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学霸大唐 » 91、建国于民心

91、建国于民心

    行前方栽树,归来已压枝,忽忽别数月,红棉笑君迟。

    梅哲仁一行人回到升龙城时,木棉花己经迎着早春的暖风绽放。

    朱红细蕊的木棉将升龙城码头入城的道路染成了红毯,抬眼望去,两侧的红棉如簇似锦,繁花茂絮琳琅不绝,令人不禁阔步其间。

    梅哲仁还有些疑感,这工程量不小啦,怎么做到的?

    前来迎接学霸军凯旋的陈同脸上有收不住的得意:“阮家小子将训象的条陈给其姐寄了回来,现在升龙城也有近两百头工象了。”

    说着陈同还用手比了个大圈道:“找到野生的红棉,围着挖一圈,大象用鼻子一拔就起来了,移载后有肥料树也长得好,很快便枝繁叶茂。”

    陈同光说还不过瘾,又拍了拍树干:“挡风遮荫吸雨抑尘,秋来每颗树还有一床棉被,好树啊,现在升龙城兴起了种树热潮,家家户户齐上阵。”

    原来如此,梅哲仁也宽了怀,不用自己事事催促而懂得主动行事,看来政务己经上了轨道。

    进了城,道路也比以前宽阔了数倍,都是照着下龙港的规划在走,有小半的民居都是重建新修。

    数月间百姓的收入暴增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陈文定办了银行。

    梅哲仁教给他的那点可怜的金融知识被他用到了极致。

    有稳定工住收入的百姓可以在银行里贷一笔款,但不是真钱,而是行票。

    凭行票可以去领砖瓦、水泥、钢材、木材、甚至玻璃瓦和平板玻璃,商家再拿着行票与银行结算。

    这种说不清算是承兑支票还员银票的东西,就是南海国金融业的肇始了。

    有了建材,百姓们请人工匠师父或亲朋戚友帮忙,新房子就盖了起来。

    他们会用以后的工钱和店铺营生偿还贷款,利息不高,年息是二十出一。

    新的住宅区规划,民宅都有商铺位,每一进都是前后两户,中间还有出入便道。

    如此设计,也是为了便于搞活商业经济,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刺激百姓们自主完善生活配套。

    升龙城试行这个办法的效果现在看来不错,商业氛围起来了,各种营生都比较红火,至少店铺里有人来往。

    江朗到了升龙城眼晴都不够用了,这一排排的砖瓦房,宽敞的马路,还有树荫花埔,隔十丈远便有水亭,路面还是又平又硬,还有下水。

    皇帝老儿都不知道有没有这么舒坦,可这里是平民百姓的家园。

    回到升龙城,江朗就交给陈同了,自会有人给他安排驿馆,梅哲仁则自回自家。

    王福畤和王从义已经不住在县衙里了,而是搬到了学苑里。

    教职宿舍后头修好了,每一位教员都能分到一间套间,也不大,就一百二十方的砖瓦平房,套着个三十方的小院。

    王从义因为到学苑兼职教律法,也分到一处,两套房是并排连着的。

    在这里梅哲仁意外地见到了黄珠儿还有秋伯一家子,黄珠儿见两边难顾,秋伯便决定一家子到升龙城过年,两头都能济上。

    小侄子学说话了,见了梅哲仁就开口喊“父父”,老岳母娘纠正他也不理,还伸出小手喊“父父抱抱”。

    在下龙港时,这样的方式很惯常,小娃也习惯了梅哲仁跟他玩耍逗乐,梅哲仁曾跟黄珠儿提议收养小侄儿,让他能多些父爱,但黄珠儿没答应。

    梅哲仁一把抱起小侄子往肩膀上一放,他便咯咯笑着,抱住梅哲仁的头又摇又顿,却没喊“驾”,而是“啊喔”上了。

    果然,院子里露出了黄丫的象鼻,它小心翼翼地走了出来,到了梅哲仁身边便趴下了前腿。

    小侄子见到黄丫也不要梅哲仁了,而是拼命伸手去够黄丫,嘴里喊着:“丫丫,丫丫!”

