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诸天仙武证道 » 第二十九章 杨逸之

第二十九章 杨逸之

    陈近南从孟良手中接过,赞叹道:“这人的易容术当真了得。”

    “我与他斗了三十招,竟没有发觉。”

    孟良心中却是灵机一动,想到了另一个谋划,赶忙开口问道:“总舵主,咱们会中是否有人精通易容术,可以做到以假乱真。”

    陈近南将目光从人皮面具中移开,沉吟了片刻,像是想起了什么,说道:“有一人,他的易容术十分了得,只不过并非我们会中之人。”

    “但若是相请,定然能够请到。”

    “那当真是妙极了。”

    孟良顿时大喜,连忙说道:“总舵主,我近日连连在想,咱们大费周章的拿了吴应熊,若是一刀杀了,未免有些赔本。”

    “方才我瞧见这人皮面具,忽然想起一件事来。”

    孟良于是将沐王府的计划简单说了出来,陈近南初时也觉得甚妙,可听得结尾,便觉出其中破绽。

    在他摇头之时,孟良话锋一转,说道。

    “但是咱们现在有了吴应熊,若是借他的身份,不仅可以顺利回到京师,还可再来这招借刀杀人。”

    “咱们行刺之时,将平西王世子留在清宫中,他要是一个不小心被侍卫给杀了,那这平西王爷......”

    孟良笑吟吟地看着这位两鬓有些斑白的总舵主,他眼中精光大亮,立时说道:“那他吴三桂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什么洗不清。”

    沐剑声从一旁走近过来,他本是要打算与天地会商量吴应熊的归属,沐家和吴三桂有血海深仇,这吴应熊一定是要亲手杀掉。

    但刚刚听到吴三桂三个字,这位小公爷立时大为激动。

    “陈总舵主,孟香主,还请相告。”

    见他满面激动的神情,孟良便把刚刚想到的计划跟他复述了一遍。

    “这......这当真是比我想得周到。”

    沐剑声兴奋中忽然又想道:“天地会果然藏龙卧虎,但是这位孟香主,心计就如此厉害,我沐王府如何与他们争锋。”

    “暂且不去管了,先杀吴三桂要紧。”

    当下沐剑声便立时同意了留吴应熊一命,还要一同参与此事。

    孟良自然猜得出他想在栽赃之后,趁着清廷与吴三桂决裂之时把他杀了,心中不禁笑道:“仁兄,只怕那时我要跟你敌对了。”

    吴三桂万万不能早死,目下若论军事能力,论兵强马壮,只怕鲜有人是他吴三桂的敌手。

    不由他来正面与八旗兵作战,就无法反清成功。

    去往保定府的一路上不见半个人影,孟良知道这是白万元带人与保定府清兵大战之故,他们人数超过官兵两倍,应是大胜。

    到达发生战斗之地,果见地上刀枪散乱,留下了不少官兵尸体。

    有几十人正在清理战场,将天地会豪杰的尸体运走。

    见到陈近南和孟良赶到,纷纷上来见礼,脸上仍然挂着兴奋神情。

    他们年岁都在二十往上,三十往下,正是热血澎湃的年纪。

    “死者为大,兄弟们,将这些官兵就地掩埋了吧。”

