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学霸大唐 » 59、斗盐量廉吏

59、斗盐量廉吏

    听闻狄仁杰表露心迹,虽然遗憾,但梅哲仁还是离席一揖,狄仁杰的明知其难而为之的正直值得尊敬。

    接着,梅哲仁拍了拍手掌,没有刀斧手,而是彭简提着一个小藤篓,拿着一圈装裱好的手书进来,将其放在桌上又退了出去。

    这是梅哲仁备给狄仁杰的手信,一埕精海盐,是学霸军的盐场出品,经过了处理,纯度高无涩感,而且是含碘盐。

    这一埕盐刚刚好一斗,折钱二十文,埕子用藤编好了框,方便携带,也能提防摔破。

    狄仁杰哪怕知道梅哲仁不会送什么值钱东西,还是拆开了手卷观看,内里是一首七言绝句:千蒸百晒出汤渊,烈火煎熬若等闲,盛肴丰馔形不露,调和众味满人间。

    接着他又拆开了藤蒌,揭开了瓦埕的盖子,露出了精白的雪花细盐。

    看到是一埕子盐,狄仁杰拍拍埕子笑道:“贻圣上万贯犹余,吾这圣上面前行走却只值二十文,惠而不费,好算计,张明府的拳拳盛意吾收下了。”

    接着又展开那卷手书,再次细细观瞧,然后赞叹道:“难怪王子安生前视张明府为知己,此诗足可流传千古,吾与张明府共勉之。”

    梅哲仁拱了拱手道:“礼轻情意重,敬的是大人的品格风物,学生不欲污大人清名,何况此盐可抑瘿病,学生观大人双目赤炎,特为大人备之。”

    “哦,可抑瘿病,可是智囊之症?”

    秦惠王的弟弟樗里子足智多谋,却是个大勃子病(甲亢)患者,那时的人不知道,以为他的智谋都存在大脖子里,所以智囊最开始说的就是甲亢。

    梅哲仁知道这个,点头道:“然也,未患则可抑,已患则可缓,殊为神异,药圣《千金方》有言,海藻可抑瘿症,学生略通医术,愿大人体魄康泰。”

    狄仁杰却兴奋道:“瘿症罹患者以川蜀、河间为甚,若果此盐可治,何不兴合浦盐利,则大有可为,予民生利,与国有嘉,张明府勉之。”

    其实梅哲仁刚开始也想着靠海吃海,搞搞食盐生意的,但到了合浦后一问一瞧,一斗粗盐十文,那还做个鸟啊。

    被穿越文、电视剧毒害得太深了,什么精盐战争云云,没有的事,瀚海就有盐池,就在乌兹别克斯坦,也叫咸海,那就是咸水湖,突厥不缺这一口,这是他第一次认识缺失。

    因为晒盐太耗人工,且盐价也不高,隋以来朝廷为了鼓励晒盐,干脆就取消盐税,唐代隋后仍依此例。

    估计不知道是后面哪一个朝代开始,缺了大德的皇帝看老百姓过得还不够苦,就大兴盐利,税是越收越高,高到老百姓吃不起盐为止。

    梅哲仁想得出神,狄仁杰上前来碰了碰他道:“张明府可是觉得此计大有可为?”

    当然可以有,学霸军来晒盐肯定比山东半岛上的盐民们高明不知道多少倍,但是这东西并不好装运啊,量也不够大,仅是米价的两倍,可架不住米粮的需求大呀。

    不过狄仁杰说得也对,这件事对学霸军是可有可无,但是对合浦县和大唐来说,确实可以搞一搞,少点人患甲亢,也是好事。

    于是梅哲仁就点头答道:“学生是想如何装运,从合浦走水路,直至扬州,然后可溯江至川蜀,或者循运河至河间,乃至洛阳,再走陆路至长安。”

    狄仁杰又被他说蒙了,如此万里迢迢,运费都不划算了。

    梅哲仁好像知道狄仁杰想的什么,他笑道:“成本不会高出太多,学生有把握到达扬州最多斗盐靡费不过两文。”

    刚才梅哲仁是踅摸起盐路来,因为狄仁杰说的事提醒了他,诚然贩盐的利润相对于其它进项来说不算得很大,但算起帐来,可也不小。

    不管是产量,生产技术和生产速度,梅哲仁都要套当前的盐农几十圈,有了规模化,其实利润也非常可观。

    但梅哲仁看重的不是这点,而是这年头食盐还不是专营的,也没有盐税,他还有防治甲亢这个杀手锏,如果将这个利益送到李治面前,一条商道不就有了吗?

