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人在曹营,下墓开棺 » 第十三章 积沙墓

第十三章 积沙墓

    “情况怎么样?”

    才过了几天安稳日子的曹修又一次回到了施工现场,一进大帐,就看着于禁和几个把头一言不发的坐在里面。

    “总把头,西耳室确实清理的很快,不仅如此,里面还有很多周的小圆鼎,当时也是觉得想要一鼓作气,就想着直接把东耳室清理出来,没听您的建议,这才……”

    曹修翻了翻白眼,我他妈是让你减缓工程量,弄点工程款来,接过歪打正着,不过现在不是说这个的。

    青铜鼎是用来煮肉的,爵是用来喝酒的,青铜豆是用来放盐放调料的,这青铜豆的作用就相当于我们现代人吃饺子蘸醋的醋碟子。

    不过梁王墓里出现什么也是不出奇了。

    “先别说这个了,李江李婉,跟着我下墓,文谦你守在这里,我去看看张把头怎么样了。”

    曹修无奈的摇了摇头,开棺什么的还得指望这个家伙,队伍里少了谁都不行。

    “先生不可!底下危机四伏,怎能让您以身犯险。”乐进一听,连忙组织,临走之前,先生将这里全权交给了他,结果除了这些事情。

    “快行,你下去什么也不懂,还不如给我看好军营。”曹修摆了摆手,往前走了两步,却看见只有李婉跟着自己,李江却站在原地没动。

    “怎么了李把头?”

    李江张了几下嘴。

    “总把头,那是积沙墓……”

    “积沙墓!”曹修瞪大了眼睛。

    积沙墓流行于战国到西汉早期,当时的贵族墓葬多积石以加固、积炭以防潮、积沙以防盗,河南省辉县的战国魏王墓、后来的上蔡县的郭庄楚墓都是积沙墓。

    到西汉中晚期之后,由于竖穴土圹木椁逐渐消失,积沙墓也渐渐消失,我之前压根没想到黑水城里竟然有这种东西。

    了然一眼,曹修坐了回来。

    积沙墓这个东西可不是一般人能解决的。

    魏王墓被盗了七八次,考古队在流沙层里发现了八名盗墓贼的尸体,郭庄楚墓更夸张,流沙层里堆着各朝各代30多名盗墓贼尸体,个别保存好的都成了千年老腊肉。

    可以说这个东西比起盗墓笔记里的那些还要吓人,没有时间给你说遗言,就跟那谷仓里的玉米一样,很快就没了影了。

    “总把头,咱们怎么办,撤吗?”李江一旁说道。

    那时候对于刚出现的积沙墓,简直就是无解的存在,风紧扯呼才是上策。

    曹修看了看他。

    有办法吗?当然有!

    这法子叫挖横井。

    先用洛阳铲不断探坑,要确定地下墓室的轮廓和大致的面积大小,有无耳室侧室陪葬坑。

    确定好后在大墓四个角做上标记,一般情况下都是搬四块石头放四个角上。

    随后在远离墓葬十米左右的距离往下挖,一直挖,挖的盗洞深度要深过封土堆和夯土层,竖着挖到底后在向正前方横着挖,这样就可以避开了原先大墓封土堆中的流沙层,能横穿到墓室里。

    挖横井听起来简单,但要做起来很困难,要是挖横井的预估距离差上十公分,最后都会越挖越偏。

    而第二种方法简单粗暴,考古式挖掘。

    但是这种挖法也是需要大量的人,而其中难免会有些不识货的,又或者是手脚不干净的,整体弄完之后,能剩下四成,那就烧高香了。

    “反正明公那边催的不急,还是先下去看看吧!”

