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红尘纪事 » 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红尘纪事

    (17)

    暑假终于结束了,新学期开始的头两天,老生报到丶新生报名,热闹了一阵子。开学典礼的一天,会场人头攒动,考虑到天热,院长简短致辞,表达了对老生的问候和对新生的祝贺之情,便宣布散场。

    中文系安排了我一场学术报告会,说的是历代诗歌作品中的中国妇女形象。领导们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利用讲座营造学术氛围来收拢学生散乱的心,让他们很快回到专业学习上来。

    讲座在周五下午进行。2点钟还未到,能容纳八百人的学术报告厅竟座无虚席。外单位也有不少人旁听,但只能在大厅外走廊临时搬过来的凳子上就坐,这种盛况是我始料不及的。

    开讲后我简略地回顾了中国诗歌发展史,然后举出其中历代相传的名作,分析所塑造的妇女形象。

    《诗经》以《国风》置首,又以周南民歌《关雎》揭篇,足见古人对婚恋丶家庭问题的重视。诗中那位涉水采集野菜的姑娘,美丽丶善良丶勤劳,在古代被看作是男人理想的配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现代话说就是男人的梦中情人。这是一个健康阳光的妇女形象,但它没有形成传统而被后代继承。

    《诗经》中的《郑风-风雨》塑造的妇女则是另一个形象典型。她温柔多情:丈夫外出未归,她忧愁烦恼丶思念成疾;丈夫回家,她喜不自禁,忧烦全失,病也霍然。

    温柔多情,是天下女人的本质特征,作者可谓是真正懂得女人的诗人。然而女人的温柔多情却被后代文人歪曲演绎成女人悲惨命运的原因和祸及男人丶祸及家国的原罪。

    如东汉时期的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可以说具备了女性身上的一切优点:美丽丶善良丶勤劳丶孝敬尊长丶又多才多艺等等,但因为她的温柔变为处处退让的软弱,多情变为无原则的容忍,不敢对恶势力反抗以至于身赴池塘,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至于所谓的“红颜祸水”,例子则多如牛毛,就不说了。其实这是对女性的千古最大误解,更是对美眉美颜们的恶毒污蔑和攻击!

    到了南北朝时代,又出现了女人温柔多情形象的文学上反向塑造。乐府民歌《木兰诗》中的花木兰,代父从军,豪气干云,尽扫裙裾温柔多情之态,“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为英雄形象,花木兰可永传不朽,青史留名;但作为女人,就难以进入男人之梦。试想,一个没有温柔之气丶多情之质与男子汉无异的女人,谁敢亲近丶谁会喜欢?

    曾读一个不见经传的小作家一段偶感之作,揭示了一个温柔多情的女人,对男人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特殊价值。这种女人是婚恋家庭的构建轴心,是男人人生之路必不可缺少的陪伴!没有女人,男人无以为家;没有女人,男人永陷于迷茫而找不到灵魂归路!作者原文如下:

    生活最重要的是什么?其实说来简单,即有个和谐温馨的家,但真正获得它却不易。

    这个家的轴心是与男人相恋相伴的女人。什么名丶什么利丶什么职位权位,都是没有生命丶没有情义的东西,于自己何干?当然,人需要物质才能生存,但维持生命的无非米1斤丶油1斤丶肉食菜蔬若干,这些能花费得了你拼命赚来的全部金山银山?你死后需要的,不过是一个小木盒子和一块只有50年占有权的一米见方的土地罢了,那价值千万甚至过亿的房子别墅,只不过是暂借你一时而已。

    然而你的女人却用她一生柔情爱你丶伴你丶守你,不管你死后这个女人是留是去,但她把她最年轻丶最美丽丶最富有活力生气的一段光阴给了你,这就足够了,因为它的价值无量,因为它的宝贵程度等同于太阳丶月亮。

    生活中最珍贵丶最重要的不是财富丶不是显赫的名位,而是有一个能真心为你笑丶能真心为你哭丶能真心为你愁的女人,而是有一个能甘心为你烧饭丶乐意为你洗衣丶心甘情愿为你缝缝补补丶打打扫扫的女人,而是有一个不离不弃伴你受苦丶伴你受累丶伴你受委屈却没有半句怨言的女人!

    一个爱你的女人,是你人生归路上的明灯,是你灵魂迷茫时的不停呼叫。作者最后现身说法:

    生活给我最大的优待,是在我人生低谷的时候,有一个尚在读书的女人,给了我一个家,以后又给我生了一儿一女。从此,我在贫困的生活里,享受了一个平民最希望享受到的爱的温馨;在精神世界里,我有了一处寄存灵魂的地方,结束了之前回不来丶四处飘荡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