的饭,是天下最好吃的饭菜。

    宋无双就眼圈发红,在妹妹的额头亲了一口,算做自己的歉疚。

    阿柔过来了,给宋无双送来了茶:“爷爷说,读书的先生们都喜欢喝茶,所以爷爷跟着村长临走的时候,吩咐送来的。”

    在这上顿下顿几乎没有肉食的时候,长长喝茶,对补充小妹身上各种维生素,是有好处的,也是必须的。

    但阿柔将茶拿给宋无双看的时候,宋无双有些蒙。

    这是茶吗?这就是莫名其妙的不知道什么东西吗。

    阿柔似乎看到宋无双皱眉,就赶紧解释:“村里没有能力购置上好的茶,这是咱们山上的野茶,乡邻自己配置的。

    都是事先配置好各种配料了,只要烧开了水冲一下,即可饮用。”

    宋无双就立刻展现出来他的感激,却一直等到阿柔走了,才拿出两个碗,在堂火上取下水壶,冲了一碗,然后他就呆呆的看着碗里茶,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这时候,宋无双才想起来,宋代的饮茶习惯和后世的饮茶习惯从本质上,就是天壤之别。

    此茶非彼茶,根本就是两码事。

    这种是将茶先研磨碎了,再配上各种香料。尤其表示对客人的尊重,还要加上大油。

    开水冲开,仔细的搅拌成糊状。

    然后还催生了一种优雅的技艺,点茶。

    就是在黑乎乎的糊糊上,点出各种花卉图案。

    宋人将茶已经演变成了一门专门的艺术,到后世还在日本流行。

    所以在这个时代,茶不叫饮,而是叫吃。

    “请君忘乡愁,且吃他乡一杯茶。”就是这么来的。

    但这东西对宋无双和小妹来说,那简直不是清肠,而是添堵了。

    尤其这种东西,宋无双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让小妹喝的,怕把小妹喝坏了肚子。

    宋无双也实在是喝不下这种茶不是茶,油茶不是油茶的东西。于是就不着痕迹的,将这两碗茶毁尸灭迹。

    自己虽然不喜欢,却不能伤了主家的心。这是人情厚道。

    但也从阿柔的一番话里,获得了一个信息,那就是这片,有茶树。

    对了,想起来了,茶树,排在霍邱六大植物之二,比山上的灌木还多。

    六安瓜片茶,主产地就是霍邱,但那是明朝的事呢。

    想当年,妙玉就曾经拿六安片茶招待刘姥姥,结果费了一个好茶杯。

    正是春深采茶时,上山采茶,宋无双不敢为也。

    周围山高林密,晚上都能听到虎啸狼嚎,自己这身板,碰到一头狼,都能交代了。

    自己是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的,一旦自己不幸,就留下小妹在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举目无亲孤苦无依。

    想一想那后果,就鼻子发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