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曾经的我们刚好的现在 » 第二章

第二章

    南岭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三位副主任医师带着各位主治与住院医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高小蕾,本科毕业于荷城医学院,一所据说在医学考研界名(卷)扬(王)四(成)海(堆)的医学院,硕士与博士毕业于BK大学医学部;张涛,本科硕士毕业于滨江科技大学仁华医学院,博士与博士后则是屿霖大学与UCLA联合培养,回国后选择加入了南岭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鑫,则是一年前借调临床医学免疫中心,不过依然属于呼吸科。因为暂时没有主任医师的缘故,二病区暂时只设了负责人,就是高小蕾。在医院领导心中,高小蕾第一学历一般,但临床经验丰富,研究生阶段在我们国家最好的医学院校之一接受了六年最为严格甚至是严苛的内科训练,二零二零年参加了岭海省第二支支援滨江江汉的医疗队,在江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病房坚守了五十天。当然,除了工作能力,还有一点上级对她也很放心,她是一病区三位副主任医师中唯一一位已婚的,公认的二病区最(家)令(庭)人(最)羡(稳)慕(定)的医生,老公是同行,屿霖大学玉华医院的副主任医师与硕士生导师,结婚十四年,育有一儿一女。

    二零一九年,据传当时计划提拔张涛为呼吸科副主任之一,全权负责二病区,不过后来,也不再有下文,当然,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临床免疫中心,这是一个新组部门,可以视为一个尝试,当然,既然是尝试,也注定不轻松。二楼六号办公室,何潇晗、谭芮倩与周鑫看着组里的危重病历,三位同时还要定期参加血液科、心内科与呼吸科的相关工作。何潇晗本科毕业于滨江科技大学仁华医学院,硕士(国内国外共同培养)博士在F国攻读,研究方向与血液病学与免疫学,获得了F国的行医执照后在该国顶尖的血液医学中心工作多年,并获聘副教授。二零一八年八月,面对血液中心的续聘意愿,她选择了回国,当然,她既没有选择滨江科技大学,也没有选择引进人才待遇更好的位于老家的江川医科大学附一院,而是选择了南岭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当然,何潇晗同时也是滨江科技大学仁华医学部的客座教授,任希医院的主任医师,每个月都会有三四天,在江汉仁希医院工作。谭芮倩毕业于荷城医学院,本科毕业后当地工作了三年,随后考取了屿霖大学,博士毕业后在导师的极力推荐下留在了南岭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据说二零一五年因为各种原因可能回调入行政部门,不过最后还是留在了心内科,并且晋升了副主任医师。博士毕业留在南岭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最初也是引来了各种目光,而她也知道,从小城医学院到大城市的大医院,唯有实力,才是最好的证明。从小谭到谭姐,即便是已经成为了副主任医师进入了专家序列,她也是觉得,似乎“谭姐”这个名号,更踏实。当然,工作伊始,她也没有想到,除了她弟弟,还会有人叫她姐。周鑫,贝城任希医学院(TS大学医学部,同时挂牌××医学科学院)八年制毕业后赴A国进行博士后工作,回国后选择加入了南岭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入职伊始,即被聘为副教授与硕士生导师,也是呼吸与重症医学科近年来最年轻的专家之一。

    南岭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甲教学医院,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南岭大学恢复办学,同一时刻南岭大学医学院恢复组建,同时下设两家附属医院。二零二零年南岭大学一附院九十名医务人员参与了滨江医疗支援,前文提到的高小蕾、张涛在江汉是第一人民医院与滨江科技大学任希医院西院区坚守,而何潇晗则在岭海参与了多位肺移植患者术前会诊,不久之后也是收到调令赴江汉参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二零二一年,屿霖面对又一轮严重的呼吸道病毒侵袭,而南岭大学直属五家附院也是在救治一线全力以赴,某种意义上,南岭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是岭海医疗系统的,最后王牌之一。

    医科,从来不是轻松的学科,以临床为例,本科五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三年,足以让一个懵懂的年轻人直面中年的各种挑战。何潇晗有时还会半开玩笑,如果自己没有在国际顶尖的血液医学机构学习工作十几年,自己能否三十五岁在三甲医院被聘为博导。她带的第一个博士生,其实就比自己年轻了七岁,国内国外医务工作环境不同,而她在努力适应这种变化的同时,她也不时在提醒自己,自己现在的各种条件,已经比许多同行好得太多太多了,她也总是觉得,自己需要向各位新同事学习许多。来到新单位快五年了,她也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呼吸科的高小蕾,心内科的谭芮倩,消化内科的王希,当然,也有一些老相识,譬如说,张涛。对于一位在国外十三年的女医生来说,未来或许还会有许多不确定性,不过她也觉得这五年的经历,已经让她,很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