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之拯救皮皮虾 » 第208章 预热

第208章 预热

    等到积累一定的经验,做出了一些成绩,就去找温鹤飞,让他兼并了自己的小公司。温鹤飞的公司在前世,可是长期位居同行业国内前三的。

    这些盘算在他心里存了一段时间,这些天他时常半夜醒来,被自己的机智给笑醒的。穿越以来,他以为这一定是自己这一世的正经创业渠道,当然以后自己要进入股市的。

    现在最有利的一点,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地位没什么区别。在他们大院里,父母还是喜欢子女进入那些效益高的工厂,不仅福利高,还有提干的机会。

    童震恺因为担任供销社主任多年,相与的多是领导干部,对儿子前程的设计也是和自己差不多的模式。他知道自己在位的日子还很长,等儿子大学毕业,自己一定有能力在贵妃本地给他铺设一条顺畅的道路。

    李建军是他为儿子找到的一个很好的同盟军。从自己前半生的经验中,童震恺很清楚,要想做成一件事,站队非常重要。

    他本来对李建军充满信心,但今天的接触,他有些失望。这孩子原来眼界这么低,不止这样,还对钱有极大的兴趣,看起来难以在政途上有大的出息。

    李建军不知道童震恺心里的小九九,童世杰催他去自己房间,他也顺势就离开了饭桌。他了解到了所要的信息,知道接下来怎么做了。

    寒假很快过完了。

    这个学期,李建军心中隐隐约约有了一条起步的思路。

    寒假里,他听了童震恺对儿子人生的规划,心里生出一丝强烈的感慨。前世,父亲对自己的期望是考个好大学,这不难。然后,就是找一个铁饭碗,结婚生子,平平安安退休,安度晚年。

    记得当年父亲把这些给他讲的时候,自己差点笑喷了。一眼看得到头的人生,谁还有兴趣过?

    现在,他也为自己规划起以后的道路了,虽然不能说一眼看得到头,但总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就是健康又多金。这和他以前所讨厌的那一套其实很象。

    开学后的生活有点忙碌。

    这学期有八门必修课,都是基础课。一群学霸组成的班级,课业占不了多少时间,倒是各种社团让大姐忙得不也乐乎。

    李建军没有选择一个社团,他被柯凌忽悠去了“婚内分居调研项目”小组。这是省政府推出的项目,旨在省内四个地级市做调研。内容是因为没有婚房,婚后夫妻不得不分居的情况。

    柯凌因为听李建军提起过对于房子的一些看法,当建筑系接到这个项目时,就找到李建军,并且把他给成功说动了。

    这是建筑系前头的项目,人员组成是自由的。李建军感慨,自己这一世的运气特别好,刚想到要做的事,老天就送机会来预热了。对于柯凌的邀请,他欣然接受。柯凌自己也挺有兴趣的,当然也参加了。

    项目时间是四个月也就是整整一个学期。每个星期六星期天他们都会出门,有专门的经费。李建军负责登记人员信息,柯凌做宣传资料。

    三个月,李建军他们跑了三座城市,H市是最后一个。

    这几个城市李建军在前世都是经常出差的地方。那时,到处高楼林立。现在。李建军看到的都是一片破败,特别是那些员工缩舍,放在前世,简直就是贫民窟。

    让人感慨的是,即便是这样的房子,很多人十几年都等不到。在Y市,调研人员接待了一个结婚十五年,夫妻同房的日子只有二百四十八天的夫妻。

    李建军印象太深刻了。那天调研小组的临时办公室来了一对四十多岁的男女。男的头发一半白了,女的满头也是黑白相间。最特别的是,男的手中拿着一本封面有着语录和伟人头像的笔记本。

    那天,李建军负责登记。收回登记表,李建军看到,他们夫妻同岁,年龄一览写的都是三十七岁。

    才三十七?

    李建军不敢相信,问了一句:“这些信息你们都确认过了吧?”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都确认过了。李建军没有多说,只是再一次仔细地看了他们几眼。

    表格上写的是结婚十五年。现有居住面积一览为“零”。李建军好奇地问了一句:“你们住哪里?”

    妻子一下子眼泛泪花,哽咽起来,说:“我们都住集体缩舍。”

    对于这个回答,李建军在这次调研中听了很多次,但结婚十五年还住集体缩舍,这是第一次。

    表格里子女一览填了女儿,年龄五岁,只填了一个。

    男的拿出一块格子手帕递给女人,说:“不哭了。领导今天来就是给我们解决住房问题的。”

    男的说着,就把手中的笔记本打开,脸上有点羞涩,说:“我也不怕丢脸了。这是结婚的时候我们一块买的家庭日记本。本想记录生活中的有趣事件,不想结婚后,我们还是和没结婚前一样,根本生活不到一块。婚礼一个多月后,我们才入的洞房,是单位照顾我们一起出差去的一家小宾馆。我们是一个单位的。

    这本子上,我把每次我们相聚的日子都记下来了。你们数一数,这十五年,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是二百四十八天,大多还是回老家探亲的时候,女儿也是在那儿有的。三年前父亲去世后,我们再也没回过,母亲十年前就走了。现在,女儿还和妈妈住在集体缩舍里。”

    李建军心里一紧,他们该不会是三年没有夫妻生活了吧?

    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因为他们单位是个地方企业,效益也不大好。这几十年,每年都有招工任务,新来的工人排队等着分房。能有一个集体缩舍的床位已经是好运当头了。至于那几栋家属楼,在一万多员工的单位里,要等上个几年十几年那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李建军父亲他们学校也一样。父亲分房的申请已经递交三年了,现在还一点消息都没有。而且因为外婆有房,领导就有好多理由劝他先照顾那些真正没地方住的老师。到今天,院子里的邻居好多还以为父亲是个上门女婿。

    这次项目调研,李建军第一次切身感受到房子问题的严重性。原来,跟这些城市比起来,楚城算得上是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豪宅里了。

    登记资料确实是一个接触现实的最直接手段。李建军对于房子的概念第一次和生活贴合得那样紧密,前世对地产方面的微词,在这些表格面前全都释怀了。

    这些日子,调研是在H市进行的,是调研的最后一站。

    在H市,他们访问的对象全是国企员工,选择的样本是十家不同行业的老牌国有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