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逃荒:农门小福包不花钱就会死! » 第72章 人称小四爷

第72章 人称小四爷

    “让你多事!先前惹的腥子还不够吗!”

    正在盘帐的掌柜,气得抬头瞪了他一眼。

    “先前人家来买光所有瓷器,还不能让你明白,这家是惹不起的主儿?”

    “非要等人将咱这铺子也给盘了,让你滚蛋,你就满意了?!”

    那伙计缩了缩脖子,不敢再吱声了。

    “看什么看!去后头点货去!铺子已经打烊了!”

    掌柜见他还想继续看热闹,又喝斥了一句。

    把自家蠢伙计赶去后院,掌柜也朝外头看了一眼,微微蹙眉。

    想到那少年的嚣张,谁知道这粮食何时运来的。

    但他清楚一个随手拿出十几万两银票,姿态却仿佛在街边买了串糖葫芦般恣意的少年。

    绝不是他们这样的开铺人能够招惹的。

    显然对方也是想要告诉他们这一点。

    偏生自家那蠢伙计,还没拎明白,还想着生事呢。

    粮行那边,林师爷已驱散百姓,被韩长胜请进铺中。

    侧院厢房的粮食还在一袋袋地往外搬。

    车马行的人收了钱照实做事,对外面发生的事情虽然也会议论,但不会误了手头活计。

    苏意示意韩长胜将林师爷与随来的那一大群人领到正院。

    正院厢房只要是空的或家什少的,都被苏意和苏胜清理出来,放上了粮食。

    院中也堆了一些粮食,那是留给韩长志一行过来搬走的。

    此时其他屋子、院子大多都放了粮食。

    苏意阻止了那些人要四处转转的行为。

    “招请你们来,并不全是在粮行做工,粮行也用不上这么多人,粮行的人,未安排你们便不用插手。”

    “但我们现在要北上盘铺、赈粮救人双管齐下,需要许多管事与伙计。”

    “工钱不会亏待你们,但我们要的是有实力、为人诚恳品德端正之人。”

    “此行救济逃荒人,一为遵从天道、行善积德;一为树立口碑、为生意铺路;一为结交人脉、利已利人。”

    “时间紧迫,闲话少说,现在请管事站一排、伙计站一排、掌柜站一排,还有……”

    苏意说到这里,看着那些从穿堂到正院到铺子廊下随意站着的众人。

    发觉全是男子,有中年人也有年轻后生,甚至还有一些十多岁的少年人。

    大略数了一下,得有近百人吧?

    随着她的话,那些人似乎迟疑了一下,还是赶紧开始站队。

    都是在牙行记了名的人,牙行通知了他们前来,自然是为了顺便找到新工作。

    听说是个一来就扫了洛河县许多铺面的南方大户。

    大家还是很好奇的。

    只是那位韩郎中也罢了,这戴着猴子面具的少年是怎么回事儿?

    “韩兄,这位是?”

    林师爷刚才也听见了大家的议论,这时就顺应民意,替他们问了出来。

    “这是东家的人,人称小四爷。”韩长胜忙道。

    他刚到粮行听苏意他们说起来粮行后做的事情,也得到了交代。

    以后苏意就以小四爷的身份跑江湖了。

    有了这含糊不清的身份,就没人敢再去怀疑少年的行为了。

    小小年纪能称之小四爷,绝对是少东家级别的。

    “林师爷,这些人都在衙门知根底么?”顺着韩长胜的介绍,苏意也趁机向林师爷询问。

    从刚才林师爷维护那些买粮百姓的行为,又亲自带着这些人来应工。

    就知道是一个能真心为百姓的好幕僚,还有些护短。

    因此,苏意不去敲打那些人手,而选择让林师爷为那些人背书。

    林师爷作为颇有声望的师爷,岂能听不出一个少年的言外之意?

    他坦然笑道:“这些人以前就在洛河县做工的,林某作为师爷对他们也是有些了解的。”

    “牙行也是官牙,能在官牙记名在册的,自然身家清白都有保证,小四爷但请放心。”

    “如此甚好,在下急需能应急处理事情的大管事、能务实管人管事的管事。”

    “还有能随时出城办事几天不回且能踏实吃苦的伙计。”

    “城中铺面、宅子,也需要相应的掌柜、管事、伙计、厨子、管家、婆子、小厮等人。”

    “既然林师爷有数,在下就乘个顺风凉,有劳林师爷费心挑选人手出来。”

    “作为回报,在下允诺捐给洛河衙门一千石粮。”

    按应城昨天上午的粮价,一千石粮可要六千两银子。

    此言一出,那些人就不约惊呼,目光火热起来。

    现在六千两银子在洛河县,可买不到一千石粮食。

    “在下的铺面也会另行在城外长搭粥棚,协助洛河救济来到此地的逃荒人。”

    苏意提出要求,再顺便捐粮,远比一来就主动捐粮更稳当。

    因为衙门成为了这批人手的背书人。

    同时却能安置一批人手做工,有利收获民心、声望、有利政绩。

    还得到了捐粮。

    一边完成府衙的号令、一边同样积攒政绩,而非盖上“不作为县城”的罪论。

    这于县衙是绝对有利的。

    而于他们,也能顺势解决一些问题。

    “好,林某定会倾力相助,请放心。”

    林师爷一听,几乎不作犹豫立刻就应下了。

    在李城守号令各县就地施粥、安置逃荒人时。

    整个应州各县镇,就与李城守绑在了一条船上。

    整个应州衙门,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人可以拒绝。

    拒绝,就意味着不服府衙政令,比作死还危险。

    不等秋后算帐,府衙就能派人来掀了县令的帽子。

    因此,作为离北地更近的县城,张县令与林师爷和六房主薄一开会,就决定豁出去了。

    跟着李城守一条道走到黑。

    因此,张县令亲自找粮食去了,师爷留守处理日常事务。

    万一有什么不当之事发生,也有避重就轻保一衙上下平安的理由。

    而今有善人送粮上门,岂能不收?

    见他同意,苏意抱拳一礼,再看向铺头方向,已经站成几排的人手。

    “你们不认识东家,东家也不认识你们。”

    “但这之间已有洛河县衙为保、林师爷为中间人,这做工就不怕双方吃亏了。”

    “现在……请林师爷按在下刚才的需求,选出人手。”

    苏意示意林师爷。

    林师爷也不客气,目光如炬看向那排着队的人群,伸手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