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诸天仙武证道 » 第十六章 皇太后之秘

第十六章 皇太后之秘

    这一晚很是热闹,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在谈论鳌拜的事情。

    这也是必然,毕竟这可是天大的一件大事了,各怀鬼胎的人纷纷打听消息,他们所持目的不同,但都关乎一个人的下落,那就是鳌拜。

    从晚间到了深夜,终于有了半丝停歇。

    皇城西城根,这里矗立了康亲王杰书的府邸,时下约莫戌时过半,王府内静悄悄的,十分反常,连个下人走动的声音都没有。

    突然大队的马蹄声传来,接着一队清兵打开了后门,步伐有序的走了进来,他们将后院围得铁通一般。

    不多时,康亲王杰书请着一位公公打扮的人走了进来,跟在他们身后的还有一人。

    这人身量很高,面容凶悍,全身被的很紧,由四名身强力壮的武官押着,他力气显然很大,四名武官尽全力压着他,还给他不停地挣扎,他口中塞了东西,喊不出话来,但神情布满了不服。

    这人京城里十有八九都认得他,正是议政大臣兼领侍卫内大臣的鳌拜鳌少保,此刻他失手被擒,仍自顾凶悍,令人不住心惊。

    大队人马押着他往后花园去,到了那里一座大屋前,这大屋墙壁坚硬,门窗皆换成了铁制的栅栏,众人将鳌拜押送进去,手上脚上又多加了几根铁链。

    “这逆贼嘴里多半不干不净,让他多塞一会儿罢。”

    说话的是那位公公,他年纪看着已是不小,约莫得有六十岁上下,但说话仍然中气十足。

    这人似乎威势很重,话一出几名武官连忙答应,一边的康亲王又道:“海公公,咱们内堂说话。”

    孟良若听到此言,定会惊讶,他一直想见的海大富出现了康亲王府,这剧情只怕是要歪到天边了,海大富与康亲王入了内堂,神色语气都是略带恭敬道。

    “康亲王,奴才是奉了皇上密旨,向您传几句后。”

    康亲王正欲折腾礼数,海大富阻止了他,又道:“只是几句话,康王爷不需大礼。”

    “皇上说了,鳌拜同党众多,康亲王需得小心谨慎。”

    “小王自当谨慎,那白日落在地洞那人......”

    康亲王拉长了声音,自有询问的意思,海大富说道:“那人皇上自有用处,康亲王就不必详查过问了。”

    “太后近来想读佛经,想起昔年先帝赐予王爷那本,特命奴才带回去。”

    “哦,小王已经预备好了。”

    说着便把从佛堂中取出的四十二章经拿了出来,这本正是红绸子做的封套,今日查抄鳌拜府,他瞧得清清楚楚,这海公公只盯着那白玉匣子。

    海大富拿了书,便慢慢离去了,只留下康亲王一人。

    他缓缓坐下,神色变换不断,今日之事可谓惊心动魄,慈宁宫内突生大变,皇上太后皆受了惊吓,可是依着康亲王瞧来,此番大变别有乾坤。

    他虽是不通武功,可毕竟是个武官,自然瞧得出鳌拜是给高深武学之人制住了。

    只是太后一个柔弱女子,怎会突生如此手段。

    康亲王混迹官场多载,察言观色的功夫练得九成九,他一眼便瞧出皇上是真的受了惊吓,太后的神情却有真有假。

    其中必然别有内情,好在他巴不得鳌拜重重处分,有什么内情,也不必深究,总之,日后没了鳌拜排挤,这仕途必是一番通顺。

    这位王爷单坐良久,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稍晚间,慈宁宫内,屏退了左右下人,海大富把从康王府带回的四十二章经交给了皇太后。

    皇太后自是庆幸不已,轻声道:“幸好康亲王府中尚未遗失。”

    沉默片刻,这位模样看起来似乎还未及三十岁的皇太后说道:“海公公,我思来想去,那在鳌拜府中盗取经书的窃贼,会不会是吴三桂派来的探子。”

    “太后言之有理,先帝曾与奴才也提起过,这平西王爷野心不小,当年正蓝旗旗主嘉坤在攻打云南时阵亡,一切后事都是吴三桂料理,正蓝旗继任旗主富登年岁尚幼,吴三桂交到他手里的,只是一颗印信、几面军旗,还有几万两银子,那本只怕落在他手中。”

    海大富顿了一顿,又道:“近日来奴才令人抓了不少云南来的探子,正好严加审问一番,看看派往鳌拜府中的哪个机灵小子没有落网。”

    “那便好,派往......”

