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诸天仙武证道 » 第二十一章 石破天惊

第二十一章 石破天惊

    纵然几番谦虚,孟良还是被推举成为青木堂香主人选,与陈近南一道来到外面大厅。

    天地会下有十房堂口,堂口中有香主、副香主还有护法,陈近南将孟良与他们引见。

    一轮行礼还礼下来,二十分钟就过去了。

    白发白须得莲花堂香主蔡德忠,矮胖笑容可掬的家后堂香主马超兴,由他们两位做接引人,孟良正式加入了天地会。

    接下来自然是开坛上香,香堂设立的功夫,蔡德忠将天地会的历史和规矩说给了孟良,还介绍了当年郑成功抗清的历史。

    这段历史,孟良早在历史书看过,但从他们亲历者口中听来,却又有另一番气象。

    香堂设立完毕,便举行大礼,念过誓言,上过三炷香,陈近南锐利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

    “鳌拜那奸贼,乃是孟良孟兄弟所杀,这是青木堂众兄弟都亲眼目睹的,是不是。”

    青木堂来的众人都道正是。

    李力世跟着道:“大伙在万云龙大哥灵位前起过誓,绝不能说了不算,我李力世愿拥孟良小兄弟为本堂香主。”

    关安基也跟着道:“孟兄弟年少有为,他日定是一位威震江湖的少年英侠,关安基也愿拥孟兄弟为本堂香主。”

    不久前香主之争,便是以这两人为首,李力世是尹香主副手,又在他去世后打理青木堂事务。

    关安基在青木堂内武艺数一数二,做事冲在前,深得人心。

    有他们肯定,孟良便坐定了青木堂香主之位。

    “孟兄弟,你既入了我天地会,自当奋勇争先,为民除害,不可违了英雄豪杰四个字。”

    “总舵主说的是,咱们天地会做的是反清复明的大事,我日后不仅要为民除害,还要为国除贼,光复我大明江山。”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孟良一番话,不仅说得得体,更是说出了天地会的核心要旨,顿时博得满堂喝彩。

    陈近南听得,微笑道:“孟兄弟识大体,明大义,由你来做香主,当真是一件大喜事。”

    待得礼毕,厅中青木堂众人上前来与他一一见过后,便退出了大厅,只余陈近南和十堂主共十一人。

    孟良心中暗道:“这可不得了,也不知现在会中兄弟有没有奸细,若是有,只怕是要来个一网打尽。”

    天地会集体议事,总要空着两张椅子,一个给朱三太子,一个给国姓爷郑成功。

    孟良坐在右侧第一位,是以青木堂为后五房之首,这些规矩他都不懂,一半是陈近南说给他听,一半是自己揣摩。

    议事首要便是叙述分属地面上事务,前五房以莲花堂为长房,便由蔡香主首先发言。

    天地会由郑成功旧部组成,十房几乎都在长江以南,唯有参太堂在湖北,黄上堂在河南。

    后来青木堂尹香主将香堂移入了江北,逐步扩展至山东、直隶和京城。

    孟良听陈近南说起青木堂情况,顿时觉得这位尹香主当真是个有远见的人物。

    各省事务大抵都差不多,无非是发展会众,与江湖上哪些势力发生了什么冲突,或是杀了些鞑子官,当地恶绅恶霸。

    待到玄水堂香主说起云南之事,气氛顿时激烈起来,他三次刺杀吴三桂,都以失败告终。

    最后一次还失了左臂,孟良在陕西时,就已经听人说起过。

    吴三桂开山海关,引清兵入关,深为天地会众人痛恨,这位林香主起头,其余八位都跟着痛骂不已。

    什么粗口难听之话都直往外冒。

    说到骂人,古今通用,孟良不经点拨也能听明白七八。

    九位香主胡乱骂上一气,唾沫横飞了好大一会儿。

    这骂完之后,又热闹地说起了怎么杀吴三桂,直说着要联络哪门哪派,哪家势力,各人说了良久,孟良都听在耳中。

    心中暗道:“这莫非是杀桂大会的源头。”

