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陶商,争霸三国 » 第十章 酸枣会盟

第十章 酸枣会盟

    典韦当然不会起歹意,不仅如此,他绝对是忠心护主的合适人选,称之三国第一保镖也不为过。

    历史上,典韦为友杀人后投军陈留太守张邈,后张邈与曹操决裂,并伺机偷袭曹操。

    典韦转投曹操,隶属于夏侯惇,随夏侯惇四处征战,数次杀敌有功,被拜为司马。曹操见其勇战便安排在自己身边,让他带领亲兵几百人。

    典韦经常白天在曹操身边侍立整日,夜晚在大帐附近歇息,很少回到自己的住处。

    直到曹操南征宛城张绣,张绣迎降。

    曹操甚为欢悦,便邀请张绣及其将帅一同置酒高会,曹操行酒时,典韦持大斧立于其后,斧刃径有尺余,曹操所至之人前,典韦都举斧迫视。

    酒宴至终,张绣及其将帅均不敢仰视。

    十余日后,张绣因曹操纳其婶,颇感耻辱,于是在谋士贾诩的建议下突然反叛,奇袭曹操之营。

    曹操被杀的措手不及,出战不利,于是率轻骑逃走。

    典韦在门前奋战,张绣军不能得入,张绣军于是分散从其它门进营,时典韦部下兵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恶战,无不以一当十。

    但张绣军先后涌来越聚越多,典韦用长戟左右攻击,一戟击去,便将张绣军十余支矛摧断。

    后典韦左右死伤者略尽,典韦本身亦被数十创,双方短兵接战,张绣军想上来活捉他,典韦用双臂挟住两个张绣军将他们杀死,其余的张绣军不敢近前。

    典韦又冲上前去突击张绣军,杀死数人,伤势加重,典韦就此怒目大骂而死,可谓下场极悲。

    陶商认为,典韦之勇绝不在吕布之下,只是被曹操给坑了。

    现今典韦投靠,陶商自然要加以重用,不让他重蹈历史惨剧。

    过了好一会,典韦挑选好了兵士,陶商一一看过,尤为满意。

    这些兵士都有一个共同点,身材魁梧,长相唬人,倒是和典韦这个亲卫统领有几分相似。

    大军继续朝着酸枣前进,正好二月,陶商终于来到。

    此时,各路诸侯皆已到齐,所有兵马合在一起有近十万,号称三十万大军,但陶商明白,这个数字是为了震慑远在朝廷的董卓,真实数量没有这么多。

    既然大军来到,首先便是扎营,早在之前各路诸侯的位置就被定好了,最中间的自然是袁绍和袁术及冀州刺史韩馥,核心圈,占地足够广。

    如陶商这般小诸侯就被安排到外围空地,令他感到意外的是,旁边竟然是北平太守公孙瓒。

    公孙瓒,字伯圭,辽西令支人。

    他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又因其相貌俊美,且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得到涿郡太守赏识,后逐步做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

    公孙瓒麾下最有名的便是三千白马义从,三国时期最勇猛的骑兵!

    其本人更是被世人称之白马将军,陶商与之相邻也算见识到了。

    一群士兵穿着由白色皮具制作而成的明光铠,骑在通体白色的马匹上,从他们身上并没有看到马槊,但是在侧面挂了三个箭袋,一个在骑兵的腰部,另外两个则是在马匹侧面,每个兵士背后都有一把长弓,腰间还有一把长刀。

    陶商知道,这些白马义从常年在边疆与胡人厮杀,是真真正正久经沙场的老兵。

    “嗯?”

    陶商一打量,发现其中一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尤其是那双凌厉的眼神,无形中透露着杀伐果断。

    难道是他!

    陶商心中狂喜,按照他所了解的历史来看,此时赵云还在公孙瓒麾下。只是赵云还未打出名声,仅担任百夫长一职,更不受公孙瓒器重。

    如果这时候将其纳为部将,岂不美哉!

    想到赵云陶商心里就有些急不可耐,因为赵云是三国猛将中他最喜欢的一人。

    只是如何将其拉拢呢?

    陶商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

    这时袁绍派人来通知各路诸侯前去帅帐议事,陶商走在末尾,与公孙瓒一同步入。

    公孙瓒嘴里骂咧咧个不停,他似乎对袁绍总是号令群雄很是不满,骂其徒有实表不堪一战。

    中军帅帐位于联军正中,已经设好了十八个席位,各路诸侯的亲兵都在帅帐之外,他们的麾下将领,或者谋士都可以进入帅帐,只是没有位置,要站在各自主公的身后。

    陶商带着张闿和典韦进入,黄忠刚正不阿,有勇有谋,所以命其暂时负责看管大军粮草。

    还是因为身边没有可靠的人才,让黄忠看管粮草是屈才了。

    好在黄忠似乎并不在意,他也明白大军粮草存在的重要性。

    帅帐之中,袁绍、袁术两兄弟坐在主位,两边分别坐着冀州刺史韩馥和骁骑校尉曹操,其下便是一众诸侯,每个人的座位皆按官职来分配。

    曹操,字孟德,祖上宦官,因黄巾之乱爆发,曹操带兵屡立战功,被汉灵帝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其本人年轻时期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并且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这些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

    要说这十八路诸侯里,陶商最忌惮的人当属曹操!

    无论是在用人之处,还是统兵打仗方面,曹操绝对称得上三国第一枭雄,况且在以后的历史,在场的这些诸侯大多都死在曹操手里。

    不过这时候的曹操才刚刚初露锋芒,手下虽有几名大将却苦无兵马,就连这次讨董会盟所带五千兵士还是陈留太守张邈所借。

    但曹操是此次会盟的发起者,又有刺杀董卓之声望,袁绍便将其安排在首位。

    “诸位今日在此会盟,雄兵几十万,战将无数,可谓声势浩大。但人多了没有领头者岂不成了一盘散沙,恐被董贼趁虚作乱。因此,联军当选一位盟主,发布号令讨贼勤王,共同进退!”

    待众人坐定后,主座上的袁绍起身拱了拱手,然后大声说道。