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逃荒:农门小福包不花钱就会死! » 第58章 她一天没露面了

第58章 她一天没露面了

    当时还没有招到下人守宅子,本来还不想太招人耳目的,这才没有放太多。

    没有人能接受一座刚满的大宅子,会出现这么多粮食吧?

    若真有人起了心思,稍微一打听就知道这结果不合理。

    应城就六家大粮行呢,也没别的小粮行呀,这粮出了多少,一对数就出来了。

    现在又多放了一万石粮,就算这个月又有几万逃荒人过来,也能撑上一些日子了。

    只要六大粮行和衙门买粮都赶得及,还是能够顺利熬下来的。

    当然,若他们此行能将剩下的难民拦在葛州、锦州地界,就能给应州这边大大减轻胆子。

    一如昨天所计划的。

    “韩大叔你也赶紧去租马车,韩爷爷你去找李城守,让李城守同你去趟府学。”

    “那我们就先出发了。”

    苏意又安顿了一万石粮,心情舒畅地说道。

    这次没有再给钱了。

    除了应城这边应该是不缺钱了,也怕昨天连番拿钱,韩家父子的爽快值会下降。

    收钱收麻木了,可别像韩奕风那样,心思无波澜,给了她最少的爽快值。

    不如北上,给各地买铺、买粮、去衙门拿钱铺路,不是更香?

    还有二十八天时间,花得完这些消费金的!

    最后,韩长胜那边已牵出马车,停在后门口。

    苏胜和叶云寒相视一眼,叶云寒摊了下手。

    苏胜白了他一眼,就去赶车。

    叶云寒笑眯眯地转身,给苏意戴好草帽,自己也戴上一顶。

    俩人爬上了苏胜赶着的那辆马车。

    不过韩长胜回头看了一眼,忙道:“苏丫头,咱们还是拖几只空筐?”

    不然这是要空车出城?

    “就空车吧,应城附近应该不太需要放粮。”

    “按约定,河边那批人应该还在往北寻着其他逃荒人过来。”

    “他们会背上馒头。”苏意说道。

    可能很快就不需要派人往北寻其他逃荒人了,但现在还是需要的。

    不然别人不知道再往前走走,就有吃的了。

    “韩爷爷,最好也让衙门通知各村。”

    “不许再将竹矛朝外对着逃荒人,只需给口吃的再指路往应城,也能多救不少人了。”

    她坐在马车上,看向韩郎中叮嘱着。

    昨天在城里奔波了一天,确实还没有想到这一茬儿。

    各村怕外人闯来分割自家口粮。

    但逃荒人并不知道,又不能进城,就容易朝野外走。

    去村子无功而返,不过是浪费时间反而造成更严重的饥饿,失去了最佳求救时机。

    韩郎中郑重点头,也跟着走出后门。

    苏意不再说什么,现在他们就是要轻车疾行,尽快赶到其他两县镇去开路。

    韩长志这边带着昨天才招到的管事们和伙计们,慢一脚出发,就跟在后头接应。

    为此,苏意坐着的马车刚驶出韩家后门,门外又堆上了粮食。

    这是留给韩长志他们这批人带走的。

    并不动用放在韩家的那批粮食。

    这些粮也够用了。

    去应城以北的洛河县、清河县,单以路程算,下午就能到洛河县了。

    加上盘铺、放粮这些事儿,下午都能办完,加夜赶往清河县。

    荒野住一晚,第二天清早就能到地头了。

    他们逃荒人一路都是睡荒野的,就如苏意先前说的,比乞丐都惨。

    自然不会怕走夜路,说不定荒野还能遇上一批逃荒人,直接放粮更好。

    有了夜幕掩饰,更方便行事了。

    两辆马车迅速出城,不再管应城这边如何应对。

    城外三里地可见长长的施粥已搭起,米粥的清香和馒头的甜香远远飘散着。

    城中应城守号召而来帮忙的人手,也确实尽心,这么早就已经在做第一批粥粮了。

    附近聚集了不少逃荒人,正眼巴巴地等着。

    他们是清早才到的一批人,还不知道河边的情况。

    毕竟隔着半里地,又因聚集面积往枫河岭下扩散,也就离这三里地更远一些了。

    若无人指引,自然不会想到去河边。

    而指引的人,昨天就得到了衙门的交代,先往应城指路。

    待到应城外登记在册,再选择去河边。

    或留在应城另一边临时安置的空地,或是选择分散到其他各县去。

    只要做了身份登记,给了路引,到各县去都能得到安置。

    不会饿着肚子,能做工的也能进城去做工。

    或者在城外接受衙门的安排,开荒种田,记工换钱。

    而将来要回乡时,只要凭路引来应城,还能领到一笔盘缠。

    只不过,饶是衙门的人说到各县也有安置。

    这些逃荒人一路吃了太多苦头,眼下应城就有粥有馒头可吃。

    竟是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各县。

    衙门安排了很多城中百姓在此做登记工作。

    知道这些人来自各州县镇村,也叹他们的不容易,自然不会强迫他们如何选择。

    只将名册回交给衙门,听李城守安排。

    李城守也无奈,这些人分流不到各县去,压力担子全在应城了。

    好在城中百姓响应的越来越多,到也不缺人手用。

    只是河边还在流传着“老天爷管”的神迹传说。

    李城守曾派捕快过去威慑过。

    说:救济逃难逃荒人,可不只有老天爷,还有应州衙门和许多仁义百姓。

    有了衙门发话,切实接受到衙门帮助的后来人纷纷认同。

    只有第一天亲眼见识到神迹的人,还在坚持已见。

    奈何一开始过来的人还能听信他们所言。

    到后来确实见到的都是衙门出面、城中大户包括回春堂都有买粮送来。

    更多人见到的不是神迹,而是应城的善意。

    对这种传说也就当个传说听听,心里没那么信实了。

    苏意他们还不知道,河边的神迹传说,已随着新来的逃荒人越来越多,而自己逐渐淡去。

    就算都知道苏家丫头如何如何神奇,。

    可她一天没露面了,这种说法也就越来越没有说服力。

    至此,叶云寒原本担心的事情,也就没那么复杂了。

    逃荒人到了这里不愿意再挪窝,李城守那边无法分流,也就打算缓上一缓。

    甚至,李城守暗中再拿苏意给的那些钱,从衙门左手倒右手。

    在往南边方向又倒腾出几十多倾荒地,记在了岳父名下,再安置难民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