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重生之文明进化 » 第121章 金银行开业

第121章 金银行开业

    准备好银行开业的各项事宜,李隆把围帘就撤了,楚王现在在京城的标志性建筑,又添加了一个。

    之前主要两个:酒楼和游乐场,其他的就是各种作坊和店铺,没有新奇的地方,现在又加上一个银行了,这都是李隆把侧重点先放到辽州的缘故,没顾上京城这个地方,这里牵一发而动全身,也不是那么好随意好建设的!

    这边弄一个,辽州那边也需要弄一个,以后楚王府的工钱就发纸币了,京城和辽州楚王府的产业,以后交易都需要先去兑换纸币才行!

    第二天……

    敲锣打鼓的声音一大早就响着,这天,冬天睡懒觉的人们都被吵醒了,嘴里骂骂咧咧的,一多半是污言秽语,一小半是在嘀咕这大清早敲锣打鼓在干嘛呢,也比较好奇。

    然后就听到邻里传过来的消息,说什么楚王府的金银行开业了。

    “金银行,这是什么玩意!”众人都在心里纳闷,这楚王府每次搞出来的东西,他们都需要学习才能明白个大概。

    李隆没有把烟花弄出来,烟花晚上放才能发挥它的价值,才好看,至于冲天炮,李隆没弄那玩意,响起来跟心上插刀似的,他不想让京城的人受到惊吓。

    太极殿中。

    这些天皇帝下发的政务被肱骨大臣们有气无力的应付着,一个个称病在家,找着各种借口拖着。

    朝廷,本身就是利益联盟,各种政务不涉及他们,对百姓有利可以通过,也没人反对;如果政务对百姓有利,对官僚集团有害,那这种政务就是不合时宜的,想通过很难,想被有效执行,更是扯淡。

    县官不如现管,做一件事,人对待有两种态度,如果真心实意就会有无数种可以行动的理由,如果虚情假意就会有无数种可以不行动的借口。能不能做成,就看这件事对做的人如何有效激励了。

    官僚体系文化的发达,其实也不是皇帝一人推动的,相反是那些名家大儒,用经典文化意识推动的。

    后世那些教授总结的什么诗仙诗圣的,真是用自己的意识感官伤害着孩子,还被推崇、津津乐道,这不就是在框定思维意识吗?这不就是在抹杀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思想吗?大人可能感官不强烈,但让孩子们以为本应如此,那就真可悲可叹了!

    往往成了名家大儒的那些人,他们为了成就自己,用自己的意识对原著文化肆意的修改了再修改,终修改成当时皇帝、社会愿意看到的样子,也成了他们声名晋升的阶梯。

    “陛下,收到消息,楚王殿下开了一家金银行,今天开业,大肆宣传呢!”段志云汇报道。

    “金银行,志云,朕怎么没听说过,那是什么东西!”皇帝问道。

    “陛下,他们还没开业,臣……臣也说不上来,已经命人前去打探了!”段志云回答道。

    “恩!”

    略微沉吟了一阵,皇帝开口问道:“志云,你说这农商并重的国策,能推行下去吗?”

    “陛下,这个臣不清楚,现在大臣们都反对,他们不同意,臣以为很难!”段志云回答道。

    其实难个屁,领导高高在上,就在那里说说怎么可能把一件事做好呢,就算大臣们同意,然后呢,如果不是李隆在行动,还是说说而已,下发文件,文件百姓谁看,谁在乎呢!