    黄丫听到了,伸出了象鼻将小娃卷了起来,放到它的后背,,小娃半坐半趴在黄丫背上,笑得得意极了。

    等小娃坐好,黄丫便站起身来摇动肥臀,一摆一摆地出去遛弯了,也许是处惯了,黄珠儿也好,秋伯和老岳母也好,都没跟着,反正在学苑里也出不了意外。

    黄丫伙食太好,才不到一个月,梅哲仁就发现它又胖了一圈,背上都比原来宽了半尺。

    黄珠儿的工资每月五两银,梅哲仁是十两银,而且梅哲仁的钱也抓在她手里,一斤米大约是一文钱,俩人一个月的工资够买一万斤米的。

    这就足够黄牙一家子造的了。何况现在黄牙它们自己都有工钱,就只有黄丫需要黄珠儿来养活。

    两人平时也不怎么花钱,再加上梅哲仁还有大量的润笔费,不知不觉间,梅哲仁便积下了数千两银子的家财。

    别以为阮进是拍马屁,阮进的印书坊恨不得梅哲仁每天更个两万字才罢休,梅哲仁是印书坊的主力写手,他们赚得更多。

    南海国执行与专利法一样的著作法,以后梅哲仁不想干活了,退休当写手也能成为富豪的。

    这其实还是小头,大头是专利授权费,梅哲仁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援,按专利费来算,南海国的财政进项至少有二十分之一归梅哲仁所有。

    现在南海国的财政盈余已经过百万两了,这笔钱梅哲仁不想拿,但也没有直接销帐,他不拿别人也不好拿,那尊重知识创新就无所做起。

    他将这笔财富捐了出去,作为一个专项基金在运作,为学霸军的烈属或伤员提供援助以及捐款助学什么的。

    当前是黄珠儿在管这件事,她说以后等薛金莲进了门,让薛金莲接手。

    许是孕妇的情绪波动都比较大,黄珠儿见了梅哲仁也没以前那么热情,只是欣然地笑笑,便自忙自的,老岳母正在教她做衣裳。

    有长辈在,梅哲仁也不方便去听听肚子逗逗黄珠儿腹中胎儿,听黄珠儿说已经开始不老实了。

    王从义和王福畤见梅哲仁一腾出闲来,便拉着他进了书房,连着秋伯也被叫了进去,议题只有一个,问梅哲仁都对南海国的都城怎么想。

    梅哲仁也直接答道:“当然是放在占城,但又不是一直在占城。”

    他在次日的协商会上也是这么说的,还将前夜跟老父、伯父、岳父三堂会审时的说理由摆了出来。

    “升龙城的城建确实是当前最好的,可是别忘了,升龙城现在还是大唐的辖土,不可能将南海国的国都建在大唐上吧?”

    协商会是在学苑的礼堂里召开,升龙城除了军营、县衙,便只有学苑这里有这样的场地,而且学苑这里是最好的。

    陈同在梅哲仁的话里马上听出了味道,忙问道:“首领言下之意是国都暂时放在占城?将来还会迁移?”

    梅哲仁当着一百多参议的面颔首:“吾之私议以为,国都不宜长居一地。”

    彭简很意外,举手发问了:“为何国都不长居一处?”

    “国都长居一处,则国民易分化,都城所处,不管是教育还是行政或是财政,都会有相应的资源倾斜,久而久之,则国都之民跃于国民之上,于国民而言并不公平。”

    “可是这样的话,计划中的政务院、长老院等机构就不好修建了。”

    潘仁也举手提议了,他管着营建呢,新建国都一般都要大兴土木,他关心这个。

    “吾建议,能用的尽量用已有的,不够用的建筑也尽量简便,南海国没有帝皇宫苑,像学苑、医院、工院、农院、法院这些为百姓服务之所尽可倾力设之,而办公场所则完全没有必要。”

    安全部的部长吴权也申请发言:“这样一来,一国的威仪就没有了。”

    梅哲仁摇摇头道:“国之威仪,如果是给别国看,那么军队兵强马壮、民众安居乐业、交通环境壮美则威仪自生,如果是给本国的百姓看,那么越没有威仪,则说明执政得好。”

    说完他又指着江朗道:“这位是西贡的县令,瑶人出身,想必大伙都有过接触,如果像历代帝皇一样为了脸面大量征发劳力,吾以为不是威仪,而是威吓。”

    “南海国对于国民是最不用威吓的,吾辈源于国民,务于国民,终将回归国民,都是自家人,用心用诚即可,无须用力用威。”

    “吾这里有一首诗,分与大伙共赏:秦汉经行处,宫阙都做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江朗又遭不住了,当场就红眼流泪了,其余众人也没好到哪里,哪怕是阮进、陈同这样的世家子弟,也知道朝代更替带来的巨大伤害,都纷纷默不作声。

    梅哲仁又继续阐述他的想法:“修了高楼大厦,转瞬倒塌作泥,能留给后人凭吊的只有怅然教训,何不谨记教训,放弃这些表面文章。”

    “国都常迁,吾提议为期十年,既可以不断完善全国的建设,又可以避免一方之民得益太过而使国民隔阂,更可以将国都常置于热点之前以利决策,有百利而无一害。”

    “至于办事条件简陋,只要不误政务,条件越简陋则民心越聚集,莫将吾等与百姓分隔,应使吾等常在百姓身侧,国应为心中之国,民心归属于此国,则国恒在可万世。”

    与会的参议听到这里,都站了起来,一齐举臂欢呼:“南海国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