    “不过,杀桂大会也是一盘散沙,奈何不了吴三桂。”

    众人又商议了一会儿,但始终没个方案。

    陈近南沉吟中,目光扫过诸位香主,待看到孟良之时,见他作沉思状,不禁心中一动,开口说道。

    “孟兄弟,你瞧你似有些见解,说出来给大伙儿听听。”

    十人目光齐聚在身,饶是孟良脸皮厚,也不禁赶紧坐直了身子,两手抱拳道:“回禀总舵主,属下确有些想法,只是怕说出来惹诸位前辈恼怒。”

    “无妨,大家都是自己人。”

    孟良应道:“是。”心中又道:“只怕一会儿你们就要骂我了。”

    当下站起身来,朗声说道:“杀吴三桂确是一件大事,也是件应当做的事,但我细细想来,这人却是不能杀,也杀不得。”

    他这话当真是石破天惊,大出所有人意料之外。

    玄水堂香主林永超当先就坐不住了,站起来大声说道:“你这话什么意思,莫非你与那吴三桂有亲。”

    方才众人痛骂吴三桂,商量如何杀吴三桂时,唯有孟良不发一言,此时他说出这等话,不免让人怀疑起来。

    林永超正要再发作时,陈近南摆手道:“林贤弟暂且息怒。”

    “我相信孟兄弟必有深意,咱们继续听就是了。”

    孟良一阵无奈,心道我早知会被你们骂,但神色仍是平静,继续对众人说道。

    “杀吴三桂固然重要,但我们首要的目标是什么。”

    这一问,在场十人顿时愣住了,不知是什么意思。

    “咱们的首要目标就是反清复明,光复汉家江山。”

    “这和吴三桂又有什么关系。”

    林永超仍旧愤愤不平,孟良不答,反问他道:“林香主,吴三桂在云南根基如何,有几万人马,有多少猛将。”

    “这狗贼兵马不少,足足有十万人,麾下多是百战猛将,把云南打造得跟铁桶一般。”

    “如果吴三桂起兵反清,与清廷胜负几何。”

    “这......,这我就不知道了。”

    但林永超又道:“可那吴三桂怎会反清,他是鞑子朝廷的平西王,忠心的很。”

    众人面面相觑,都是一般想法,心中均想,他怎么会反清。

    陈近南忍不住说道:“我以往每每思及此处,也有一般想法,可那吴三桂当真会如此吗。”

    “总舵主,吴三桂将云南紧紧握在手中,无非是想学本朝沐王爷,世镇云南,让吴家永远做平西王,鞑子朝廷对他的想法一清二楚,断然不会答应。”

    “顺治二十年,鞑子便收缴了他的平西大将军印,近来年仍旧不断对云贵两省派出官员,试图剥夺吴三桂的权势。”

    “可不久之后,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就会娶鞑子公主做老婆了,那可是小皇帝的姑母。”

    说话的是长房蔡德忠,他话一出,忽然想道,吴三桂此人心狠手辣,一个鞑子公主算得了什么。

    因为某些原因,建宁公主转变成了历史上真正的建宁公主,也就是顺治皇帝的妹妹。

    “联姻之事,乃是权宜之计,小皇帝刚刚除去鳌拜,根基未稳,必然要安抚吴三桂,以免他趁机造反。”

    众人听完,颇觉有道理,按下刚才愤然的心思,又听孟良继续说。

    “眼下鞑子在北方渐趋稳固,唯有南方仍为三藩占据了大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再者,鞑子高官大都深为忌惮汉人,吴三桂是汉贼,也还是汉人,他欲做实权王爷,岂可为清廷所容,我苦思良久,吴三桂必然反清。”

    “这人深谙兵法,能征惯战,待他起兵与鞑子杀个你死我活之时,我等趁机举事,反清复明岂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