    经过青木堂众兄弟的打探,孟良早已知晓保定府这些官兵俱是助纣为虐,祸害百姓之流。

    虽然他不喜欢沾染人命,可这些家伙死不足惜。

    时间不等人,孟良继续往保定府赶,清廷的反应速度是很快的,京营调动起来,很快就会杀过来。

    在他们到来之前,必须要全部撤离。

    这一次的大规模行动,将天地会的实力展露无疑。

    以京师为核心,接下里的数月内肯定风声鹤唳,到处盘查。

    但孟良早就想好的退路,青木堂暂时撤离直隶一带,全力进入山陕,其余堂口按部就班,也陆续进入两省及周边省份。

    这才是反清复明该做的事情。

    孟良对原著中天地会做的事情一直颇感无奈,如此大的反清复明组织,却将力量分散在大半个中国。

    以青木堂为例,它为后五房之长,在京城一带居然仅有三四百人手。

    除此之外,还深陷于各种江湖恩怨的纠缠,本身也极度缺乏凝聚力。

    在上一任尹香主被鳌拜杀死后,青木堂元气大伤,人手竟散去了三分之一。

    更为要命的是,孟良在接手后才发现,青木堂人数虽多,但大多数拖家带口。

    万余人中,真正有战力的仅为三分之一。

    这三分之一的会众分布在直隶、山东以及江北两省的府县之中。

    看起来是走到哪里都有朋友,实则各自为战,干不出实事。

    南方的前五房,则受到台湾郑家更多领导,多为他们转运物资,积聚财富。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缺乏纲领,一通乱打,难成气候。

    古往今来,数不清的前辈们就是因此惨败,这也跟他们读书少有莫大关系。

    “哎,还是后世现代好啊,光中学历史课本就记录了多少案例。”

    “虽然我没什么本事,可总是学到了教训。”

    保定府已是混乱一片,但混乱中仍然保持着秩序。

    孟良进入府衙,白万元他们正在搬运粮食,一千人进入城中,并未扰民,立在府衙前一动不动。

    年轻人最容易受到感染,带头的以身作则,严明纪律,他们就会暂时成为一支好的队伍。

    若带头的就是个王八蛋,立刻就会出现无数个王八蛋。

    孟良暗道这回总算是培养出了个种子,与陈近南言语道:“总舵主,这些兄弟就不要分散了,他们还没有成家,没有后顾之忧。”

    “咱们找到个练兵之地,让平西王府那些亲兵来训练他们。”

    陈近南曾随郑成功起兵,于这兵事也所知甚多,但仍不禁皱眉道:“孟兄弟,由他们练兵是否妥当,咱们台湾十万军民,多有良将。”

    台湾郑氏,孟良心中直摇头,这可万万不行,一旦入了台湾,便会被郑家掌控。

    待三藩起兵之时,郑经一定谋划重返福建,绝不肯在北方起事。

    如果不在北方举兵起事,那现在所做所为就全无意义了。

    孟良说道:“总舵主,眼下无论是从台湾转运兵力,还是送兄弟去台湾练兵,都是大大不易。”

    “咱们在北方就地训练,多有好处。”

    “还可再请司徒伯雷老前辈全权主持,忠义之处,便不续担心了。”

    “嗯,若是有司徒老前辈,也无须太过担心了。”

    “不过要他们肯尽心尽力,也是一大难事。”

    孟良也点头说道:“吴三桂的兵都是父子相传,为他尽忠者少则一代,多则三代,早就深刻在心。”

    “不过吴三桂心有反志,为人又心狠手辣,咱们若是由此着手,应当能想出个法子。”

    其实孟良所思是能找个领头人,由这人劝说,效果定当大好。

    最理想的人物莫过于杨逸之,只是这位老兄去了哪里,孟良却是想破头也想不到。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件事,吴应熊拥有的四十二章经藏在何处。

    这家伙死鸭子嘴硬,难以问出结果。

    孟良自想若是换了自己,这本要紧东西该是交给一位忠心耿耿之人最好。

    如果吴应熊也这么想,他会拜托给谁呢。

    府衙的粮食已全部搬运到了外面,陈近南出面说道:“咱们天地会为百姓请命,大家就将它们分了吧。”

    同时所有人开始陆续撤离,待有百姓试着拿走一袋粮食的时候,已然撤退了一半人马。

    随着城中好汉渐渐散去,保定府的百姓都大胆起来。

    那些早早就被天地会引来的贫苦百姓,很快便将粮食搬运一空,推着小车直往城外散去。

    孟良与白万元带着最后一批兄弟殿后。

    这时候白万元说起大战之时,跑来个很厉害的人物,想让他见一见。

    很厉害,孟良立马来了兴趣,但当他看到一辆平车上推出一人的时候,顿时瞪大了眼睛。

    这人竟然是杨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