    他一直头痛怎么开僻一条走私的路线来运军粮,如果不用走私呢?直接挂上皇商的牌号呢?

    没想到送了一坛子盐出去,收获竟然那么大,狄大人果然是较大的BOSS,身上特别能爆装备。

    梅哲仁找狄仁杰走后门,纯粹就凭狄仁杰的人品,既无私谊,也不是公干,就是硬吃狄仁杰是个正人君子,有同人相忧之好。

    通过试探,梅哲仁知道狄仁杰也不是那种眼里揉不得一星沙子的人,还是很通情达理的。

    他只是有些读书人的迂腐,也可以说是情怀抱负,他立志要匡扶大唐。

    除这个情怀不能动,只要不犯上不作乱,他也愿意开方便之门。

    跟梅哲仁预想中差不多,因为原版历史上就有狄大人举贤不避亲仇之评,还是武则天给他的褒奖。

    他跟狄仁杰说了照顾王福畤之意,狄大人非常欣赏这一点,但照顾老父最好还是亲生儿子来。

    王勃七兄弟,除了早夭的一个弟弟其他都还在呢,梅哲仁试着问狄仁杰能不能把出仕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调到合浦、交趾附近来。

    理由是义父年老体衰,随时都有可能撒手人寰,调到左近,能在父亲面前尽孝,也能来得及送终。

    在这一点上,梅哲仁也吃准了李治会默认,估计李治巴不得王家都远辍,现在还可以得个让人团聚成人孝道的美名,这一波不亏。

    而王勃的兄弟们都刚入流品,哥哥王勔、王勮也仅是八品一级,弟弟王助更是直接在御史台观政,是狄仁杰的下属,只要狄仁杰愿意送这个人情,那就没问题。

    把兄弟们都调过来了,也就可以把家人迁来,未成年的王劝也可以跟着,这样就彻底没有后顾之忧了。

    而王家父子在张县令的看顾下,李治也会放一百个心,也许他会以为张县令立功心切,以绝后患,不会阻拦。

    狄仁杰果然答应大开方便之门,他回去向吏部上诠选名录时,就会搞定这件事。

    最后就是王勃的好友杜从则怎么办了,他也在边州,正好也在南选使的诠选范围内。

    但杜从则现在已经是流官七品了,也就是说,得有一县之令才能安置他。

    梅哲仁估计自己这一次升迁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不会离开左近,多半是升一级到州府去,仍看管着合浦,李治就没有让钱袋子旁落的习惯。

    历史上杜从则在巴蜀呆了十年后,就会调回长安,大抵是因为事主李贤现在已经当上太子了,王勃也死了,那杜从则身份就不尴尬了。

    现在梅哲仁打算在李治拿定主意前,先把他弄到这边来。

    反正杜从则也不受武则天待见,他以后会被调到雍州去当司马,那里有什么好马,不如来南海国,这里有最好的良马。

    而且以杜从则的性格多半也愿意来。

    可理由就不好说了,梅哲仁可以直接跟狄仁杰说,因为杜从则是王子安的挚友,吾听王子安说过杜从则才具颇高,还是名门之后,调其过来以后施政可以得到很多朝中大员的支持,十分便利。

    可狄仁杰的奏章不能这么写,而且,都跟王勃联系在一起,难免会让有心人犯嘀咕,这张县令都把王勃的亲戚朋友往他那里拉,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样等于授人以柄,对以后的谋划也不利。

    因此狄仁杰也只能说到了蜀州之后看情况,如果杜从则确有才干,政声斐然,那么他就会帮忙。

    那这事就成了,狄仁杰为新开民生之计而开心,梅哲仁却想到了办法让杜从则捞政绩。

    从狄仁杰说到制盐,他便想到将压水井给杜从则送去,有了这个利器,蜀州井盐产量翻十倍都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