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人在曹营,下墓开棺 » 第六章 何为屯田?稳定军心!

第六章 何为屯田?稳定军心!

    整整十遍。

    这是戏志才连夜整理出来的,说实话曹修他们那天晚上就属于是曹军首脑的会议了。

    虽然相比较于河北袁绍那边的而言,曹操属于是个能听进去建议的好主公了。

    但是在规矩这方面,该遵守的还是要遵守。

    曹操自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下面则是郭嘉戏志才和曹修,而同一级别的,则是依旧在兖州第一线坚守的陈群和刘晔二人,前者是和郭戏曹三人同窗,而刘晔则是不得了,身为汉室宗亲的他居然第一选择是曹操,也能说明当时曹操的个人魅力。

    而下面的程昱,荀彧,荀攸,名气很大,确实很大,但是也能看得出来,除了荀攸有些排兵布阵的头脑下。

    其余人基本上都是给曹操管理后勤的居多,自然低位上差上一点。

    而此时,身怀王佐之才的荀彧不断看着面前策论里的内容。

    手上的毛笔则是飞也似地不断计算着所需钱粮,以及耕牛的数量。

    脸上的愁容也是遮盖不住。

    可别以为一州之地不大不小。

    陈留郡治陈留,东郡治濮阳,济阴郡治定陶,任城国治任城,东平国治无盐,济北国治卢县,泰山郡治奉高。

    光是郡就有八个,还不算里面的那些小国家,汉朝强盛的时候,这帮刘姓诸侯老老实实,但是到了现在,怕是连见上一面都得看人家脸色。

    而底下的县则有一百多个!

    再往下划分就更细了。

    再加上兖州战乱,大多数耕田都已经荒废,想要重新开垦不只是钱粮问题,怕不是就得出动军队屯田了。

    但是过冬之前,曹军刚刚在青州打完仗,多是疲惫不堪,再加上还有冬粮的问题,明年怕是连种子都扣不出来。

    戏志才紧盯着身边的荀彧,看到对方停下了手中的笔,立马开口问道。

    “文若以为如何?”

    “过于天马行空。”

    荀彧抬眼看了看他,并没有太过激动。

    “每一片荒土更出来都是要人维护的,维护就需要盖房,而且哪怕屯田屯出来了,看天吃饭的收成除去种子,赋税,百姓剩不下多少。”

    “而且若是天时不利,干旱,涝灾,蝗灾,又当如何?”

    内政之事,可以说荀彧是大拿,身为曹操的的子房,他不允许自己将曹家未来的命运压在天时之上。

    “哎,文若,你还是不明白。”

    戏志才走到他身边将第二卷打开。

    “这策论并不是为了开耕救民所创作的,开耕并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

    “那是什么?”荀彧疑惑的问道。

    “是稳定,是民心!”戏志才开口说道。

    “主公基业尚未稳定,虽是兵强马壮,但是也是四周为敌。”

    “我们没有那么多经历去剿匪,平叛。”

    “所以这次只有一个目的,释放一个信号。”

    “一个想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吃饱穿暖的稳定,换句话说,我们要的,是民心!”

    荀彧低着头,并没有说话。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吃饱穿暖,只要有一口饭吃,他们就不会反,试想一下,加上之前的黄巾,哪一次的叛乱不是以百姓开头的!”

    “那何不开仓放粮,先度过冬天?”荀彧皱着眉头。

    “此言差矣!与其说开仓放粮,这事必须要做的,而开耕屯田,则是为了将他们牢牢地拴在兖州。”

    “有了地就有了家,收成多少无所谓,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是人口!”

    “今年不成,明年呢?后年呢?”

    “只要地还在,他们就不会离开,因为现在和太平盛世不同,到处兵荒马乱,而兖州军屯!还护不了他们太平?”

    房间内的气氛为之一顿。

    戏志才长吐一口气,看来荀彧明白了他的意思。

    如果说戏志才是张良,那他一定就是萧何,不是说他不明白其中缘由,只是因为他不善此事,戏志才这一说,他就明白了了大体工作应该放在那里。

    “行,我这就去准备。”

    荀彧将第一卷的策论放进了袖口,第二卷过于烫手,还是留在这里罢了。

    回到自己房内。

    床铺,卧榻,包括书籍文房四宝,虽然说不多但是也是摆放整齐,而家里的仆人打扫的也是一尘不染。

    想比较之下,郭嘉同志仿佛住在猪窝里一样。

    “尊天子以令不臣?哼,我看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狠狠的砸在了桌子上。

    这份文章是谁写的他用脚趾头都知道,曹修那个狼子野心昭然若是!

    “早就提醒主公远离此人,但是……”

    荀彧摇了摇头,曹修有才能他当然知道,从今天这个策论中就能看的出来,虽然经过了戏志才的文笔整理。

    但是大多数的文法语序都能看得出来,就是曹修所写,但是相比较于写出来的,更像是聊天的时候戏志才记录的。

    “如此大才,奈何不忠汉……”

    ……

    “奉孝,昨日子瑛所说,长安董卓气势已弱,关外乱成一团,这天下局势,你觉得该如何定论?”

    郡府内,曹操看着面前的郭嘉说道。

    “主公,此时预测还为之过早,只有各凭本事四个字。”

    “那兖州这四战之地有何本事。”曹操笑着说道。

    “第一,青州三十万黄巾可分散开来,相比较于青州,濮阳泰山的耕地更多,荒废的也更轻,百姓耕种起来更加容易。”

    “而这第二,乱世出英雄这话自然是不假,中原地杰人灵,只要主公放出招贤榜,自然是名士贤才来投。”

    “这第三嘛……”郭嘉说到这顿了一下。

    “如果子瑛说的没错,那么皇帝若是有变动,第一个有机会的就是咱们!”

    “虎牢关,潼关形同虚设,直逼长安!”

    曹操眼睛亮了起来。

    “那岂不是我局势大好?”

    “不主公,咱们面前就有一大难题。”

    “说。”仅仅是一个字就表明了曹操的态度。

    “军屯,会触犯许多人的利益。”

    “嗯,不错。”

    曹操点了点头。

    他要听的就是这个。

    “何人利益?”

    “兖州名流,包括陈留太守张邈在内,边让之流,正因如此,主公要早做决断。”

    屯田,说明了天地暂时属于官府,在这个时候,你送进去容易,再让官府吐出来?难度不小。

    “那就看他们张不长眼了。”

    曹操一句话冷不丁让场面冷了下来。

    郭嘉笑了笑,这才是他熟知的主公。

    那边让的确是被曹操所杀,杀了之后激起了当地士人的反感,甚至是恐惧,特别是身为老友的张邈。

    张邈随时担忧曹操会杀了他去向袁绍邀功,因为多个事件站在了对立面,袁绍和张邈虽也是少时顽友,但实际上早已经反目。

    但曹操直言不讳的说完这句话,郭嘉也不用再揣度,这已经非常明显了,“军屯之后,主公声望必定会涨,以青徐民融于兖州民,百姓在数年内自会安定。”

    “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固安之志,此计,便是要给予百姓以固安。”

    “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

    “而这,就是我们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