    皇太后正欲再说什么,忽然寝宫内数道帘子无风自起,海大富脸色微微一变,便退出了宫去,待他关门之时,一个白色身影出现在宫内。

    入了夜,青池胡同的大院向来无人,在孟良编造的故事中,他本就在京城没有住处,郑阿保于是便安排他住在这里,顺便看护院子。

    隐于此间,甚少被人发现,孟良怡然自得,拿出藏在怀中的四十二章经,仔细观摩起来。

    这本经书的内容很少,与普通的四十二章经没有区别,只是字体略大了些。

    孟良拿出匕首,慢慢地向着封皮割去,这匕首切金断玉,很快便剥开封皮,里面果然露出了羊皮夹层,再慢慢挑开,只见一片片的羊皮碎片散落在眼前。

    收集完碎片后,便拿出早已准备好油纸,将它里外包裹的十分严密后,塞入了拿来的一个坛子中,蒙上一层白布,又将许多木炭捏碎覆在上面。

    最后孟良挥起铁锹,在院中挖了一个半米深的小坑,把坛子小心放了进去,把浮土踩实做旧,他闻听四周依旧安静,便放下心来,将一切都归于原状。

    回到自己居住的小屋中,孟良将两本无用的经书放在面前,脑中思潮纷涌,白日那位同道的朋友自得之时,确切提到了神龙教圣女。

    孟良记得十分清楚,他话中还提到了豹胎易筋丸,这的确是神龙教无疑,只是与原本的神龙教有所不同,有些影视版本的感觉。

    神龙教人行事诡秘,武功狠毒透着七分邪气,这是江湖中人共同下的判定。

    他们十分棘手,日后对上了,只怕武力上占不到便宜。

    思来想去,孟良决定明日就把这本四十二章经恢复原状,取出了羊皮,它秘密已失,正可以日后拿来做护身符。

    神龙教圣女。

    孟良呢喃几遍,脑海中不禁浮现起了白日见过的绝色佳人,当真是风华绝代,慢慢,董鄂妃又浮现在脑海中,两者联系,不免产生一个念头。

    莫非这位圣女与董鄂妃有关,才导致世界线出现了变化。

    伴随着许多古怪念头,孟良沉沉地睡了一夜,到了次日早间,他早早起来,寻到京城做刊印的匠人,把四十二章经的封套恢复了原状。

    京城之中找这两本经书的人甚多,可没人会想到得到它的人会将其损伤,因此孟良并不担心被人发现,恢复原状后,又把它们藏到了另一处地方。

    就在孟良藏书之时,康王府内,一个人影悄悄从离开了王府,他的面目看不出清楚,偶尔露出的面色显得有些苍白。

    不多时,他已到了一间无人院子中,将房门关好,轻声说道:“属下吕振参见白龙使、赤龙使。”

    阴暗角落中,慢慢浮现两人,先有一人道:“你可知罪。”

    这人四十岁上下年纪,高高瘦瘦的模样。

    吕振仍是轻声回道:“四十二章经属下已有眉目,不日就能取得经书。”

    “赤龙使,你的属下果然出色得很啊。”

    “白龙使说笑了,咱们办事不力,自当领受责罚。”

    说话的是另外一人,这人作道人打扮,神色间很是尴尬。

    白龙使又道:“圣女发下话来,称赞青龙门、黑龙门麾下教众办事得力。”

    “对赤龙门和黄龙门可是大大不满。”

    两年前,圣女玄功受损,闭关时令五龙使派遣门下教众潜入京城,分别去取清廷五位王爷手中的四十二章经。

    吕振归属赤龙门,潜入了康亲王府,眼下已知这位王爷藏于何处。

    他正要再说什么,赤龙使赶忙提醒道:“那本经书已在圣女手中。”

    “属下知罪。”

    吕振身子一震,不敢多言,白龙使冷冷说道:“赤龙使,圣女宽宏大量,决定给给你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你可要好好把握。”

    几人密谋一番,吕振神色大变,暗道:“圣女果然神通广大,已然知道吴三桂有四十二章。”

    在他们谈完事情离去以后,另一个人的身影才慢慢浮现。

    他面容不清,但看起来很是胖,用极低的声音喃喃道:“圣女果然所料不错,赤龙使接到消息,不思悔改,反而图谋更多经书。”

    “哼,只怕你还不知圣女已出了神龙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