    “这……”

    “放心,有我。”曹修拍了拍他的肩膀。

    “毕竟这大营守备森严,要是跑出个东家来也能解决,你说是吧。”

    李江咽了口口水,连忙附和,和曹修一同除了大营。

    下墓一瞧。

    耳室之中并不是完完全全的积沙墓,只是触发了机关,流出的沙子从房顶两侧涌了进来,虽然不多,但是要了张把头的命还是绰绰有余的。

    “运气还真不好,当时你们是怎么逃出来的?”曹修和李江李婉三人爬了上来,吩咐兵卒将东耳室清理出来,借着这个功夫曹修好奇的问了起来。

    一瞬间的触发,按照常理来说,不可能只埋了张把头一个人。

    “这个……当时张把头一个人性急,就先进去了,我们都听着乐将军的命令没动……”迎着曹修和李婉怀疑的目光,李江匆忙解释道。

    “哦,你是说那四五百斤的石门张把头一个人推开的?而且还顺手关上了门?”

    “额……”李江在原地不断地踌躇着。

    “哼,你最好放聪明点,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对之前的事情不怎么追究你明白吗?”曹修站起身背着手对李江说道。

    “当然大人,我下去一定尽心尽力!”李江连忙回应。

    “嗯,走吧。”

    随着军卒将东耳室的沙子清理干净,曹修也是就此证明,里面应该是没有机关了,要不然近百人进去挖沙能不触发?

    而一进入东耳室,曹修这才明白了什么叫用麻袋捡钱。

    遍地的青铜器玉器和金器,古人左手为尊,所以那些陪葬棺材都在西耳室,而陪葬品则放在了东耳室。

    成堆成堆的宝贝顺着台机运了上去。

    而和身边那些低头捡宝的人不同,曹修则是四处观察着地形。

    毕竟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还摆在眼前。

    主墓室在哪?

    左右扭了扭头,这时火把正好将火光映照在了一个在东耳室墙角下一个不起眼的物品。

    “李江,那是什么东西?”

    李江正在认真装东西,被曹修这一句话吓了一跳。

    “哦,把头,那只是个樟木箱子,里面有几卷竹简,空挡的很,那些竹简也被运上去了。”

    听着李江的话,曹修也是没怎么关注。

    眼见着天色已晚,除去不断运作的台机,底下的人几乎每人都能拾上两三件外加一袋子晚上走去。

    两个多时辰。

    轮班倒的装了几乎八车的各种宝贝!

    顺着盗洞上去,第一样就看到了一直守在这的乐进。

    “文谦,写信给明公,就说初步见到成效了,沿途派遣部队,这些东西丢不得!”

    对于这些东西,曹修一点不愁出手。

    还没出城,来到曹修府上送礼给钱的陈留商人们,那个不是想要点老物件?再加上曹操本身和王勇,这些估计不太能够。

    “把头,这才一个西耳室,还有东耳室,这他妈也是奇怪了,愣是没看到主墓室,我看我们得在这建根据地了,还没找到主墓室,天知道这里面还有多少宝贝,这趟活,没个十天八天的干不成。”

    上来的李江随手拍了几下落在身上的尘土,现在也就是没烟,要不然,高低得点上根。

    “根据地,”在盗墓行里特指一种情况,就是碰到大墓了,一天两天摸不干净,要围绕着这座大墓设计根据地。今天先是如此,先回去休息吧。”

    后面盗墓行里的熟人们见面,常常会问:“那谁谁,听说你小子去年打了两个大根据地?”

    这人回话说:“哪有哪有,就是运气好,打了两个小根据地而已。”

    搞根据地有风险,因为容易被人发现,要是早上有哪个老头老太太心血来潮的上山遛弯,一不小心掉到我们的盗洞里,那我们就完了。

    而大墓更是如此,能让你这么找着?

    “也是。”李江摸了摸下巴,也就会了自己的帐中。

    回到帐中的曹修也是直接倒在了榻上。

    这次收获颇丰,张把头去了哪里已经没有人关注了。

    但是尸体在封闭的房间中不见了踪影,一定还有别的泄口,只是没找到,而这很有可能就是主墓的所在。

    只是躺在床上的他,有意无意的,脑海中总是复现那个破旧箱子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