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之拯救皮皮虾 » 第204 章 重游

第204 章 重游

    机关单位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李建军独自去了城关。他前一天去楚城中学传达室给童世杰家里打了电话,说自己今天办完事后找他去。

    李建军这一世只上过高复班,童世杰算是他最要好的同学了。

    李舜承早上想陪儿子一起去城关。他担心儿子一个人去找老杜,万一说错话怕是要惹来麻烦。虽说老杜是个开明的人,但谁能保证他身边的同事都是一样的心思。

    李建军因为要找童世杰,觉得父亲跟着不太方便,就又保证又发誓的,说自己一定会小心。李舜承只得反复嘱咐要他每件事都想好了再说出口。

    就这样,李建军一个人去了县城。其实,李舜承心里也是有底的。儿子一个人在省城已经生活了大半年,并且还成长了好多。

    李建军坐六点的车从楚城出来,虽然又坐船又换车的,到了县城才七点还不到。离上班时间还早,李建军沿着车站出口往左边一路步行,这是和县政府,老杜上班的地方,相反的方向。

    贵妃县的县城面积,在这个时代,是焦黄地区最小的。其实在全县四大集镇中也是最小的。楚城还有个十字街,这里只有一个丁字路口。

    车站在丁字街南北走向街道靠南端位置,为了让自己能在街上挨到上班时间,李建军特意多绕些路。

    李建军想老杜应该会提前上班的。他记得这个时代好多领导都是这样做的。

    一路上,不断有自行车从身边骑过。李建军穿越后第一次这么早在县城闲逛,前世在这个年纪更没有这种经历。

    经过只有行人和自行车的街道,他却仍然惊觉地四顾环视,生怕突然窜出不守交通规则的汽车。在楚城他倒是挺习惯目前的生存环境的,街上看不到一辆汽车。

    前世,他生活在县城。虽然眼前的街容和那时没有可比性,但丁字街,城中路,这些名字和临街的大多数老房子,在自己离世前都一直没变过。

    下个世纪,这是一条被保护的老街。

    县政府前的那条丁字横街叫县前路,他前世经常来。辞职前,他在县人民银行搞市场调研,也是县政府调研组的专家,每周一都要参加在县府办小会议室举行的专家调研汇报会。

    这一世,在今天之前,他还没有好好逛过县城的街,前几次都是坐在车上。看着熟悉的街名,还有街边熟悉却明显比记忆中新一些的建筑,李建军恍惚回到了前世。

    一路思绪飞扬地逛到县政府门口。

    熟悉的路,只是大门比以前小了好多,也显旧。看来自己记忆中的是后来翻修过的,毕竟那时县里经济实力提升了。

    他正好奇地一边看一边往里走,被在传达室的门卫叫住了,问找谁?

    李建军老实地在来访者登记簿上填好了信息。

    门卫是个中年人,看了登记簿上的信息,有点好奇,问他是不是杜领导的亲戚。

    李建军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问,但老实地否认了。门卫自言自语地说:“不是亲戚怎么会找杜领导?他现在只管老干部的。”

    李建军暗笑着进去了。说白了,就是全县人民都知道......

    县政府大院是贵妃县最高权力机所在地,几乎所有的政府部门都在这里办公。

    大院只有两幢大楼,靠近门口的那有幢三层,里面的一幢是五层。李建军看了看表,离上班时间还有二十多分钟。

    大院后面是一座山,烈士陵园就在山上。据民间传说,这是贵妃县风水最好的地儿。在李建军离世前,曾经有好几任领导提议迁址,但都没有成功。所以这个大院现在看起来,和他前世相比只是少了最里面的一幢六层大楼。

    因为几年后,工作人员不断曾加,县政府却又迁不了址。到了九十年代,后山就被挖出了几百平米的空地,建起了一幢六层的新大楼。

    路上不断有急匆匆的工作人员走过,李建军想起,大院里有食堂,据说是贵妃县等级最高的食堂。以前在大院里就过餐的工作人员家属经常炫耀他们的伙食。怪不得还没到上班时间路上就有这么多的人。

    李建军打听到老杜的办公室,在第二幢楼的一楼楼梯边,朝北面的那一间。

    按着人家的指引,李建军很快找到了。

    其实,这里的结构和前世没有一点变化,只是比较陈旧。自己以前见到的是重新粉刷装修过的,增加了一些功能区,特别是洗手间。

    老杜果然来了。

    李建军还没敲门,杜中华就看到了。他大概没想到,新年上班第一天就见到这个贵妃县的特殊人物,很是惊讶,但明显很开心。

    李建军心里觉得和他是老熟人了,也非常随便地在他在办公室桌对面坐了下来。

    办公室二十几平方,直统统的一个整间,放了四张桌子。看来这里有四个人共同办公。这确实是当年的风格。下个世纪的工作人员估计不太能想象,一个办公场所会这么拥挤。

    办公只有老杜一个人,其他人还没来。老杜来不及寒暄,就问李建军是不是有什么急事。按他对这孩子的了解,应该不会在大正月的无缘无故地跑来找自己。

    李建军见问,就把煤炭换大米的想法详细地说了一遍。

    听了李建军的计划后,老杜大加赞赏。他一直对隔壁的温桥县的农民来贵妃县高价售卖粮食很是反感。

    温桥县人均土地比贵妃县多,农民手中的口粮也自然比贵妃县的多。这两年,政策宽松了。因为和贵妃县比邻,温桥的农民见贵妃县集市上粮食很少,就会组队雇了拖拉机来贵妃县卖粮,卖的主要是大米。

    历年来贵妃县农民的口粮中经常要配备一些粗粮。温桥过来的这些大米,让贵妃本地的农民很是眼馋。

    这些年来,县政府一直在解决农民的口粮问题,但本地能调动的规模很小。有人也提议民间自发去温桥调剂,但效果甚微。因为农民手中没有余钱。

    李建军前世没有饿肚子的经历,因为外婆总有办法找到足够的食物。张定宝就不一样了,经常说自己没吃饱,一段时间总跑到李建军家里找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