    如果不去说,把政策空白地带留出来,可能更好些,一旦成势,那功到自然成。

    现在的皇帝还在纠结这件事,李隆看的明明白白,也不点破,看着皇帝和大臣们对峙,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只要没有外部威胁,越无为,越大治。

    朝廷的功能,其实就两个,一是对内用来统筹各种资源为地域百姓生活服务的一个团体而已,二是对外用来集中力量来对抗外来威胁一个机构而已,说不重要,科技达不到很很高程度,没有不行,说重要,在百姓心中越重要,社会意识越偏颇,说明民众的心智太弱。

    “行了,你先下去吧,有新消息即使汇报!”皇帝在段志云这里没有听到自己想要听的意见,也有点不悦,就让其退下了。

    这天,各个大臣府上也被李隆整出来的这动静给惊到了,也第一时间让人收集着消息,关注着动态,楚王府,他们应对起来,比皇帝还难缠,楚王府是有武器的,还动不动杀人,遇到硬茬,也只能装怂,作死,他们的事,他们久混官场,怎么可能不明白轻重。

    “各位别挤!”王福站在金银行门口大声吆喝着,围过来的人太多了!

    “我们这里是兑换金银的地方,大家都知道,拿着很重的金银,做事极不方便,尤其是去外地或买东西,以后我们这里可以把金银换成纸币,等大家把事情做完了,再用纸币换成金银也是可以的!”王福用李隆给的喇叭说着。

    “现在你们可以进去参观参观,我们楚王府的信誉与实力,你们进去都可以看到!”说完,王福留把进门的位置让开了!

    王福本来是要站在门口指挥的,结果被人流硬生生挤了进去。

    “各位,转一圈就可以了,以后慢慢看,让其他人也进来看一看!”王福指挥着。

    众人进来,就被明晃晃的金子晃了眼,李隆把灯打开着,这种摆阔让人震撼的场景,没有灯光的加成,黄金也是显示不出来它的亮度的。

    “这……这是黄金?”有人流口水的问道。

    “这……这里面的是白银?”他们看着业务室里排放的白银说道。

    白银其实一氧化,表面就会变黑,李隆这一批白银是又加工了一下的,定额定量,一两、二两、五两,对应的也是纸币的面额,这容易让百姓接受。

    “这么多的金银,我还是平生第一次见?”有书生感叹到。

    “废话这里的谁不是平生第一次见,楚王府真有钱,这么多钱,怎么花的完!”有同窗回应道。

    “这比朝廷帑库的金银还多吧,以前以为楚王殿下带回来一船金银的消息是假的,原来是真的啊!”有百姓议论道。

    这一刻,把小道消息给坐实了,在他们看来,消息与实际情况一比,还过犹不及,这下他们又要被带偏了,这些人这下都秒变成了行骗的潜力客户!

    消息被亲眼看到的下人传播到各勋贵世家府第,然后一波波人,不断的汇聚,幸亏王福让东南门进,北西门出,才把秩序维持住。

    本来是冬天,王福却汗流浃背。

    “这他妈柜台那里办业务的一个也没有,都来参观,都成了展览馆了!”王福一遍忙着一边心里想着,不过那自豪的深情,怎么也掩饰不住,现在皇城的人应该都知道楚王府的势力了吧,有哪个府第家族能比的上的,他身为管家,自然与有荣焉。

    李隆却在王府睡大觉,攀比,炫耀,能力、心智、见识到一定程度,这种刺激的感觉会慢慢弱化的,对李隆来说,主要是为了推行纸币,才会如此大张旗鼓,不然,你印刷的纸币,谁信,谁敢使用!

    现在不同,看到如此多的黄金白银,他们手里的拿点,楚王殿下会在乎,会欺骗,这是在侮辱楚王府吗!他们就这样想着。

    后世银行券发行,也是一波三折的,开始民众接受普遍不高,只有政府背书的才好点,那都需要花大力气宣传刻意让百姓认可的,楚王府的实力,直接把人力宣传这一环节给跳过了!

    慢慢的,开始有人用银子兑换纸币了,袖珍他们发现,低于一两的碎银子,他们是没办法兑换纸币的!

    这就是货币基本单位没健全的缘故,也是李隆考虑欠妥的地方了!

    “先兑换整两的,再小的,我们反映给王爷再说!”袖珍说道。

    这开业就要扩大业务了,他们也没去考虑,如果碎银子能兑换纸币,也不知道她们能忙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