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重生之文明进化 » 第164章 太初星币诞生

第164章 太初星币诞生

    李隆交代了苏袖珍、顾倾城贷款的事,她们就去忙了!

    李隆想着贷款业务的开办,会刺激一波商业上的繁荣,那楚王府可流通的白银可能会不够,这就需要纸币发挥功能了。

    纸币在有资产抵押的时候,有价值物锚定的时候,就可以贷出去了,这部分纸币是脱离了银两的,这个时候的银两充当的也就是兑换纸币的功能,只要百姓不挤兑银两,那抵押物越多,多发行纸币是没问题的。

    金银行控制着货币的流通量,如果想让市场上的钱多起了,就可以放低点利息或把质押资产的额度提高些,贷款自然就会增多,市场上的钱自然也就会多了起来。

    如果这个时候,楚王府大量雇人,买地修房屋,这都会在建成后成为有价资产,或成为楚王府的所有权资产,钱不够了把这资产抵押出去就可以融到资了,这样的循环下,只要不搞什么大生产大运动,按市场规律来发展自身,楚王府的实力会越来越雄厚。

    但这样做其实就是用百姓的剩余价值来成就自己,和百姓争抢优质资产,占用稀缺资源,长远来说,这对百姓是没好处的!

    李隆考虑到市场情况,又印制了一些小额单元的货币,叫星币或太初星币。目前市场上大额交易用的是银票,小额交易用的是铜钱,也是很不方便的。

    小额星币和银票的面积是不同的,银票之间的面积也是不同的,不过都是暗金色的,每个纸币上面的图案和数字是不同的,银票上面是研究人员在实验和哲学家在思考的一些图案,星币也是,不同的是纸币上勾勒的图案的颜色和场景是不同的。不同的星币,区别在纸币面积的大小上,数字颜色的标识上,图案的不同上,辨认也很清晰。

    星币有小星币、半星币,一星币、两星币、五星币、十星币,二十星币、五十星币、一百星币,构成货币体系,十小星币能兑换一星币,两半星币能兑换一星币,一星币又能兑换一两银子,面额大的纸币和银票图案是相同的,颜色是相同的,直接就和银票对接上了,这个时候楚王府的货币不再单纯是银票了。

    李隆这样做也是为以后银票退出市场准备的,如果不发行银票,直接发行星币,百姓接受度不高,会推行不开的,现在这三种货币都可以相互兑换,等大家用惯了,就可以把银票退出去了,星币直接自成货币体系。

    制作纸币的棉花都是马维明他们从印度换来的,现在的西北人口稀少,不适合大型种植棉花,而楚王府对棉花需求很大,做衣服做纸币做被褥都要用到,解决这一难题,对李隆而言很轻松,印度也是棉花的发源地之一,那里种植着大量的棉花,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楚王府制造着大量的货物,到各个地方换当地的特产,日本的银两,印度的棉花橡胶,各种燕朝没有的,都要收集过来放在研究院。

    粮价上涨,想坑楚王府,有其他地域的辅助,这是不可能的。皇帝们虽然知道楚王有大船,可以运粮食回来,但其他地区也很贫穷,也缺粮食,想大量购买,那也是不可行的,明朝那么大的朝廷,到时候能拿出来卖给燕朝的也很少,别说其他地方了,这个世家勋贵们并不担心。

    商贸,信息必须要掌握,如果能集合所有信息,做到低买高卖,把别人看不上的货物运到其他没有的地方,这赚起钱来也是一波接着一波的,如果没钱,物物交换也是可以的。

    燕朝这个大坑,到时候想填上是不可能的了,世家贵族的财富会经过楚王府这个中间环节,分润给百姓们。

    秋收后粮价的上涨,怎么可能不刺激到那些大地主,只要他们质押土地房屋去融资炒作粮食,只要参与,就逃不出被楚王府绞杀的命。

    纸币由李隆设计的机器印制,仿制是不可能的,大量的星币被运往金银行,现在的市场上由于楚王府都是用纸币发工钱的,且楚王府的所有商铺只收纸币,用的人也很多。

    星币的发行,对百姓来说,也是一场接受新事物的运动,货币这个体系,他们必须了解搞清楚弄明白,不然他们就会寸步难行,技术的革新,新事物的出现,对于很多百姓来说,其实是被强迫的!

    金银行,员工们忙着给百姓们介绍各种新钱币,楚王府的钱币,那图案的线条都不是印上去的,而是夹杂在暗金色当中的,就这工艺,成本就提升了好几个档次,比银票的设计更精妙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